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CT 引导介入操作中患者有效辐射剂量的研究
引用本文:陈文会,江 旭,杨继金,邵成伟,杨朝爱,王卫星,张华高.CT 引导介入操作中患者有效辐射剂量的研究[J].工业加热,2012,0(7):570-573.
作者姓名:陈文会  江 旭  杨继金  邵成伟  杨朝爱  王卫星  张华高
摘    要:【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各类介入操作中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我科CT引导下介入诊断和治疗259例次患者的检查资料。介入操作包括穿刺活检、引流、射频消融、经皮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术、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腹腔神经丛阻滞术等6种方法。浏览PCAS系统上的医学信息和图像,并记录患者所接受的介入诊疗方式、扫描时间、扫描次数、总毫安秒、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辐射剂量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制定的蒙特卡罗有效剂量转换公式进行计算。结果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经皮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术、射频消融术、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引流、活检平均有效辐射剂量分别是(25.62 ± 10.43) mSv、(19.02 ± 7.35) mSv、(18.69 ± 6.39) mSv、(16.22 ± 5.60) mSv、(10.66 ± 4.51) mSv和(9.67 ± 3.81) mSv,粒子植入术的有效辐射量明显高于其他介入操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引导下单次介入操作有效辐射剂量相对较小,引起辐射损伤及后续并发症的危险小,但多次介入治疗累积的有效辐射剂量可能会较大,需要引起一定的重视。


关 键 词:【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摄影  介入治疗  辐射剂量
收稿时间:2011-02-29
点击此处可从《工业加热》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工业加热》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