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黄日清 《炼铁》2003,22(2):41-43
1 概述 柳钢现有5座300m~3级高炉(1、2、4号高炉306m~3,3、5号高炉380m~3),其中5号高炉于2001年10月底建成投产,3号高炉于2002年8月停炉大修,10月17日点火送风,1号高炉于2002年12月13日停炉大修,计划2003年1月底开始生产;1、3、4号  相似文献   

2.
李竺青 《炼铁》2000,19(5):45-46
1 引言 湘钢1号高炉(1000m~3)大修后于1996年7月3日投入生产,采用了无料钟炉顶,设计炉顶压力0.15 MPa(最大0.20 MPa),18个风口,1个铁口,2个渣口。高炉投产后,一直采用单环布料,加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生产一直不稳定。1999年3月份,采取加强外部原料管理、加强设备管理、提高高炉操作水平等措施后,高炉生产稳定性增强,当月平均利用系数达到2.021,入炉焦比485 kg/t。1999年9月27日至10月3日,1号高炉进  相似文献   

3.
高炉一代寿命主要取决于炉缸的工作寿命。5号高炉自2001年10月扩容性改造大修开炉至今,已生产14年,累计生铁产量已达到25284439t,单位炉容产铁量达到9725t/m3,高炉进入炉役后期生产。  相似文献   

4.
从操作思路和生产管理的角度,对大修改造后的4号高炉的生产操作进行了总结分析。近5年来,4号高炉在管理、技术革新及改善指标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和成效,2001年2月利用系数达到2.314,焦比389 kg/t。  相似文献   

5.
赵成  陈俊 《炼铁》2003,22(2):33-35
1 概况 宣钢一炼铁厂2号高炉有效容积297m~3,上一代炉役于1994年4月份大修投产,1999年7月份炉缸烧穿后曾进行重点性中修。至2002年3月已生产近8年,进入炉役末期,根据公司及厂部统一安排,于2002年3月20日停炉大修,大修期45天。高炉大修后于5月3日20:28点火送风,4  相似文献   

6.
蔡敬民 《炼铁》2001,20(9):68-70
从操作思路和生产管理的角度,对大修改造后的4号高炉的生产操作进行了总结分析,近5年来,4号高炉在管理,技术革新及改善指标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和成效,2001年2月利用系数达到2.314,焦比389kg/t。  相似文献   

7.
太钢3号高炉热风炉管道设计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晋安  张晋生 《炼铁》2001,20(3):46-47
1 概述 太钢3号高炉有效容积1200m~3,高炉配备3座热风炉,最初3座热风炉均为考贝内燃式,1991年将3号热风炉扩建成为改进型内燃式。1998年12月27日,3号高炉2号热风妒由于设备老化,出现崩裂事故,仅靠1、3号热风炉维特生产,送风温度在800℃左右,日产生铁1800 t左右,比事故前下降了600 t,因此公司决定热风炉易地大修,新  相似文献   

8.
柳钢4号高炉有效炉容306m^3,于1994年12月24日建成投产,2004年12月29日安全停炉大修,结束了其第1代炉役10年零5天的生产历程,一代炉役累计产铁2918120.44t,单位炉容产铁量9536.34t。  相似文献   

9.
芦剑  谭岩 《炼铁》2002,21(6):42-43
1 概况 萍钢1号高炉(307 m~3)1984年7月投产,2001年6月23日停炉大修,其间累计产铁2 952 394 t。由于高炉生产年代较久,破损较严重,公司经多次组织考察论证,决定停炉进行扩容大修(扩为350 m~3)。此次大修对高炉进行了如下改造:①高炉本体全部更换;②采用水冷炉底;③炉底炉缸采用自焙炭块  相似文献   

10.
《钢铁技术》2007,(1):37
2006年12月8日10时38分,由中冶集团中冶赛迪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设计的宝钢2号高炉生产出第一炉合格铁水,并开始喷煤操作;2006年12月11日,高炉投产后第4天日产生铁达到9850吨,喷煤85t/h(200kg/t铁),高炉顺行,设备运行良好。这标志着宝钢2号高炉成功实施了快速大修,开创了我国特大型高炉快速大修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王凤林 《钢铁》1993,(4):82-82
新日本钢铁公司大分厂1号高炉定于1993年1月12日停炉.从13日到5月17日进行大修。大修费约为200亿日元,相关工程的费用约需60亿日元.计划将炉容由现在的4158m^3扩大到4884m^3,日产铁量最高为11500t.是世界第7号大型高炉。大分1号高炉是1979年3月点火的,到1993年1月份炉龄高选13年另4个月。  相似文献   

12.
邯钢5号高炉(1260m~3)采用皮带机上料,并罐无料钟炉顶,并进行多环布料。1996年初大修后,炉况保持长期稳定顺行。为了进一步降低生铁成本,1999年1月20日开始配用焦丁,初期焦丁配用量为12~13kg/t,到2月份逐步增加到了19~20kg/t,3月份  相似文献   

13.
龚树山  裴生谦  郑艾军 《炼铁》2001,20(5):33-35
1 概述 宣钢6号高炉(302m~3)第五代炉役生产9年零10个月后,于2001年3月9日停炉大修,累计产生铁166 4895.8 t,单位炉容产铁量5512.9 t/m~3。经多方面考察论证,本次大修炉底炉缸采用烧成炭砖、模压小炭砖、自  相似文献   

14.
熊良勇  赵志国 《炼铁》2001,20(9):78-80
对武钢2号高炉生产操作进行了总结,指出了今后生产操作需要解决的问题。2号高炉大修改造投产后,不断改进和优化高炉操作,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取得了较大进步,2001年上半年利用系数达达到2.002,入炉焦比降至403.2kg/t,煤比113.3kg/t.  相似文献   

15.
何其斌 《炼铁》1995,14(5):55-56
1 前言 湘钢1号高炉(740m~3)第二代于1977年10月9日点火开炉至1994年7月31日停炉大修(1988年12月底中修一次),炉役为16年零9个月22天,共产合格生铁4437903.8t。每立方米高炉有效容积产铁5997t,成为长寿高炉之一。  相似文献   

16.
京浜钢铁厂,有二座容积各为4052m~3的大型高炉。1号高炉于1976年11月12日点火投产,2号高炉于1979年7月14日点火投产。1号高炉工作了12年9个月,于1989年7月14日停炉大修,一代炉役期总产量33,978,630吨(单位炉容产量8394t/m~3)。大修期间进行重大的技术改造,扩容与改为无钟炉顶等,总工期(从停炉最后一次铁到开炉出第一次铁)为137天,1989年11月28  相似文献   

17.
新日铁公司君津厂 4号高炉大修工程于 2 0 0 3年 5月 8日竣工并重新投产。该高炉于 1975年投产 ,此次进行第二次大修工程 ,通过大修炉容扩大到 5 5 5 5 m3,成为世界最大高炉。通过大修还原性和透气性改善 ,操作效率提高 ,利用系数为 2 .3左右 ,日产可达到 1.2 9万 t。炉子拆卸和营建采用“大块施工法”工期短 ,现场作业减轻。过去该高炉采取将 2 0 0 0块冷却板嵌入炉内的冷却方式。此次采取铜冷却壁和冷却板的面冷却方式。不仅在热负荷高的部位设置冷却壁 ,而且还在炉身上部和炉下部也设置 ,大幅度提高冷却效率。炉底侧壁采用高耐蚀性碳砖 ,…  相似文献   

18.
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炼铁厂8号高炉于2022年4月7日大修开炉后,高炉利用系数与同级别高炉对比存在一定的差距,针对此,通过采取精细管理、优化四大操作制度、强化出铁组织等操作,使8号高炉的利用系数从3.306 t/(m3·d)提高至3.546 t/(m3·d),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武钢4号高炉大修技术改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葆熙 《炼铁》1996,15(6):6-9
1996年5月,武钢4号高炉停炉进行第二次大修。大修设计的基本考虑是:尽量利用原有设备及构筑物,仅对限制高炉生产能力发挥的薄弱环节进行改造更新。改造设计主要围绕长寿、高风温、无料钟炉顶以及实现320t混铁车和100t铁水罐车均能装运铁水等内容进行,将钟式炉顶改为无钟炉顶,将工业水冷却改为全软水闭路循环冷却,新建4座高温内燃式热风炉,采用适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后,一代高炉炉龄可达10年以上不中修,热风炉寿命约两代高炉炉龄,风湿1150℃(单烧高炉煤气),顶压0.20MPa,年产生铁176万t(能力192.5万t)。大修后的4号高炉已于1996年9月28日投入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冶金》1998,(5):31-34
1 宝钢烧结生产现状 宝钢3号高炉1994年9月开炉以来,烧结生产一直处于2台烧结机供应3座高炉用料的状况,即使在1996年4月到1997年5月1号高炉大修期间,为了储备1998年3号烧结机开工之前3座高炉所需要的烧结矿,烧结机仍需维持高产量。因此在这三年内,烧结生产的总方针是保证高利用系数,高烧成率,以保证完成产量计划。1995年,烧结矿产量达到1013万t,1996年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