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杜陵是西汉“中兴”皇帝——刘询的陵墓,始筑于西汉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位于西安市东南的杜陵原。  相似文献   

2.
造纸史话     
纸是中国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以往的考古资料,纸是东汉时代湖南省阳人蔡伦发明的。但是,1957年,考古发掘西汉灞桥(在西安东郊)出土的西汉古纸,是世界上最早的纸。“灞桥纸”年代为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为麻纸,共80多片,是叠放在铜镜面下面的,显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西汉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西汉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状况调查,分析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与交通量及道路环境等的关系,建立了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性评价模型、高速公路实时状态下安全性评价模型,并针对不同的安全特征,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考工记》记述的是周代的事,但它是在西汉刘歆时被纂编进《周礼》的,前后相差千年,对《考工记》中所记述内容的真实性许多人一直存疑。本来我也是将信将疑,不过近期看了一本书《国语》,觉得《考工记》并非是空穴来风,  相似文献   

5.
楚文化是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的地域性文化,在春秋早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直至西汉前期。信巫好鬼的习俗、神秘诡异的艺术、奇幻瑰丽的楚辞文学和自然无为的道家精神,是赣地楚文化的特色:流行着各种祈福斋蘸仪式,千年如故:这些延续下来的神秘主义,也为各种古代文化艺术成长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寒村 《中国计量》2004,(11):45-46
阳陵是西汉王朝第四代皇帝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与其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的陵园。位于今成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黄土塬上,它是成阳原上西汉九代皇帝陵墓中最东端的一座。1991年开始正式发掘,在园陵南区发现了一组完整的大型从葬坑,并对陪葬墓区、陵园建筑和其他从葬设施也有了基本了解。阳陵区中景帝陵和王皇后陵间距450米。两陵各有垣墙,四阙犹存。此间原高42米,高大的封土堆雄踞原颠,南望故都长安及终南秀色,尽收眼底。泾、渭二水临原东去,在距阳陵9公里处交汇,形成有名的“泾渭分明”景观。如今这里已成为陕西省对外开放的重点旅游景区和广大游客领略“文景之治”历史盛况的绝佳去处。  相似文献   

7.
《材料保护》2012,45(9):31
美国康涅逖格州西汉文-伦敦确信集团下属的确信高性能材料(CPM,Cookson Performance Materiais)于2012年8月宣布任命RickReagan为乐思化学有限公司总裁。Reagan先生将领导乐思化学高性能专业化学品全球机构在40多个国家运作,包括战略部署于全球各地的10个生产基地及9个技术中心。  相似文献   

8.
1豪族地主的形成 如果说豪族地主是在东汉这张温床上诞生的婴儿的话,那么,它应该早就在封建王朝的母体中孕育怀胎了。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它远在西汉乃至更远一些就己经显示了自己的生机。武帝打击豪强即可咨证明。由此可见,豪族地主在东汉的产生是有具有历史渊源的。只是东汉这张温床的气候条件适应了它生长的习性,才使之得以抛头露面。  相似文献   

9.
佚名 《包装世界》2009,(9):62-62
一段时间以来,“被”字句在中文网络忽然走红,从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收入被增长”,“工作被就业”,乃至关乎整个国家实力的“中国被G2”、“中国被强大”等说法不胫而走,也引来议论纷纷。说起来,这种“被”字句自古有之,不是最新的网络语言。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中就有“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的记载。  相似文献   

10.
汉宣帝简介 宣帝刘询(公元前91年~公元前49年),本名刘病已,字次卿,又字谋,即位后改名刘询,西汉第七位皇帝(公元前74年一公元前49年在位)。他是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孙、史皇孙刘进子。因汉昭帝无子,昌邑王刘贺又被废,所以在元平元年(前74年)七月被立为皇帝,改名刘询,宣帝改名“询”的理由是“询”是“询问”的意思,即询问自己的身世。  相似文献   

11.
龟山汉墓位于徐州西北约九公里开发区内,龟山西麓,为西汉第六代楚襄王刘注(即位于公元前128年-前116年)夫妻合葬墓.龟山汉墓以山为陵,因山为葬,且全部为人工疏凿而成的两座并列相通的合葬墓。其中南为楚襄王刘注墓,北为其夫人之墓。两墓均为横穴崖洞式,墓葬开口处在龟山西麓,呈喇叭状,有南北二墓道。每甬道长56米,高1.78米,宽1.6米。  相似文献   

12.
梁青 《中国科技博览》2012,(36):190-190
临沂市城南1.5公里,东经118度30分,北纬35度3分,平均海拔高度在88米的金雀山和银雀山,两山东西对峙,是一处相连以西汉墓为主,兼有战国以至唐、宋、明、清历代的墓葬群,发掘出土墓葬共计100余座。1976年5月,考古工作者,对金雀山已暴露的几处墓葬进行发掘,在临岚公路南侧的9号汉墓,墓内随葬器物与以前金、银雀山已清理的汉墓出土的器物形制基本相同,该墓葬为长方形竖井穴,一椁一棺,棺四周及益板上均抹有灰膏泥,裹以麻布,  相似文献   

13.
正8新莽嘉量西汉末年(公元9年),王莽在朝时,为改革秦、西汉的度量衡制,主持制作了一批度量衡标准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新莽嘉量,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新莽嘉量设计巧妙,合5量为一器,每一个代表一种容积单位。主体是一个大圆柱桶,桶的下部有一隔层,隔层上方是斛量,下方是斗量;左侧的小圆柱桶是升量,底在下端;右侧是一个中有隔层的小圆柱桶,隔层上方为合(gě)量,下方为龠(yue)量。  相似文献   

14.
陈慷磊 《包装工程》2022,43(11):302-303
<正>印刷技术被称为文明进步之母。印刷术的源头可追朔至新石器时代,应用于印纹陶、彩陶。战国时期已用于织物印花,西汉发展到多色分版印花,随唐时期出现了雕版印书。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毕昇发明了活字版印刷。欧美最早的印刷品出现在公元15世纪,采用木版、铜版刻印圣像和纸牌。后来在刻制的图像上配置文字。中国至唐代以来,丝绸之路远至古罗马,而且与波斯等地贸易频繁,《马可波罗游记》也促进了欧亚大陆的文化交流。发明于我国的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特长隧道机电施工综合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述了西汉高速公路秦岭一号特长隧道机电安装工程的主要管理经验,分析了公路隧道机电安装工程的特点;介绍了公路隧道机电工程的施工流程。对指导公路隧道机电工程施工具有借鉴意义,对提升隧道机电管理水平、提高交通安全、降低工程费用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纸是中国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最值得骄傲的是我们的祖先早在一千多年前就首先发明制造出“宣纸”,直到如今,宣纸仍是世界上所有不同类型纸中最佳的产品。汉代对世界印刷业、包装业的最大贡献,当数发明和纸在生产、文化教育、生活中的运用。以往的考古资料都是,纸是东汉时代湖南省彬州市人蔡伦发明的。但是,1957年,考古发掘西汉灞桥(在西安东郊)出土的西汉古纸,是世界上最早的纸。“灞桥纸”年代为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为麻纸,共80多片,是叠放在铜镜面  相似文献   

17.
祝燕琴  张明山 《包装工程》2020,41(18):384-388
目的 以南昌西汉海昏候墓出土蒸煮器具为研究对象,从现代设计学的角度分析蒸煮器具的设计特征和思想,从中总结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借鉴意义。方法 首先,对蒸煮器具的源流沿革进行分析。其次,以蒸煮器具中的铜甗、铜甑、铜釜为例,通过产品设计中的几个要素,即构造、形态、功能三个方面分别对蒸煮器具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所蕴含的设计理念,明晰西汉海昏候墓出土蒸煮器具对现当代产品设计思想的启示价值。结论 中国传统器具蕴涵优秀的设计思想,比如简洁的构造、简约的造型、高效的功能等值得现代设计借鉴和学习。通过对传统设计的研究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及其表达方式,从而进一步形成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设计语义,设计有民族文化特色之物。  相似文献   

18.
第四章 度量衡的过渡期--汉代到隋代度量衡制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承上启下的汉代度量衡制 汉代度量衡是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标准建立、单位制定,器具制造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为我国古代度量衡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汉承秦制”是指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一直到汉宣帝,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继承和发展秦朝各项制度的治国策略,度量衡也不例外。汉兴以后,刘邦即令张苍根据秦制“定度量衡程式”,使汉代度量衡也很快地建立起来。从出土的秦汉度量衡器来分析研究,考古学家发现汉代度量衡单位制基本上继承了秦制。然而秦立国时间甚短,虽然秦始皇在统一度量衡时已形成了一套上下关联的单位制,但却并没有经过系统地整理成文。  相似文献   

19.
养蚕与缫丝,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大约在四五千年以前,娱祖(黄帝的妻子)教民养蚕的传说,至今还流传民间。商代,甲骨文中有“桑”、“蚕”、“丝”、‘席”,并出土有玉蚕。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反映周代民间的农耕生活,其中有“蚕月桑条”、“抱布贸丝”的诗句。战国时期已有美丽的丝织品。到了西汉,养蚕和统丝已经很兴盛。在唐诗中“绿丝鸣机将,百里声相闻”、“织绢未成匹,蚕丝未盈斤”和“蚕丝尽输税,机抒空倚壁”的诗句。可见,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国的养蚕、煤丝和制绸工业就已经相当发达了。养蚕与家丝在我国不仅…  相似文献   

20.
《计量与测试技术》2021,48(5):120-122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称帝.为了大造他就是真命天子的舆论,打出了复古改制的旗号.改革度量衡是其中唯一成功的一项,刘歆正是这次大规模改革活动的领导者.刘歆等人不但提出了一系列度量衡理论,定立了度量衡制度,还制造了一批度量衡标准器.这些器物几乎件件都成为中国度量衡历史上的精品,其中最杰出的是新莽铜嘉量,它曾被王国维先生赞誉为"旷世瑰宝".新莽铜嘉量又称刘歆铜斛,说明它是由刘歆设计并监督制造的.刘歆不愧为西汉一代出色的古文经学大师,为了设计、制造新莽铜嘉量,真是呕心沥血,翻遍了各种古籍经典.这一天他特别兴奋,因为他在《周礼·冬官·考工记》中找到了一件古代的量器——栗氏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