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深基坑支护技术及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素春 《地下空间》2001,21(5):480-484
本文以一个16m深基坑为例,分析了经典法与m法在设计计算中的不同,并将实测的基坑位移与m法计算的基坑位移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m值的选取对弯矩与位移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用p-y曲线法计算高桩码头横向排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国 《山西建筑》2006,32(18):83-84
在高桩码头横向排架的计算中,用p—y曲线法代替m法来考虑桩土的相互作用,并编制了计算程序,通过分析表明,p—y曲线法比m法更能真实反映桩土相互作用的非线性,计算结果更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3.
广义m法及在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春明  黄吉锋等 《建筑科学》2002,18(3):32-34,41
在基础设计中有熟悉的文克尔弹性地基模型,在桩水平力计算及支护中有m法,如考虑多层土层复杂情况,m法则无法求解,本文将此类问题归入广义m法,利用两结点Hemite单元形函数推导其刚度矩阵。此法便于编制计算机程序,已用于弹性地基梁、桩水平力计算、支护结构三维有限元结构计算。  相似文献   

4.
《建筑技术》2005,36(7):554-554
深基坑工程开挖中,支护结构的强度设计和变形计算是保证土方顺利开挖的关键,“m”法以其计算参数选取简单,能模拟分级开挖,计算结果较为合理而被广泛应用一但“m”法中的m取值仍以经验为主,随意性较大。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焦远俊等人提出采取位移反分析方法,以建筑基坑每级开挖中实测的位移值输入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一个16m深基坑为例,分析了经典法与m法在设计计算中的不同,并将实测的基坑位移与m法计算的基坑位移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m值的选取对弯矩与位移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粉喷桩是软土路基处理常用的方法,对某粉喷桩处理的软土路基进行了14根桩的单桩静载试验,由静载试验结果推断出了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并与两种理论方法的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按桩身强度折减法计算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与试验值相差较大,使用该法时应谨慎;对于按桩周土性能法,桩长位于9.0m-16.7m的粉喷桩,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而对于短桩(桩长为5.5m),计算值比试验值偏小不少。最后分析了粉喷桩复合地基的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7.
桥梁桩基础计算中p-y曲线法与m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桥梁桩基础计算中采用的m法只适用于桩顶位移较小的情况;而在地震、波浪等动力荷载作用下,桩侧土体已进入非线性,桩顶位移较大,因而m法的适用性值得探讨.将p-y曲线法用于桥梁桩基础计算的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证明该方法的合理性,与m法对比分析以指出m法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吴奕武 《广州建筑》2008,36(1):15-19
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主要介绍顶管工作井的设计过程,以及采用虚拟土层法和设计软件m法进行顶管反力后座墙各工况的受力计算,并且与施工监测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和分析计算的合理性,可为日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鱼简河拱坝坝肩岩体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简河拱坝坝肩岩体内断层、节理及软弱夹层发育,存在安全隐患。首先,在现场勘察和室内外试验的基础上,确定右坝肩1034m高程以上块体为最危险块体;然后,采用极限平衡法和三维有限单元法对此块体分别进行稳定性计算,极限平衡法计算所得块体在校核工况下稳定性系数为2.0,有限单元法计算所得块体在相应工况下稳定性系数为3.0,两者存在较大差异,故从物理和力学模型上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有限单元法因屈服准则选取不合适导致稳定性系数计算结果偏高,而极限平衡法因夸大了拱端作用力导致稳定性系数计算结果偏低;最后,综合确定块体稳定性系数为2.4,未达到规范要求,建议对右坝肩1034m高程以上块体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桩基计算中m法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兰花 《土工基础》2011,25(3):51-53
借助符号数学计算软件Maple得到m法的精确解答,并与查表法和有限差分法进行比较;探讨了目前桩基计算中m法的各主要参数的取值情况;通过参数分析给出各主要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1.
喻志刚  刘德军 《四川建筑》2006,26(5):107-109
针对连续梁桥的自振频率分析,主要阐述了运用等效刚度法与m法计算土基对桩的等效刚度,采用结构计算程序Madis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地基刚度对桩的影响,从而对比分析连续梁桥的频率。通过分析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相差小,但m法计算简便。  相似文献   

12.
贺华刚 《山西建筑》2024,(3):101-104
介绍了应变楔理论计算水平受荷桩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流程,改进和简化传统应变楔理论在水平受荷桩桩顶位移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与实测值较为接近,具有实践意义;同时比较了不同桩径条件下,m法和应变楔理论的计算结果,当桩径超过2 m时,m法计算结果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13.
熊焱  侯天顺  王红波 《建筑科学》2007,23(11):26-28,34
在介绍了岩村滑坡地质概况的基础上,采用剩余推力法计算滑坡在三种工况下(175m正常水位;175m水位+雨季;蓄水洪水位)的稳定性系数,继而引入蒙特卡洛概率模型对岩村滑坡进行了破坏概率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位移反分析法在基坑开挖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基坑工程开挖中,支护结构的强度设计和变形计算是保证土方顺利开挖的关键,“m”法以其计算参数选取简单,能模拟分级开挖,计算结果较为合理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其中对m值的确定,通过利用施工中现场检测位移资料反分析技术来推求,是一种全新的方法,可为同类地层条件下基坑开挖支护结构受力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魏建文  郝勇  吴文经 《山西建筑》2008,34(13):100-101
探讨了基坑支护结构研究的意义,介绍了几种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阐述了土抗力法中的m法原理,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m法的可靠性与实用性,以推广土抗力法中m法在基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广义m法及在基坑支护结构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础设计中有熟悉的文克尔弹性地基模型,在桩水平力计算及支护设计中有m法,如考虑多层土层复杂情况,m法则无法求解,本文将此类问题归入广义m法,利用两结点Hermite单元形函数推导其刚度矩阵。此法便于编制计算机程序,已用于弹性地基梁、桩水平力计算、支护结构三维有限元结构计算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抗滑桩内力计算的悬臂桩法的基础上,将滑动面以上的部分视为定向铰支的悬臂梁,以使滑动面上下位移符合连续性条件,滑动面以下采用地基系数“m”法计算桩身内力,并在此基础上推导了有限差分计算公式。用MATLAB编制了弹性桩全桩的内力计算程序,可用于滑坡推力和桩前剩余抗滑力为梯形、三角形和矩形的情况。同时可得到较好的可视化计算结果。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监测值相比,说明了程序有较好地精度与效率。  相似文献   

18.
漳州地下热水资源评价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漳州地热详查报告》以开采模数法计算基岩裂隙热水允许开采量7598.2m3/d作为C级储量,《漳州盆地地下热水动态监测报告》以开采模数法加中温区试验推断法计算水温≥40℃基岩裂隙热水允许开采量5153.3m3/d,此二数值与实际开采量加基坑降水量之和对比分析,均偏小,以大井法计算水温≥50℃的孔隙热水允许开采量作为C级储量更为可靠,按水位降深5.45m计,并经垂向、侧向补给量保证验算修正后,允许开采量10208.97m3/d。  相似文献   

19.
祝小辉 《矿产勘查》2012,3(4):570-574
根据广东省紫金县黄塘镇铁嶂矿区白云岩矿地质普查工作成果,分别采用水文地质比拟法、稳定流大井法对该矿区进行矿坑最大涌水量预测,并进行对比验证.其中水文地质比拟法计算结果为5762m3· d-1,稳定流大井法计算结果为1975.8m3.d-1,两者相差甚远.综合考虑钻孔抽水试验实际情况、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岩溶发育分布特征等,最后选用更能代表矿山未来开采时的实际水文地质条件的比拟法计算预测结果,即矿坑未来最大涌水量采用5762 m3·d-1.  相似文献   

20.
m法以其计算简便,方法合理而被应用于水平受力桩计算中,而其中比例系数m值的取值是关键,它直接影响着支护结构位移和内力的计算结果,以位移反分析法来确定m值的大小,该方法简单可靠,便于在实际工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