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准确掌握注水井各小层的吸水状况能够为油藏综合调整,挖替增效提供可靠的依据。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已愈来愈不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采用电磁流量计与同位素示踪吸水剖面组合测井能很好地解决诸如地层大孔道以及注聚合物等注入剖面测井难题。在分析测井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参数组合吸水剖面测井资料解释方法。实例应用表明,多参数组合吸水剖面测井较传统的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能有效地解决放射性沾污、大孔道等难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在油田的注水开发过程中,油田储层的低渗透、非均质性导致吸水剖面不均衡,需采取分层注水的方式如油套地面分注和偏心配水器井下分注方式加队解决。而分层注水方式及其他异常情况如深穿透射孔与地层大孔道等因素使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测试资料的准确性变差,难以适应复杂开发条件下吸水剖面的测试求。超声波流量法、连续流量法、脉冲中子氧活化法等吸水剖面测试方法的应用,解决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所无法解决的吸水剖面测试难题,取得了较好的测试效果,为新疆油田的高效开发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2010年,我们加强吸水剖面资料的精细解释,在注水层段内多个小层不吸水等问题,测试吸水剖面资料与地质分析产生了分歧,为更提高资料的准确性,我们对吸水剖面资料做了大量的分析,总结了3种情况,并且阐述了细分解释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大庆油田属于非均质多油层砂岩油田,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层间和平面矛盾越来越突出,层间吸水差异较大、吸水剖面极不均匀,驱油效果变差,产量总体处于递减阶段,为了实现特高含水开发期4000万吨持续稳产的目标,加细注水层段,加大措施力度,改善吸水剖面,是精细注采结构,增加水驱可采储量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胜利采油厂是开发生产40余年的老油区,处于特高含水开发后期。油田经过多年的开采,可采储量不断减少,层间潜力差异明显。水井测试资料能够反映地下注水动态形势,正确认识分层注入状况,通过采取相应的注采调整、堵水调剖等措施手段,可以进行层间挖潜,是老油田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要达到上述目的,必须准确测量分层注入情况,才能真正了解各注入层段的吸入能力,新型的外磁式电磁流量计为完善注入剖面测井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分层注水开发是目前国内油田普遍采用的开发方式,常规分层注水管柱在应用中暴露出有效工作寿命短、层段合格率低等问题。本文全面分析了影响分层注水管柱有效工作寿命的因素,认为管柱的结构、井下工具的性能及配套完善程度以及油田注水水质是影响分层注水管柱工作可靠性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柴鑫 《中国科技博览》2014,(15):300-300
本文简述了示踪相关流量测井技术的工作原理和资料的解释方法,并针对测试过程中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对示踪相关测井技术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为监测单井注入动态,揭示层间、层内矛盾,调整吸水剖面,调整井组以及区域注采关系以及今后的工作指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油田进入高含水期以后,层间矛盾变得异常复杂,由于受油层物性、单井注水层段个数,隔层条件、套损等各种因素的限制,细分调整已经不能解决高低含水相间分布的复杂状况,而作为细分技术有力完善和补充的化学浅调剖技术可有效扩大波及体积,解决层间矛盾,提高采收率,改善油田开发效果。为此,本文通过对XX开发区近几年注入凝胶类调剖剂的94口浅调剖井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影响调剖效果的各种因素,为油田开发调剖选井、选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庆西部外围地区特低渗透扶余油层具有埋藏深、厚度薄、砂体零散的特点,针对首次注水开发的特低渗透油田注水井吸水能力差、难以有效开发动用的实际,在搞清该区块微观特征的基础上,为确保特低渗透储层达到建立有效驱替,“注够水、注好水”的目的,经过反复理论研究和论证,提出了单井增压注水试验,现场应用后注水井能够完成配注,周围油井明显见到增油效果,实现了特低渗透储层有效驱替。利用无源微地震和同位素监测资料分析,改善了吸水状况,缓解了层间矛盾,储层动用程度得到提高。随注水压力升高降低,注水波及区范围随之升高、降低,增压注  相似文献   

10.
加密调整是注水开发油田挖掘油层剩余油潜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油田注水开发后,储层地球物理性质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由水淹引起的变化能被测井响应所反映,通过对水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研究,为水淹层测井解释提供理论基础,进一步指导射孔方案编制,为高含水时期油田深入挖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花 《中国科技博览》2013,(38):581-581
周期注水与化学调剖技术作为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两项重要措施,在提高老油田采收率方面起着较大的作用,但在应用过程中都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周期注水与调剖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胜坨油田三区油藏特征提出了周期注水与调剖相结合的调整方法,在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孤岛油田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在平面层间高度水淹、注水利用率下降以及补孔、大泵等骨干措施逐渐减少的情况下.通过堵水工艺调整平面层间的差异性.控制油井含水已成为保持油田稳产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针对目前油田堵水工艺在矿场实践中暴露的有效率低、增油效果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从堵水井的选井选层以及堵水层的前期调整进行了详细阐述,强调了剩余油定位和堵水前压力场调整的重要性,在矿场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年测试两次已不再适合特高含水期精细调整的要求,调整为三次更利于发现水井注水变化情况。本文以喇嘛甸油田北北块二区为研究对象,从水质因素、注采关系和小层压力发生变化、措施和油水井关井变化及测试调配层段数和注入量等影响注水合格率的因素展开分析,通过推行缩短测试周期、应用测调联动新技术和加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注水合格率,进一步改善区块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4.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注水剖面测井资料在单井分析、区块分析、编制与调整开发方案及工程监测评价等发面应用广泛。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测井资料,可以划分注水井的注入剖面,识别大孔道地层、检验油、水井存在的管外窜槽、套管技术状况及井下管柱工作状况等。  相似文献   

15.
喇嘛甸油田于1973年投入开发以来,先后经历6次开发调整阶段,调整后,开发层系增多、井网密度加大,各套层系的注水井,除了给本井网采油井注水外,还有为其它层系采油井注水,使得各套层系的注采状况较为复杂。喇嘛甸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为了控制无效循环和挖潜厚油层层内剩余油,针对性的采取了堵水、补孔等挖潜措施,进一步加剧了各套层系注采状况的复杂性。因此,有必要对喇嘛甸油田二次加密后各套层系的注采状况进行研究,确定出各套层系在特高含水期注采状况及区块内单砂体的完善程度,这对油田注水方案调整、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水驱控制程度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冷越 《中国科技博览》2012,(30):186-186
油田注水开发后地层压力的分布变化规律,对钻井作业和油田开发具有P分重要的意义:在对异常压力特征的分析成因和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后,指出油田注水后层内、平面和层间三大矛盾的加剧是异常地层压力形成的主要原因,在纵向上典型的多压力层系剖面,在平面上形成异常欠压区和异常高压区,根据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和分布特征,对其采取相应的对策,地层的异常压力不仅是油气藏的重要保存条件,同时也是裂缝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条件,为了油田经济有效的开发、油田的合理利用,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地层异常压力形成的原因及分布。  相似文献   

17.
针对锦271块大凌河油层在开发过程中地层能量和产液量下降较快的突出问题,开展了断块注水开发试验。通过两口井试注试验发现,注水后油层吸水相对较好,吸水均匀,注水受效情况受沉积相影响,生产井段与注水井吸水层段对应的油井容易受效。锦271块注水试验结果表明,注水开发可以提高锦271块整体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文33块沙二下油藏为复杂断块油藏,已进入开发后期,因构造复杂、注水开发历史较长、油水关系复杂、认识挖潜难度大,产量递减加快。通过分析制约油田开发效果的因素,明确问题与潜力,制定针对性的稳产措施。平面上通过强化水下分流河道地层能量,挖潜差异相带剩余油;层间通过相控层段组合,优化注水层段,实施精细注水,提高差层水驱动用程度;层内通过韵律段细分,优化射孔井段,改善主力储层开发效果。通过精细调整治理,区块实现稳产。  相似文献   

19.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后,经过强化注水挖潜、精细油藏描述、实施三次采油调整挖潜之后,地下剩余油分布更加分散和隐蔽,剩余油分布状况不清晰和难以有效动用是制约现阶段提高开采效果的主要矛盾。本文通过分析描述特高含水期影响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提高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再认识,指导现场开发挖潜,见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应用杏某区过渡带密闭取芯井资料,对薄差油层的水洗厚度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可看到随油田注水开发的深入和井网的加密调整,薄差油层动用状况的演变过程。同时也分析了油田的潜力分析,为下一步的开发和调整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