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潮流之外──-墨西哥建筑师路易斯·巴拉干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路易斯·巴拉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终其一生,只设计了一些不起眼的小住宅,小园林。与风起云涌的建筑潮流中心几乎没有往来,他独自探索着自己的路,巴拉干在建筑中表现美和情感,给作品注入了诗意。巴拉干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今天,从世界各地赶来的建筑师、艺术家,还有更多的无名学子,来体验巴拉干创造的美,在他的空间中捕捉灵感,寻求艺术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路易斯·巴拉干与安藤忠雄,两位普利策奖获得者,是西方与东方地域建筑大师中的典型代表。尽管他们的空间设计手法不同,但在各自的作品中都绝妙地体现了建筑空间的情感与精神。本文将对路易斯?巴拉干与安藤忠雄在运用光营造建筑空间、运用色彩表达空间情感和运用构成元素继承建筑传统文脉方面进行比较,并分析他们作品的空间所体现的特殊建筑情感。  相似文献   

3.
周琼宇 《南方建筑》2005,(3):104-106
通过对情感在建筑中传达与被阅读过程的描述,指出情感表达对建筑艺术创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后以安腾和巴拉干的建筑作品为例探讨如何用情感营造诗意空间。  相似文献   

4.
从景观建筑的角度分析了路易斯.巴拉干的设计理念及建筑语汇,又从历史文脉与建筑概况、空间组织与布局、光和色的设计三方面对巴拉干的建筑代表作品——巴拉干住宅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更好地认识路易斯.巴拉干的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5.
空间与情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深刻剖析安藤忠雄与路易斯.巴拉干作品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东西方两位世界建筑大师的设计思想,解读了其之所以成功的深层原因和其作品的深厚内涵,为探索有民族情感的新时代建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巴拉干住宅的起居室、书房、小庭院、厨房、餐厅、屋顶平台等各建筑空间的详细介绍剖析,阐述了路易斯.巴拉干独特的设计思想及其设计理念,为后来设计者的设计提供了一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7.
周荃 《华中建筑》2014,(2):9-12
路易斯·巴拉干的作品犹如生活的舞台,向人们展现了其蕴含的丰富情感。该文从影响其设计思想形成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以及当地传统文化入手,对巴拉干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在水与庭院、色彩与光影、材料质感三方面挖掘其作品独特的场所精神。巴拉干成功地诠释并超越了传统建筑模式,创造了一种生活的愉悦。他以现实生活为根基,通过努力让建筑表面形式连接人与环境的情感来赋予建筑灵魂和诗意,使其具有场所的归属感,从而让建筑包容在物质与精神的家园中。  相似文献   

8.
吸纳与升华——路易斯·巴拉干设计思想形成历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易斯·巴拉干以其独特的设计思想,创造出富含精神品质的空间。本文通过对其设计思想形成过程的分析,将其思想形成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并且发现其思想的形成是一个从吸纳到升华的过程。费丁南德·贝克庭院的精神,地中海传统文化,瑞斯对色彩的理解,墨西哥传统文化等诸多的因素均被巴拉干融合在自己的设计思想当中,并以其自己的设计语言诗意的加以表达,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9.
马鑫 《南方建筑》2008,(2):24-27
路易斯•巴拉干是墨西哥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他的成功归因于对现代建筑做出的回应,以及对流行的国际式建筑展开的批判。通过分析,本文展现了巴拉干对时代特征和历史文化之间关系的恰当处理。  相似文献   

10.
金秋野 《风景园林》2020,27(6):22-29
探讨路易斯·巴拉干在亲人尺度的日常空间中塑造"深远感",实现"空旷寂寥"场景氛围的方法、发展过程和来源。从分析巴拉干自宅入手,建筑经过改造,逐渐实现对市井和自然的双重屏蔽。通过调节光线的层次、空间界面的差异化处理、半高墙体的设置以及人和更高的两重空间尺度并存,制造"受控的昏暗",带来空间的深远感,使自宅内部成为"自然之影"的容器。然后通过梳理巴拉干不同时期的设计作品,讨论他面对"自然"的态度的变化,及其设计语言的改变。建筑不断变得"封闭",成为"光的盒子",让自然的信息经过一层过滤,将具体的"复杂"转变为抽象的"微妙",使其陌生化地显现。重点强调石头城住宅区对巴拉干审美理想转向原始雄浑的深刻影响,进而指出,这一变化与巴拉干对北美大陆孤寂感的逐步深入认识有关。  相似文献   

11.
《门窗》2014,(5)
美国现代建筑师路易斯.康(Lious I.kahn 1901-1974),是一位建筑师、哲学家、艺术家以及教师,是20世纪建筑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实践者和思想家。他的建筑作品已经成为现代建筑的美学标签。他的观念甚至改变了美国现代建筑的方向。路易斯.康晚年发现了如何把古罗马废墟转变成为现代建筑。他回归历史,探寻秩序,重新定义了建筑。他晚期的绝大多数作品,包括理查德医学研究楼(1957—1964)、萨尔克医学研究所(1959—1965)、布瑞安.毛厄女子学院宿舍(1960—1964)、肯贝尔艺术博物馆(1962—1974)等等都体现了路易斯.康的"结构秩序",其中基础的"房间"概念是路易斯.康建筑设计中最为本质的特征。它与现代建筑中占据主流地位"流动空间"产生激烈的对抗。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源远流长.大师西扎主笔设计的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所呈现的空间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耐人寻味.其"小体量,大气象"的空间艺术境界,与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艺术有着明显的互通之处,为研究空间艺术与"诗意"表达提供了极佳的案例.文章从空间营造分析角度,以该建筑为例,分析中国园林艺术与当代建筑空间艺术的异曲同工之妙.重温经典,对比研读,旨在剖析空间营构方法,揭示内在规律;进而以期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促进对文化与艺术的交流借鉴.  相似文献   

13.
黄雯 《建筑师》2004,(3):52-57
路易斯·巴拉干以其独特的设计思想.创造出富含精神品质的空间。本文通过对其设计思想形成过程的分析.将其思想形成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并且发现其思想的形成是一个从吸纳到升华的过程。费丁南德·贝克庭院的精神.地中海传统文化.瑞斯对色彩的理解,墨西哥传统文化等诸多的因素均被巴拉干融合在自己的设计思想当中.并以其自己的设计语言诗意的加以表达.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4.
从景观建筑的角度分析了路易斯·巴拉干的设计理念及建筑语汇,又从历史文脉与建筑概况、空间组织与布局、光和色的设计三方面对巴拉干的建筑代表作品--巴拉干住宅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更好地认识路易斯·巴拉干的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15.
随着体验经济的发展,"诗意地生活"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追求,"品质"开始超越"价格"在市场经济中占领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建筑空间的体验设计随之应运而生.建筑空间体验设计强调的是体验者的心理活动和情感需求,注重建筑空间和体验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讲究建筑空间的时间、距离、角度等多方位的变幻体验,是情感活动由虚到实的外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人们在使用建筑空间的同时,都不自觉的与建筑产生一种情感交流,从而获得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感受。之所以会产生这种交流,是因为空间是有情的。安藤忠雄是塑造情感空间的大师,作为2005年UIA金奖的获得者,他所受到的评价是:“他一直在创造着一种安藤式的诗意建筑,并且不在意流派与项目的尺度,他把这种建筑的天赋与敏感传播到全世界……”文章就安藤的建筑在材料的选用、光影的追求、空间的塑造以及与环境和传统的融合展开论述,希望建筑创造出一些能永驻于人们心中的场所。  相似文献   

17.
建筑,是凝结了建筑师的情感的。在传统美学中,它强调形式与功能的结合,注重体量、色彩、比例、尺度、材料和质感等视觉审美要素及空间给人的心理感受。具有代表性且为世人所传诵的作品皆出自大师之手,因为他们独具各自的风格,美妙的构图、精致的比例、完美的空间组合无不给人美的感官享受。人们在使用城市与建筑空间的同时,都会进行着不自党的情感交流,从而获得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感受,因为建筑是有情的,空间是有情的,环境是有情的。建筑情感空间和色彩空间,是建筑空间视觉语言环境的同一体。它是通过人的审美体验,与人发生直接的情感诉求,从而展示其凝聚的各种不同情感建筑情感设计和表现。建筑通过其特有的空间结构关系和艺术表现力传递建筑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亚里士多德《诗学》理论和海德格尔对"诗意栖居"以及艺术本质的相关思考,分析建筑遗产再生中将设计与诗意叙事相结合的基本思路.以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院(鼓浪屿校区)改造提升为例,从叙事编排、文脉延展、情感共鸣三个方面阐述具体策略,为建筑遗产的诗意再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刘佳宁 《山西建筑》2004,30(16):21-22
结合对现代景观建筑师路易斯·巴拉干经典作品的赏析,从色彩的运用、光影的运用、水的运用等方面,分析了作品中的设计要素,系统地解读巴拉干的设计意境.  相似文献   

20.
诗意的建筑——读安藤忠雄建筑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阅读有关安藤忠雄的文献,安藤的文章及其建筑作品,阐述安藤的作品中对建筑与环境、自然的理解,混凝土的处理与应用,封闭空间的内涵以及光在建筑中的处理,感悟大师所创造的建筑诗意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