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浩  崔际 《煤矿安全》2006,37(9):34-36
我国煤矿井下传统的通信方式单一、落后,通信范围受限制,井上、井下不能随时随地通信,对矿井生产调度及安全管理造成了诸多不便。文章阐述了井下无线通信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实现了井上井下的无线移动通信,解决了井下通信不便的问题,提高了安全生产的管理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吴文臻 《煤矿安全》2023,(2):217-222
针对煤矿通信系统存在系统独立、缺乏联动互通、统一调度等现象,研究建设煤矿5G融合通信系统的架构设计要求,满足井下联动调度、远程(无人)操控、巡检机器人的典型应用场景;分析该系统在承载采集类、控制类、双向交互类等多数据业务,对低时延/高可靠、数据安全、大带宽的技术要求;提出了采用NGN网络架构、SIP软交换协议及开放接口技术的煤矿5G融合通信平台架构的网络拓结构、安全运行机制、API多层次架构,以及网络动态控制策略的设计需求;探讨了建设基于5G通信的无线承载网的接口类型、业务需求、建设方式,并分析了3种典型联动应用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基于5G的煤矿融合通信系统的架构设计及联动应用测试,对解决智能矿山多系统建设中面临的接口兼容、远程控制、统一调度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在煤矿井下通信设备箱体多、井下电缆繁多、无线数据传输带宽不足等问题,结合4G通信技术发展趋势,设计了一种煤矿"一网一站"通信模式。该通信模式通过采用高效可靠的井上井下一体式万兆有线/4G无线环网,一站式的综合业务集成基站,实现了井下业务数据的"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接入、统一传输、统一管理、统一维护。测试及现场试运行结果表明,采用煤矿"一网一站"的通信模式,切实解决了煤矿的通信一体化、通信效率以及通信带宽问题,简化了煤矿的井下业务通信设备,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设备维护成本,保障了井下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4.
张涛 《矿业快报》2009,(3):57-61
针对目前矿山安全管理与生产调度现状,对矿山井下无线通信的重要性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概述,对漏泄电缆的基础理论与分类进行了介绍,并就其特性进行了深入具体地分析,提出基于漏泄电缆用于井下安全管理的无线通信系统应用模型,对系统组成、功能与评价给出研究说明。探讨结果显示:结合双向中继放大器及其他设备基于漏泄电缆的井下安全管理通信系统的多项通信功能,可以很好地实现井下移动通信,对于矿山的安全管理与生产调度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矿井通信技术与系统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研究了矿井通信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调度、安全避险和应急救援方面的作用。提出了技术和装备要求:①煤矿必须装备矿用调度通信系统;调度电话应直接连接地面调度交换机(含安全栅),并由调度交换机远程供电;严禁调度电话由井下就地供电,或经有源中继器接调度交换机。②矿井地面变电所、地面通风机房、主副井绞车房、压风机房、井下主要水泵房、井下中央变电所、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采区变电所、上下山绞车房、水泵房、带式输送机集中控制硐室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采掘工作面、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附近、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采区和水平最高点、井下避难硐室(或救生舱)必须设有直通地面调度室的调度电话。③积极推广应用矿井广播通信系统。④积极推广应用矿井移动通信系统。⑤煤矿井下带班领导、技术人员、区队长、班组长、瓦斯检查员、安全检查员、电钳工等流动作业人员,宜配备矿用移动电话。⑥救护队应装备矿井救灾通信系统。⑦严禁矿用IP电话通信系统和矿井移动通信系统替代矿用调度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6.
结合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煤矿装备应急广播通信系统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的通信系统资源,研究设计了一种由生产调度通信系统为指挥的控制平台,即融合程控调度通信系统、无线通讯系统、应急广播通信系统、局部扩播系统和人员管理系统通信资源为一体的煤矿五网融合通信平台。该通信平台通过煤矿实际应用,不仅节省了企业成本,而且提高了煤矿通信使用效率,加快了煤矿打造安全高效的新型智慧矿山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针对矿井出现的各信息化系统复杂、多系统数据资源共享困难、井下维护工作繁重等问题,借助4G无线通信技术,将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与互联网进行"三网融合",实现了井下多系统网络互联互通、通信设备集中管理、数据资源合理共享等功能,开启了全矿井通信系统的"一网一站"式服务。4G无线网络技术在大柳塔煤矿的成功实践,不仅提高了煤矿通信联络系统的可靠性,而且也强化了矿井各系统间的高度融合,给安全生产提供了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8.
矿用多功能无线通信系统在柴里煤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运用于井下的6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比较,介绍了柴里煤矿CDMA系统的方案选择设计、系统组成、技术参数及功能特点等,通过介绍CDMA系统在枣庄矿业(集团)公司柴里煤矿的设计与应用,得出了CDMA系统采用定向天线、全向天线及漏泄电缆覆盖的方式,实现了矿井无线信号的无缝覆盖;高质量的语音通信解决了煤矿井下移动人员和零散作业人员的通信要求;强化了人员的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与原有数字程控调度通信系统汇接,实现了该矿安全生产、指挥调度系统有线、无线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煤矿环境中,从井口到井底或井下部分巷道,一般不适合或不需要铺设漏泄电缆,传统的漏泄通信系统不能有效地实现矿井实时通信、生产调度以及现场的畅通指挥。为适应高新技术的发展,唐口煤矿采用光纤/漏泄通信系统,即漏泄通信系统与光纤通信系统的无缝衔接,能够拓展漏泄通信系统使用环境,有效解决煤矿井下高效、稳定的通信。该通信系统经矿井实际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李村煤矿为研究对象,对其井下智慧安全防控信息系统进行了实践应用的研究。该系统通过对李村煤矿开采现场情况的整理,把影响安全生产的各项因素进行了归类,提炼出了井下安全防控核心要素,利用计算机、通信及定位技术,对数据进行采集及深度融合处理从而形成防控体系。实践应用效果表明,该系统达到设计要求,为井下的生产、调度和安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1.
按照有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两大类型,分别对包括光纤环网、调度电话、矿井广播、小灵通、3G等煤矿主要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主要作用、应用场景进行了介绍。结合当前通信行业的研究热点,简要分析了煤矿井下通信系统发展的趋势。根据对煤矿通信系统现状及未来趋势的分析,提出了煤矿通信系统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智能调度系统的井下通信混合组网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煤矿井下调度通信采用TDM(时分复用)的调度交换机组网,存在远距离通信质量及网络兼容性较差等问题。基于智能调度系统的井下通信混合组网方案依托现有的井下矿用光纤环网及井下原有通信电缆而构建,减少了井下通信铜芯电缆的数量,与传统的井下调度通信方式相比,降低了建设和维护费用,进一步提高了井下通信网络的可靠性。该方案支持分布式、移动式组网,支持构建有线、无线于一体的通信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13.
张涛 《现代矿业》2009,25(3):57-61
针对目前矿山安全管理与生产调度现状,对矿山井下无线通信的重要性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概述,对漏泄电缆的基础理论与分类进行了介绍,并就其特性进行了深入具体地分析,提出基于漏泄电缆用于井下安全管理的无线通信系统应用模型,对系统组成、功能与评价给出研究说明。探讨结果显示:结合双向中继放大器及其他设备基于漏泄电缆的井下安全管理通信系统的多项通信功能,可以很好地实现井下移动通信,对于矿山的安全管理与生产调度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煤矿井下通信技术的实地调研,介绍了泄漏通信技术原理和技术特点,认为泄露通信技术将在煤矿井下生产调度指挥和应急救援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煤矿安全》2021,52(8):137-141,146
为了确保5G技术在矿井的安全使用,促进煤矿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探讨了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应用现状,研究了爆炸性环境的相关标准,分析了阈功率的计算方法,讨论了考虑天线叠加情况下与不考虑天线叠加情况下基站发射阈功率的计算过程,分析了电磁兼容评价标准和矿用5G系统安全性评估方法;并在发射阈功率参数、电磁兼容、核心网检验、系统组网方式判别、通信类别及制式检验、天线参数检验等方面提出了矿用5G产品安全性能的计算和测试方法,规范了矿用5G产品生产,保障了井下人员、资源设备安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山西新元煤矿5G技术智能化应用背景,通过剖析当前煤矿智能化对于4G与WiFi通信技术各项性能的发展需求,提出了煤矿5G智能化应用场景及设计内容;从智能化建设顶层设计体系出发,搭建矿用5G网络、部署组织架构,研究提出适用于井下精准协调控制、综采工作面设备智能监测与集中控制、系统运行状态回传和井下透明可视化巡检的技术方案,以实现井上井下协同作业、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和机器人智能巡检。研究成果在新元煤矿31004和3411工作面进行应用,应用结果表明,技术方案的实施显著提高了煤矿经济效益,有助于推动实现煤矿井下少(无)人化作业。  相似文献   

17.
KJ250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通信信息中心开发研制。该系统基于2.4G有源射频识别技术.是微波通信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数据远距离传输技术的综合应用,系统由地面系统计算机和系统接口、人员位置检测分站、人员标识卡等部分构成,通过对远距离移动目标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采集处理.实现对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管理以及生产统计管理。  相似文献   

18.
射频无线识别技术在矿山生产调度和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卫东 《矿山机械》2007,35(4):148-149
由于矿山井下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矿山企业的生产及安全管理较其他行业相比具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历史原因,目前矿井生产中使用的各种监测、监控与通信系统各自为政,造成通信线路重复投资与建设,系统维护量大,整体可靠性差,维修困难;此外,信息不能综合利用,难以从系统工程的整体角度对矿山生产进行统一的自动化调度管理。因此根据矿山井下生产和安全实际情况,需要一一种集井下无线语音通信、视频通信、人员及设备定位、环境监测、设备控制和生产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生产和安全管理系统。目前,国外矿井使用较多的是透地通信、泄漏通信和感应通信等系统,相比较而言采用射频无线识别技术来实现语音通讯功能、数据传输功能、人机定位功能以及视频传输功能的泄露通信系统以其投资少、功能强、集成度高、故障率低、维护方便等特点体现出其较为优越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首先对近年来国内外井下应急通信系统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和研究了如何建立井下无线应急通信系统,通过快速建立一套应急通信链路,实现井下被困人员位置和环境状况的实时监测,防止事故的二次发生和保障救援人员的安全,为井下救援工作的调度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于喜双 《煤炭技术》2013,(8):190-191
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井下应急通信系统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和研究了如何建立井下无线应急通信系统,通过快速建立一套应急通信链路,实现井下被困人员位置和环境状况的实时监测,防止事故的二次发生和保障救援人员的安全,为井下救援工作的调度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