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百年“黄海”的科技贡献和人文精神
引用本文:冯占军,胥维昌,安笑南,许光文.百年“黄海”的科技贡献和人文精神[J].化工学报,2022,73(8):3776-3785.
作者姓名:冯占军  胥维昌  安笑南  许光文
作者单位:1.黄海科学技术研究院,山东 滨州 256600;2.首都产业建设集团,北京 100044;3.沈阳化工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21;4.沈阳化工大学,辽宁 沈阳 110142
基金项目:抗战爆发后,在撤离塘沽、西迁入川过程中,“黄海”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磨难,大量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在迁徙途中丢失、损坏,有限的资金也消耗殆尽。在物资极其匮乏、资金严重短缺、工作生活环境异常恶劣的条件下,“黄海”同人团结一致,顽强拼搏,在到达四川后依然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科研活动。孙学悟在《二十年试验室》一文中曾感概地写道:“二十年来,历尽惊涛骇浪,仅免颠覆,是则各方同情援助之所赐,与多数社员意志坚决临难不苟有以使然。”[9]
摘    要: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是中国近代第一家化学研究机构。从1922年到1952年的30年发展历程中,协助我国最早的民族化工企业久大、永利解决了大量生产技术上的难题,在发酵与菌学,水溶性盐类、肥料、有色金属的生产技术等若干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编印了多份学术期刊,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骨干科研人才,并逐渐形成了矢志不移、坚韧不拔、竭诚奉献、大胆创新等“黄海精神”。回溯百年“黄海”的不平凡历程、科技贡献和人文精神,对于激发当代科技工作者自觉承担民族兴旺、国家昌盛的历史责任,意义深远。

关 键 词: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  科技贡献  黄海精神  范旭东  孙学悟  
收稿时间:2022-05-11
点击此处可从《化工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化工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