摘 要: | “双碳”目标影响下,公园绿地成为城市生态调控的重要要素之一,其中社区公园绿地对人居空间的“减污降碳,循环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通过海量社区公园的数据筛选,提取绿地空间平面形态、三维形态以及景观格局等方面的6个典型指标,对PM2.5消减量及CO2消减量进行实测研究,分析社区公园绿地微气候环境的形成与维持机制,探讨绿地空间格局对PM2.5与CO2的消减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空间形态绿地指标中,绿地斑块面积、斑块周长以及面积加权形状指数与PM2.5消减量及CO2消减量呈显著正相关; 社区公园绿地斑块面积在1×104~6×104 m2之间时,斑块面积消减作用显著,而斑块面积在6×104~16×104 m2之间时,消减作用减弱; 不同规模社区公园绿地对于PM2.5及CO2的消减边界距离均与斑块面积呈正相关,斑块面积在1×104~2×104 m2之间时,PM2.5最大消减边界在301~303 m之间,CO2最大消减边界在320~381 m之间; 斑块面积在3×104~6×104 m2之间时,PM2.5最大消减边界在474~490 m之间,CO2最大消减边界在470~480 m之间; 斑块面积为10×104 m2及近20×104 m2时,PM2.5消减边界距离分别为560 m及729 m,CO2消减边界距离分别为462 m及803 m; PM2.5与CO2的消减作用呈现出正向协同性,尤其随着斑块面积的增加,协同效应更加显著; 研究成果从城市设计的角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多尺度空间的绿地景观格局理论,为城市绿地规划的可持续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