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保温时间、等温温度3个热处理工艺参数对T12钢碳化物球化的影响,以碳化物的粒化程度和硬度值为目标,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奥氏体化温度是影响T12钢碳化物球化的最主要因素,保温时间和等温温度是次要影响因素;在755℃保温1 min后以690℃等温的热处理工艺为T12钢较优球化退火工艺。利用较优球化退火工艺处理后的试样得到了碳化物细小均匀的球状珠光体组织。  相似文献   

2.
经常规球化退火处理后的T12钢在使用中大量出现崩刃或断齿等失效.研究了非常规的碳化物微细化热处理工艺,T12钢经950℃保温30min油冷+700℃保温2h+常规的淬火低温回火热处理后,渗碳体以细小、圆整、均匀的形式分布在基体中,渗碳体的球化效果好,有效地克服了常规球化退火造成部分碳化物球化不良的缺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碳工具钢(T_(10))在球化退火过程中,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等温湿度、等温时间五个因素对缩短球化退火时间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并提出了缩短球化退火时间的初步看法.在加热温度取750~770℃时,保温时间可缩短到0.5~1.5小时;从加热温度到等温湿度的冷却速度不谨影响碳化物颗粒的弥散度,而且还影响碳化物的形态;在680℃等温促使碳化物球化需要时间很长,显然是不经济的,适当控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从而直接获得粒状碳化物组织,则等温时间可以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4.
GCr15钢的快速球化退火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离异共析”原理,对GCr15钢采用低温奥氏体化和快速球化退火新工艺,该工艺使得球化退火的奥氏体化保温时间和等温转变时间总和缩短到2h以内,与传统退火工艺相比节约能源50%以上。  相似文献   

5.
采用球化退火工艺方法,研究了X45NiCrMo4钢退火工艺参数对硬度的影响,分析了退火组织与硬度之间的关系,制定了最佳退火工艺。X45NiCrMo4钢退火的奥氏体化温度为860℃,等温温度为640℃。结果表明,在临界点以上奥氏体化后缓冷使其分解为粗珠光体组织可使HB降低到210,从而满足了用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金相分析H13钢锻后热处理过程中的组织变化,发现:锻造、球化退火对改善碳化物尺寸、分布均匀性有一定作用;采用正火、球化退火可对奥氏体中析出的碳化物的形态、分布有改善,但组织中夹杂物、共晶碳化物制约着H13的性能;锻造后常规热处理工艺对共晶碳化物的分布及形态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7Cr7Mo3V2Si钢退火过程中的组织变化及球化退火机理,发现球化退火过程中,奥氏体的等温分解是以粒状碳化物的独立形核为主要机制。经过优化确定的快速球化退火工艺为:940~980℃加热2h,冷到780~800℃等温2.5h,再随炉冷至500℃出炉。采用此工艺可使7Cr7Mo3V2Si钢的硬度降至HBl94~202,从而大大改善了该钢的切削加工性和冷挤成型特性,并且用冷挤成型法成功地制造了模具。  相似文献   

8.
采用JMatPro软件模拟设计一种新型汽车用钢20Mn2Cr,利用Gleeble热模拟实验机对20Mn2Cr钢热轧板进行不同工艺的热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电镜、显微硬度计等分析冷却速度、等温淬火保温时间、奥氏体化温度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0Mn2Cr钢淬透性良好,随着冷却速度的降低,组织中出现少量竹叶状的下贝氏体组织且原奥氏体晶粒增大,致使显微硬度降低;等温淬火保温时间对20Mn2Cr钢基体组织形貌影响不大,但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显微硬度增加;当奥氏体化温度由单相区950℃调整到双相区800℃时,组织中出现少量铁素体组织,马氏体基体组织碳含量上升,致使显微硬度增大。  相似文献   

9.
利用OM、SEM等研究了正火保温时间和回火保温时间对T91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正火温度为1050℃,回火温度为760℃时,保温时间对组织性能的影响很大。当回火保温时间为1h时,正火保温时间由1h增加到2h,奥氏体晶粒尺寸明显增大,冲击功由200J下降到97J;增加回火时间到3h,冲击功值升为222J。在1050℃×1h+760℃×1h与1050℃×2h+760℃×3h两种热处理工艺下,T91钢的性能相当,均满足要求。因此选取1050℃×1h+760℃×1h作为T91钢的优化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70Si2Mn2CrMo钢经不同温度等温热处理后,产生超级贝氏体组织转变的同时,碳化物析出的情况以及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对试样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检测分析,确定了碳化物析出的温度及类型;同时表明,由于碳化物析出减少了过冷奥氏体中C含量,致使其稳定性下降,超级贝氏体中残余奥氏体质量分数减少。与220℃等温热处理没有碳化物析出的样品相比较,245℃等温热处理样品的抗拉强度降低11%,强塑积降低16%,疲劳循环断裂次数降低55%。  相似文献   

11.
根据扩散和相变动力学的基本理论,采用定量金相法研究GCr15钢的奥氏体化过程。分析奥氏体化后未溶碳化物体积分数和颗粒尺寸与奥氏体化加热温度及保温时间之间的关系,建立奥氏体化后剩余碳化物体积分数和碳化物平均粒径的数学模型。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模拟曲线与实验数据基本符合;奥氏体化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剩余碳化物体积分数越小,碳化物平均粒径也越小。该模型能够预测一定奥氏体化条件下剩余碳化物体积分数和平均粒径。  相似文献   

12.
对Al-30%Si合金进行挤压变形并进行半固态等温处理,以求获得细小、圆整的初生硅颗粒.利用光学显微镜、Image Pro Plus金相分析软件等手段测定处理后的初生硅平均直径和形状因子.结果表明,挤压变形能显著细化初生硅颗粒.而半固态等温处理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均会对合金组织产生显著影响.在640℃保温10min可获得较佳的合金组织.  相似文献   

13.
对GCr18Mo钢进行了淬火+回火及等温淬火热处理,并对不同热处理工艺下GCr18Mo钢的显微组织和硬度值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GCr18Mo钢经930℃淬火180℃回火后的硬度值低于经860℃淬火220℃回火后的硬度值,两种热处理的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碳化物+残余奥氏体.GCr18Mo钢在230℃等温淬火处理时,得到下贝氏体组织,其形态由单个细针转变到草丛堆状.GCr18Mo钢经930℃加热230℃等温130 min后的硬度值明显低于经870℃加热230℃等温30 min的硬度值.  相似文献   

14.
以A3钢边角料为原料添加锰铁、硅铁、铬铁和钼铁以及少量的稀土,通过中频感应熔炼及相应的炉前处理,设计了1种铸钢,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制度,在空冷条件下获得了贝氏体组织.通过16种不同的热处理工艺研究热处理对组织的影响规律,借助光学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硬度计和冲击试验机等手段分析研究了试验钢热处理态、回火态以及不同热处理工艺规范下的力学性能,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研究了空冷贝氏体组织组成以及析出的碳化物的成分.结果表明:合金元素C,Si.Mn,Mo,Cr的合理有效配合,可使钢在空冷条件下,在较宽的成分范围内得到以贝氏体为主的显微组织.TEM分析证明基体组织以下贝氏体为主,兼有部分上贝氏体,同时还有少量的残余奥氏体存在,贝氏体中的碳化物有渗碳体和ε-碳化物.贝氏体钢的硬度在40~49HRC范围内变化,冲击韧性在44~70J/cm2范围内变化;  相似文献   

15.
根据离异共析原理,对GCr15钢采用先促进碳化物析出,再变形破碎的工艺,即分别采用两道次变形工艺和三道次变形工艺在Gleeble-2000型热模拟机进行变形实验,对比不同变形工艺下GCr15钢的显微组织和硬度,分析变形道次、碳化物析出区间冷却起始温度和冷却速度对组织球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三道次变形工艺在实现GCr15钢组织球化和材料软化方面较两道次变形工艺有明显优势;对于GCr15钢,在三道次变形工艺中,把未再结晶区变形温度控制在900℃,并在900~800℃采用1℃/s的冷却速度,能够形成大量的球化组织,材料明显软化,可实现钢大部分组织在线球化。  相似文献   

16.
从离异共析转变的原理出发,开发60Si2Mn弹簧钢的快速球化退火工艺.讨论加热温度对残留碳化物粒子数量和分布的影响规律以及残留碳化物粒子对碳化物快速球化的作用,研究冷却速度对相变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快速球化退火中,加热温度过高,碳化物完全溶解,没有残留的碳化物作为后续形核核心,加热温度过低,片层状碳化物溶解、断裂不完全...  相似文献   

17.
Dissolving of Nb and Ti carbonitride precipitates in microalloyed steel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dissolving behaviour of Nb and Ti carbonitride precipitates in microalloyed steels during isothermal holding at 1300℃ was investigat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energy dispersion x-ray spectrum (EDX). It was found that all precipitates in Nb-Ti microalloyed steel are (Nb, Ti)(C, N). With holding time increasing, the atomic ratio of Nb/Ti in precipitates decrease gradually. These precipitates still existe even after holding for 48 h at 1300℃while Nb(C, N) precipitates dissolve away in Nb microalloyed steel only after 4 h at the same temperature.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formation and thermostability of precipitates are considerably influenced by interaction between Nb and Ti.  相似文献   

18.
研究20g钢和ND钢在450℃下的恒温氧化性能,得出氧化动力学曲线,进行氧化动力学曲线公式的拟和,同时对氧化后的试样表面情况进行宏观观察,用XRD分析了氧化物的成分。实验结果表明,20g钢和ND钢表面氧化的程度随着温度升高、保温时间增长,其氧化速率常数增大,20g钢和ND钢的抗氧化性能不断的降低。ND钢在450℃氧化时,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氧化增重加大,其氧化动力学常数为0.035。ND钢与20g钢相比,具有较好的抗高温氧化能力,腐蚀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