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清华 《矿山机械》2004,32(10):100-101
可伸缩带式输送机是一种为综采、综掘和高档普采工作面配套的带式输送机,结构紧凑,可直接铺设在地面或悬挂在巷道顶板上。输送机机尾可随工作面推进而伸长或缩短,以改变其输送距离,适应工作面连续推进或后退的需要,机架轻巧。采用非螺栓连接技术,拆装维修方便。我公司是原煤炭部定点的煤矿机械专用设备制造厂家之一,其生产的可伸缩带式输送机质量可靠。畅销省内外。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认为:可伸缩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装配质量直接影响整机的可靠运行。因此,驱动装置的正确安装、调试及合理使用、维护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煤矿机械》2018,(1):86-87
以用于工作面顺槽的可伸缩下运带式输送机的运行状态、输送距离等参数为变化量,在其设计、制造及安装等方面都有特殊要求。以伊新煤业21105工作面顺槽可伸缩下运带式输送机设计为例,介绍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由于可伸缩带式输送机带有储带仓,可实现胶带快速增接,因此综掘巷道大都利用其来满足巷道运输距离随时变化的要求。该文介绍了针对工作面运输距离长、巷道弯曲、地质复杂等情况,提出了通过对输送机的驱动部、张紧装置、落地机架及控制方式等进行技术改造,有效破解了单部可伸缩带式输送机在多点弯曲的巷道中长运距运输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正>兖州矿业(集团)公司机械制修厂和山东科技大学运用输送机械理论检验DSP-763/1000型可伸缩带式输送机的牵引功率,对传动部进行改造。将单机驱动改为双机驱动,增大牵引功率,加大输送距离,提高设备利用率。DSP-763/1000型可伸缩带式输送机适用于3.5 m以下中厚煤层综采工作面的顺槽运输,在采用放顶煤开采工艺之前曾经是兖州矿区的主要运输设备。鲍店煤矿使用该型设备的时候,由于地质条件和工作面巷道的需要,最大的输送距离达到1 250 m,  相似文献   

5.
驱动技术是可伸缩带式输送机的关键技术,由于驱动功率和输送距离受到输送带强度和元部件的限制,不能无限增大,只能采用多点驱动方式来解决长距离大运量输送物料问题。主要通过对可伸缩带式输送机的多点驱动-卸载式驱动、直线摩擦驱动和软起动技术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滚筒卸载式驱动和液力调速软起动是大型可伸缩带式输送机最经济合理的驱动技术。  相似文献   

6.
双载带式输送机作为煤矿井下辅助运输设备,既可以实现上输送带运料,也可以实现下输送带运输工具,在巷道掘进时使用该设备十分方便。根据双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的使用环境,阐述了双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设计、研制的结构和要求。  相似文献   

7.
伸缩带式输送机主要用于煤矿井下综采、高档普采或一般普采工作面的顺槽运输,也可用于巷道掘进运输。我矿投入SSJ10加/2 x 110型伸缩带式输送机运输共16部。多个生产厂家,机器结构不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输送机的主要零部件互换性较差,对于生产使用单位来讲不便于维护,每种零部件都作计划并储备,既不现实,又占用资金、增加成本。经过对所有厂家生产的带式输送机结构特点分析,本着“求大同,存小异”。对SSJI000/2火110型伸缩带式输送机进行改进,使部分部件成为通用件,并具有互换性。1减速器支撑底座的改进安徽淮南和山东充州产的带式输送…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新型运输设备,即上皮带向外输送煤炭、下皮带向内运送辅助材料的JSJ-44型伸缩双边带式输送机以及上皮带向内运送辅助材料、下皮带向外输送煤炭的伸缩双向带式输送机。它根据目前各矿机械化采区顺槽掘进时所配备的可伸缩带式输送机改造而成,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综掘后配套多功能新型运输设备。  相似文献   

9.
基于长距离可伸缩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要受到矿井工作面自然条件、巷道的长度、采煤工作面运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且顺槽带式输送机长度的合理选择,对井下采区划分至关重要。介绍了大型可伸缩带式输送机的典型应用,为广大设计同行今后的设计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范永 《矿山机械》2000,28(5):58-58
随着煤矿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的运输顺槽的运输设备已由刮板输送机改为带式输送机,因为其具有输送距离长和故障率低等优点。但是,带式输送机的安装要求巷道必须直且水平方向起伏不太大的情况。然而,矿井煤层的形成条件并不是带式输送机所要求的理想条件,而且,在设计时还要考虑运输顺槽与主运输门之间形成煤仓等关系,而使巷道形成两端高中间低的凹形巷道,给带式输送机的正常使用带来很大难度。如果安装一台带式输送机,则在最低点处胶带要向上漂浮,使胶带无法把物料运出;如果分两段安装两台带式输送机,则下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