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12)
如何让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画?答案很简单:多给学生一些"看"的自由,多给学生一些"想"的自由,多给学生一些"画"的自由;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自由地看、自由地想、自由地画,愉快地沉浸在画"生活"的乐趣中,把画画当成乐趣、当成生活,不断地画自己心中的画、心中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研究陈侃大先生的中国雾凇冰雪画技法,陆续总结出"陈侃大画法三十六法"。包括"画雾六法"、"画凇十法"、"画冰七法"、"画雪九法"。在这里将要单独介绍的是中国雾凇冰雪画创始人陈侃大先生"画冰"技法。都是描绘冬春交替之际,表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冰开始融化的景象。对我们后人具有难得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两种如画美学观念与园林》一文对于中国园林中"如画"的论述过于简单而笼统,认为"如画"观念不重具体视觉形式的认识则与造园史实相悖,也影响到以此为基础的中英"如画"造园比较结论的有效。对此,在中国园林历史语境中分别对"如画"在园林欣赏与园林营造中的发展进行梳理,并就"如画"造园的形式关注问题进行专论,从而丰富对中国园林文化中的"如画"论题的认识,也为中英两种"如画"园林的比较提供新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如画"是18世纪后期随浪漫主义而出现的一个美学概念.它强调粗糙、复杂、原真、非规则等审美价值.这种非对称、非工整的"如画"美学观,对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诞生产生了影响.相似的是,中国传统园林中"如画"般的造园理念也力求突破规整对称.中国传统园林的"如画"与西方现代建筑中的"如画"是否存在共通性?文章试图通过梳理中西方"如画"观的发展,探索中国园林与现代建筑的相似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思考中国建筑走向现代性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21)
石粉画从日本画中脱胎而来,以传统中国画的"立骨""立线"及写意精神为创作理念,以"六法"中的"骨法用笔"为绘制法则,并且实现了从使用工具、材料到操作感觉、表现技法、创作理念的转型,表现出其笔墨效果。石粉画的一系列转型是日本画创新实践研究的新成果,同时也是国内基于传统中国画笔墨表现的创新。文章就石粉画笔墨表现的转型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0)
"意"是通过物象的塑造表达出来的作者思想感情。一幅有"意境"的画,往往是将画者之意通过笔墨,诉诸于物象,使其"画外有画"、"无中生有",让人们根据自己生活的体验去寻求"境外之趣"。  相似文献   

7.
正戏画,又称"戏曲画",是以戏曲舞台人物为表现题材的人物画。戏画在为美术题材和表现形式提供了自由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拓展了人物画的表现范围与传播媒介。戏画的创作,不能游离于剧情逻辑和人物的个性,画家要善于将戏曲人物的写实性与戏曲场景的虚拟性,真实性与夸张性相结合,要求戏与画之间维持一种共生关系,因此,创作时要"意在笔先"和"心中有戏"。若求画中有韵味,必须使画中有戏、有趣。在当今  相似文献   

8.
正在中国雾凇冰雪画《冰凌花》"画冰晶"技法研究中,首次阐述了中国雾凇冰雪画创始人陈侃大先生首创的水墨渲染冰晶"光线法"技法及其"十六字诀"。在中国雾凇冰雪画《冰凌花》"画冰晶"技法研究中,首次阐述了中国雾凇冰雪画创始人陈侃大先生水墨渲染冰晶的"光线法"技法及其"十六字诀"。中国雾凇冰雪画《冰凌花》简介《冰凌花》由陈侃大(1936—2005)创作于1979年。纸质立式卷轴中国画。长72厘米,宽41厘米。2012年被收录在由吉林美术出版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2)
美术教育结合幼儿爱画的天性,让幼儿在最自由的游戏活动中,借助最佳的绘画语言表达,舒展内在的意欲和情感。绘画与会话有一定的联系,由"画"出"话","话"中有"画","话"是为了"画","画"可以促进"话"。重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也是近年来国际儿童语言教育的一个共同趋向。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3)
"岁寒三友图,简称"三友图",历来被认为是文人画的典范。这一图式的缘起受到了江南地区禅画与文人画发展的双重影响,与宋代文禅交融、水墨画发展、宗教文化重心南倾等因素密不可分。文人画与禅画"三友"图式虽有相通之处,但画理却不尽相同,对"岁寒三友"图式由来的考证,有助于辅证禅宗画与文人画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微妙差异。  相似文献   

11.
正1.何谓"申画郊圻"中国城市在结合自然山水的规划实践中.善于在大尺度或超大尺度的城郊整体范畴内思考人居问题.谋划空问建设。"申画郊圻"便是此般规划传统的一种重要实践模式。就概念而言,"申画",即重新划分.有规划之意:"郊圻",即郊野、郊外,亦有疆界、边境之意。"申画郊圻"原指划分都邑疆界,如《书·毕命》中有"申画郊圻,慎固封守,以康四海"的记载。后世对这一概念又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9)
读中国美术史可知,宋代文人画开始在画上题诗、词、文,如画意不足,诗文以补之。嗣后元代此风大盛,明清因之,且发扬光大大为发展,甚至有作品上画仅占百分之二十,而题跋"款"占领"百分之八十"的地盘。自此,题跋便成为中国画的传统,也使中国画更加人文化,文化化。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8)
吴昌硕在诗、书、画、印诸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堪称"四绝",其在诗、书、画、印方面做出的贡献更是为中国美术画坛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文章主要是从吴昌硕的诗、书、画、印"四绝"来分析,简略介绍其在诗书、画、印上的突出特点和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两种如画美学观念与园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中国"如画"与英国"如画"(Picturesque)两种美学观念,由于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类比的"画"不同,两者在审美价值追求上有着根本差异;表现在园林上,"如画"重在自然精神下的契道畅神,"Picturesque"强调视觉艺术形式引发的想象之愉悦;揭示两种"如画"观念对当今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仍具有方法论上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12)
<正>1"开始肥育""开始肥育"阶段是指牛从接收饲粮或生长饲粮过渡到最终的高谷物肥育饲粮的转换期。这一转换期的性质,取决于给牛只使用的接收和/或生长方案的类型。对于采食以粗饲料为基础的接收饲粮或生长饲粮的牛来说,转换期包括从以粗料为主的饲粮逐步转变为以精料为主的饲粮。对于在限饲或程序化饲养体系下饲喂85%~90%精料水平饲粮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10)
陈树人特别看重自己绘画的目的性,既不是求名,也不是图利,最主要的是画其所思、画其所悟、画其所感,并且将诗画结合,力求"画是无声诗"的效果,这一点跟古代文人画家作画的情感是相吻合的。郭沫若评其艺术为"尊师画清淡,如饮佳茗,余味清永"。这自是一种平衡心理使然,同时也说明陈树人的作品能够带领人进入清新而不俗气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3)
吴镇,元四家之一,喜画竹,且多长题。孙作《沧螺集》称:"吴镇仲圭善画山水竹林,臻极妙品,其高不下许道宁、文与可。与可以竹掩其画,仲圭以画掩其竹。"由于关于吴镇书法的记载甚少,人们容易将注意力放在吴镇的画和诗歌上,甚至忽略了吴镇的书法艺术。笔者着重从吴镇竹画题跋入手,结合吴镇的"墨戏说",尝试解读吴镇个人书风。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3)
<正>1产业基地规模1)基地面积扩大。通过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荣县2014年蔬菜基地面积达1.52万hm2,其中粮经复合现代产业基地面积0.88万hm2,比2013年增加0.34万hm2。2)规划布局合理。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产业基地,"一线六区"总体布局,形成50 km粮经复合产业基地长廊,巩固鼎新镇稻田的"菜-稻-菜万亩示范区",提升乐德镇的"辣椒+玉米-秋冬菜万亩示范区",鼎新镇、河口镇的"玉米+南瓜(菜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8,(4)
在中国传统美术教育中,读画一直被高度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文化的冲击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美术鉴赏课要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系统的美术鉴赏方法。该文从"像读书一样读画"出发,讨论实现"读画"方式的美术鉴赏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36)
众所周知,绘画是学生表达内在情感的主要途径,而"随手画"则是学生借助绘画方式直接表露自己情感的主要方式,其在学生绘画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开展中,倘若教师能发挥"随手画"的作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手、脑等,还可以使其情感获得丰富。基于"随手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我在组织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时候,尝试从内心潜意识、情感释放等方面入手,指导学生尽进行"随手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