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减灾中心)成立于2002年,长期致力于防洪抗旱减灾方面的研究工作,为我国防洪减灾领域一支举足轻重的科研力量.总结了减灾中心在防洪减灾国家战略、洪水运动及致灾机理、洪水预测预报、洪水调度、洪水损失评估、防汛决策支持、工程抢险技术等方面理论及技术取得的学术成果,有效支撑了行业防洪...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建设,立足于河北阳原县防洪抗旱形势和现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阳原县防洪抗旱政策体系、措施体系、行政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的构想。为提高阳原县防洪抗旱减灾能力,促进阳原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嫩江县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小兴安岭西麓,嫩江中上游左岸,属丘陵漫岗地带。春季干旱少雨,夏季降水集中,这直接导致县境每年多有旱灾、洪灾发生。灾害发生时,县、乡、村减灾能力低,不配套,满足不了现代防洪抗旱减灾的需要,急需建立健全县、乡、村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以达到预期强化县、乡、村防洪抗旱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防汛抗旱》2005,(3):62-62
中国防洪抗旱减灾网是由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水利学会减灾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防汛抗旱减灾领域国家级专业网站。  相似文献   

5.
"抗旱应急能力建设"是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需要突出加强的薄弱环节之一。"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显著增强"是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水利改革发展目标之一。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并论述了抗旱减灾体系组成,提高抗旱科技支撑能力与增强抗旱减灾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未来支撑抗旱减灾工作的主要科研方向与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6.
吕娟 《中国水利》2003,(6):59-61
截至2000年底,我国尚有17%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他们创造的GDP仅占全国的7%。这些贫困地区占据着1/4的国土面积,大多处在水旱灾害频发地区,贫困与灾害在这里形成了恶性循环。上世纪下半叶,我国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水旱灾害损失的增长,大大缓解了贫困地区的贫困状况。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及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水旱灾害与消除贫困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我国的防洪抗旱减灾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加强非工程防洪措施建设,建立完善的工程与非工程防洪抗旱综合减灾体系,是防洪抗旱减灾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组建于2001年,是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主要从事洪水管理、防洪抗旱减灾政策与工程技术、防洪决策支持技术、信息与灾害风险技术等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新宁县防洪抗旱减灾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汛抗旱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以及主要建设项目和任务。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建设要点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防洪减灾工作体系是我国防洪减灾战略调整的方向,非工程措施是全面防洪减灾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回顾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的由来,分析实施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建设要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利》2011,(19):12-12
1.加快防洪工程建设,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一是迅速启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十二五”期间,威海市要完成列入国家、省规划的22个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项目.到2020年,基本完成全市9条100km^2以上中小河流的治理任务。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中小河流防洪减灾体系。  相似文献   

11.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减灾中心)成立于2002年,20年来,减灾中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提高防洪抗旱科技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降低水旱灾害损失视为己任,在宏观战略与对策、微观技术与方法、科研平台与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诸多重大突破.介绍了减灾中心在防洪减灾、抗旱减灾、遥感技术与应用、水利史与...  相似文献   

12.
《中国防汛抗旱》2008,18(4):21-21
2008年2月26日,国务院批复松花江流域防洪规划,指出:“力争到2015年,哈尔滨、长春市的防洪标准达到200年一遇,其他地级以上城市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等主要粮食生产基地的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到2025年,松花江流域建成比较完整的防洪减灾体系,干流各主要防洪保护区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规划的实施,“要坚持‘蓄泄兼筹、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的方针,进一步完善松花江流域防洪总体布局,建设以堤防、控制性水利枢纽和蓄滞洪区为重点的防洪工程体系,结合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防洪区管理、防洪工程管理、洪水风险管理等非工程措施,构建较为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全面提高松花江流域防御洪水灾害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提高广州防洪减灾能力的对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安仁 《人民珠江》2002,(1):39-40,43
广州历来是洪涝灾害频发的地区。近年来,广州市从防洪除涝的理论和减灾对策的研究、加速城市防洪体系的建设、完善防洪法规体系及加强执法力度、狠抓地方各级行政首长防汛责任制、提高三防预测预报准确度及加强预警工作等方面,大力开展将现代技术用于防洪非工程措施的研究与实践来提高其防洪减灾能力,为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的中心城市奠定良好的基础。介绍了广州市提高防洪减灾能力的对策;加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开展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应用现代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开展提高城市防洪减灾超前性对策的研究,简述了番禺区防洪大堤建设和白云区景泰涌整治工程的减灾效益、研建的工程管理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防汛抗旱》2011,(3):15-15
为了更好地宣传贯彻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交流山洪灾害防治经验和防洪抗旱减灾领域科研成果,促进我国防洪减灾事业的发展,《中国防汛抗旱》编辑部现广泛征稿,欢迎投稿。  相似文献   

15.
托亚 《内蒙古水利》2002,(4):94-95,102
防洪减灾经济效益是洪涝灾情统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全面,合理地计算防洪减灾效益,才能提高防洪减灾体系整体水平,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减轻洪涝灾害损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防汛抗旱》2020,(1):78-80
2019年是防汛抗旱体制改革后的第一年,水利部门由过去全面组织协调防汛抗旱工作转变为承担水情旱情监测预警、水工程防洪调度、防汛抗旱抢险技术支撑及山洪灾害防治等职责。一年来,湖北省水利厅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理念,按照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科学防控,充分发挥水利工程防洪减灾作用,最大限度减少了水旱灾害损失,为全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长江防洪减灾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做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长江安澜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础。阐述了长江防洪减灾面临的形势,提出了新时期长江防洪减灾的理念和方略。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维,遵循人水和谐的理念,按照"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总体要求,建立标准适度的防洪工程体系,着力强化防洪非工程措施,统筹抗旱和生态环境保护,建成全面的防洪减灾体系,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的转变,全面提升防洪减灾能力,支撑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按照“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淮河流域初步形成了防洪除涝减灾体系,但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洪涝灾害的威胁仍然存在。本文介绍了流域防洪减灾面临的新的形势与问题,《淮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中针对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提出的进一步完善流域防洪除涝减灾体系所采取的对策措施和规划的特点,以及防洪除涝规划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建立科学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有防洪减灾体系主要由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两部分组成。工程体系包括河道堤防和湖泊、水库、蓄滞洪区等;非工程体系有水文、气象、通信等防洪指挥系统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这些防洪体系在战胜’98大洪水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减灾效益达7000多亿元,但在抗洪斗争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笔者认为,今后应加强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可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20.
在归纳福建省现有防洪减灾体系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预测未来防洪减灾将以城市防洪、沿海防台风和防御洪涝诱发的地质灾害为重点,提出加快中小流域综合治理、控制洪泛区开发利用、建设防洪信息指挥系统、强化流域防洪统一调度、建立沿河洪水警告系统、实施强制洪水保险和普及防洪减灾知识等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