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水来了!"4月的白洋淀,碧波荡漾,生机勃勃。从王快、西大洋两座水库奔涌而出的清澈水流,自西而东欢快地流淌,通过唐河灌渠、府河深水河槽,最终汇入白洋淀。自4月5日开始补水,至4月24日8时,逾千万立方米生态补水已注入白洋淀。"有‘华北明珠’美誉的白洋淀是雄安新区的重要生态支撑,要实现规划建设新区要求的水城共融,就必须全面修复白洋淀的水环境。"安新县水利局副  相似文献   

2.
白洋淀生态补水作为雄安新区建设最重要的一环,其成功与否影响着雄安新区的可持续发展。为探究白洋淀补水风险,建立多水源补水机制,对白洋淀上游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和引黄入冀补淀三大补水水源分别进行了径流趋势分析,并基于当地降水频率估算了白洋淀补水需求,分析了白洋淀补水水源丰枯与补水需求高低遭遇,初步评估了单水源与多水源联合补水潜力。结果显示:各补水水源枯水期较多,单独对白洋淀补水的满足率均低于30%,潜力不大;各补水水源丰平枯特性与白洋淀补水需求高中低遭遇同步概率均较小,异步概率均较大,其中同步概率在30%左右,异步概率在70%左右。若要满足白洋淀补水刚性需求,则需三大水源联合补水;若要满足其弹性补水需求,需补充水量0.12亿m~3,尚需进一步联合优化调度。  相似文献   

3.
白洋淀生态补水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多次生态补水使白洋淀摆脱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在已完成的白洋淀生态补水工程的基础上,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几方面分析选取评价指标,建立了白洋淀生态补水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的效益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7月9日,历时33天的2021年夏季滹沱河、大清河、白洋淀生态补水顺利结束,滹沱河、子牙河、子牙新河以及南拒马河、瀑河、白洋淀、赵王新河、大清河两条补水线路共627km河道全线贯通,补水水量达2.21亿m3,圆满完成补水任务。此次补水是水利部、河北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发挥南水北调工程综合效益、推进华北河湖生态系统复苏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积极探索,也是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5.
从白洋淀的防洪、生态、旅游功能角度出发,分析其补水时间、补水量,结合近几年白洋淀的实际情况,分析其补水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2月1日0时,随着白洋淀引黄大树刘泵站3台水泵陆续启动,黄河水经过482km不息奔流,经由引黄入冀补淀工程,以15m3/s的流量输入淀区,为雄安新区生态补水提供了有力保障。2月3日,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向白洋淀引黄大树刘泵站的设计单位——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简称"二院")发来  相似文献   

7.
<正>11月16日上午10时,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成功试通水,从此我省年可引黄河水6.2亿m3,向白洋淀生态补水1.1亿m3。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河北省委、省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改善河北省中东部农业和生态用水状况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雄安新区生态水源保障项目。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为沿线部分地区农业供水和向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缓解沿线农业灌溉缺水及地下水超采状况,改善白洋淀生态环  相似文献   

8.
水文连通性是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雄安新区设立以来,白洋淀湿地接收生态补水呈现出水量大、历时长和补水路径多的特点.为分析植被分布、风场和生态补水影响下白洋淀水动力变化与水文连通特性,将白洋淀湿地划分为植被与非植被区,采用三维水动力模型和地统计学连通性函数为分析方法,以不同水深阈值的最大连通距离表征湿地水文连通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海河流域持续干旱,白洋淀入淀水量锐减,多次发生干淀。为缓解自洋淀干淀危机,国家实施了2006、2007--2008年引黄济淀生态应急补水。通过对两次引黄济淀生态应急补水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进一步探索和实践跨流域生态补水工作,为今后实施跨流域生态补水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白洋淀水位调控是恢复淀区水面面积、保护白洋淀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主要手段。通过分析白洋淀历史水位变化规律,综合考虑白洋淀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功能定位,提出白洋淀生态水位过程调控目标,核算不同来水情景不同水位调控目标下的生态需水量,提出未来不同情景的外调水补水量建议,为白洋淀生态补水过程决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始向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来自长江水域的第一湾清水已经从雄安新区容城县汇入白洋淀。这里是位于河北省易县的瀑河退水闸,在这里,南水北调的长江水通过水闸,以12m~3/s的流量下泄,再经过100多km的水路到达白洋淀。  相似文献   

12.
水面光伏可通过组件等的遮挡作用减少建设水域蒸发损失,规模开发后形成显著的抑制蒸发的节水潜力, 如何再配置上述节水量以实现最佳水资源利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结合湿地生态补水问题,以湿地优势 物种价值增量最大、湿地水资源保障能力增量最大和水源地用水效益损失最小为目标,构建水面光伏抑制蒸发作 用对应节水量的优化配置模型,并以典型湿地——白洋淀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水面光伏抑制蒸发的节水可 在改善湿地生态补水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白洋淀低、中和高补水需求下,芦苇经济价值最大增加 0.5 亿、2.6 亿 和 5.5 亿元,水资源保障能力提高 61%、42% 和 28%,丹江口水库在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的平均最小发电损失 为 0.25 亿、0.38 亿和 0.43 亿 kW·h。白洋淀补水需求和丹江口水库来水的不同遭遇情景的配置方案表明:白洋淀 在低补水需求时,建议高流量补水时段为 3—6 月和 9 月;在白洋淀中、高补水需求时,建议高流量补水时段为 10 月— 次年 2 月或 3—6 月。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白洋淀作为雄安新区核心水系,其水环境质量关系着新区的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稳步推进。在水利部等国家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河北省多措并举,统筹多种水源进行白洋淀生态补水,大力推进白洋淀生态文明建设。白洋淀水生态逐步恢复,重现波光粼粼、水天一色、鱼翔浅底、鹤遨长空的美景。  相似文献   

14.
环球水信息     
白洋淀今春补水9600万m3保定市近日从安各庄水库、王快水库调水9600万m3补充白洋淀,以维护白洋淀的生态环境。这是河北省第15次向白洋淀补水。安各庄水库和王快水库均位于保定市境内,两个水库分别于3月15日、16日开闸放水,通过中易水河、南拒马河和白沟引河注入白洋淀。据估计,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引黄入冀补淀工程项目建议书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按照计划,该工程建成后,将每年向白洋淀生态补水2.55亿m3,扣除输水损失后净补水量为1.1亿m3。该工程总投资388 713万元,工程任务是为沿线部分地区农业供水和向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缓解沿线农业灌溉缺水及地下水超采状况,改善白洋淀生态环境和当地生活生产条件,并可作为沿线地区抗旱应急备  相似文献   

16.
白洋淀作为华北最大的淡水湖,最近几十年连续出现干淀现象及大量污水进入白洋淀,白洋淀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分析了利用南水北调初期富余水量向白洋淀进行生态补水的可能性,并进行了输水线路的方案比选,提出了由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蒲阳河退水闸向白洋淀输水的最优线路。  相似文献   

17.
速读     
正6月5日至6日,水利部副部长陆桂华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参加全国黑土地保护利用现场会,并深入绥化市、齐齐哈尔市等地调研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等水土保持工作和扎龙湿地生态补水工作。6月7日,水利部、河北省人民政府联合启动2021年夏季滹沱河、大清河(白洋淀)生态补水工作。  相似文献   

18.
白洋淀干淀原因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白洋淀干淀的原因及其影响,建议采取统一管理水库、淀泊;加大工农业节水力度;设立白洋淀补水专项资金等措施,让白洋淀这颗“华北明珠“永放异彩。  相似文献   

19.
雄安新区建设为白洋淀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需水是白洋淀生态修复的核心问题,加强生态需水研究对涵养地下水源、维护流域水生态平衡、增强水资源调蓄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雄安新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基于防洪、城市景观建设及芦植生长等实际需求,结合最新测量的水位-淹没面积关系,开展白洋淀生态水位核算。同时,分别从淀区水资源蒸发入渗消耗的刚性需求,以及改善淀区水动力条件和水生态环境质量的弹性需求两个方面,提出淀区生态需水量。从维持河道生态基流的角度,对上游八条入淀河流和新区范围内的大清河、赵王新河的最小生态需水量进行核算,作为河流生态逐步恢复的一个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提出淀区补水方案,以及入淀河流需水保障措施,力求恢复白洋淀流域生态安全、提高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2007年白洋淀需水情况,对白洋淀补水各方案进行对比,提出了实施引黄济淀应急补水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