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运动目标检测易受背景影响及帧间差分易产生空洞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块的改进三帧差分和背景差分相结合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 该算法利用边缘检测法和均值法建立初始背景模型, 将视频图像划分成多个子块, 对利用改进的三帧差分和背景差分获取的图像的各个子块进行自适应阈值检测, 获取图像中的运动前景目标, 背景图像采取自适应更新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 该算法能完整的提取运动目标, 背景适应性强, 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2.
基于动态背景构造的视频运动对象自动分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吴思  林守勋  张勇东 《计算机学报》2005,28(8):1386-1392
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背景构造的视频运动对象自动分割算法.首先,基于前景分离的动态背景构造技术使用与当前帧相邻的前后多帧图像中的背景信息准确地构造当前背景;然后,通过背景消除分割出运动对象,同时对静态前景区域(即帧间静止的运动对象区域)进行检测并将其合并到已分割出的对象区域上,从而获得完整的对象区域;最后,以对象区域的边缘为初始位置,使用以彩色梯度为外部能量的活动轮廓(snake)算法获得精确的对象轮廓.实验结果表明,该文算法有效地克服了显露背景和对象的不规则运动对分割准确度的影响,能够准确地实现视频运动对象的自动分割.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基于对称差分和背景差分相结合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先通过多帧图像平均法取得初始背景图像,并结合采集到的当前帧图像和前一时刻的背景获得更新背景,采用背景减法获取前景目标;同时运用对称帧差法取得前景图像,用两种差分图像进行或运算,提取到运动目标,用形态学方法进行后期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获取运动目标。  相似文献   

4.
杨辉  刘从军  武尚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3,(12):1915-1917,2023
提出一种融合使用背景帧差和分块帧差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图像的每个像素点进行学习,然后建立初始背景,通过不完全覆盖分块法对图像进行分块,对各子块进行帧间差分实现对前景图像的粗提取,采用otsu算法获取阈值,运用背景差分对前景图像进行细提取。背景采用分段学习的更新方法,能够消除光照变化、背景物体摇动等噪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准确,抗干扰能力强,能较好地满足实时检测运动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利用边缘纹理进行背景建模,结合三帧差分算法,获取目标轮廓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进一步通过区域填充得到目标前景.该方法对光线变化不敏感,对阴影去除有比较好的效果,改进了边缘纹理差分和帧间差分的缺陷,取得了比较完整准确的运动目标前景.  相似文献   

6.
监控系统中运动目标检测算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泛了解当前智能监控技术已有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的基础上,对常用的运动目标几种检测算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对比。针对相邻帧的帧间差分、背景减除法和光流场三种检测方法的不同算法的优缺点,介绍了一种基于背景差分和帧间差分相融合的多帧差分运动目标检测算法。通过对运动目标静态场景监控视频图像的准确获取,运用分析改进算法得到更为接近运动目标实际状况的影像轮廓。  相似文献   

7.
基于帧间差分的自适应运动目标检测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帧间差分的自适应运动目标检测算法。算法利用直方图统计各像素点处最大概率灰度的方法提取出连续视频的背景图像;相邻帧利用帧差法得到运动区域图像;利用运动区域图像与背景图像差分的方法提取出运动目标。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在多个不确定性因素的序列视频中较好的提取背景图像,能及时响应实际场景变化,提高运动目标检测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基于时空背景差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假定图像序列的背景图像已经获得,提出一种基于时空背景差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该算法融合背景差分、基于时间信息的帧间差分及基于空间信息的背景差分信息,得到真实运动物体的运动种子点,认为背景差分图像中包含运动种子点的连通区域为真实的前景目标,从而可以检测出正确而完整的前景目标.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避免背景模型对场景的表征不足及背景更新阶段造成的错误检测,即使在场景中存在微小运动的复杂环境下,仍能实现准确的运动分割.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帧差法和背景差分法对运动对象检测不准确等不足,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背景筛选的运动对象检测算法。该算法在采用帧差法构建的背景中标注出原图存在运动对象的区域,筛选当前运动对象区域未被标注且距当前时刻最近的背景与当前帧进行差分,从而提取前景运动目标。与帧差背景结合方法相比,该方法能更好解决因运动对象静止后融入背景建模而导致的检测对象不准确问题,且算法简单,易于实现,满足实时监控要求。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一种基于运动边缘检测的视频对象分割新算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人眼对运动(时间梯度)和边缘(空间梯度)都特别敏感的视觉特点,把帧间运动变化检测和图像的边缘检测结合起来,提出一种新的运动视频对象分割算法.通过帧间差快速得到运动物体的大致位置,形成差分模板,然后通过边缘检测在差分模板中确定物体的准确边缘,并形成边缘模板.在边缘模板的基础上,利用二值图像下的收缩型活动轮廓算法,可以方便地得到视频对象(VOP)的闭合轮廓曲线(以便进行编码传输和基于形状的检索).同时,设置模板缓冲区以记忆前一时刻的分割结果,从而弥补当前帧的不完整性.该算法对目标的整体运动和局部形变都有较强的适应性,且具有自动消除显露背景以及多目标自动分割包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新的带阻滤波二值化处理方法.首先,用带阻滤波和高斯低通滤波算法分别处理原始图像;然后,在高斯低通滤波图像中,用区域增长方法提取指纹的轮廓;最后,用轮廓线对带阻滤波指纹图像进行背景填充,把二值化处理限定在纹线区域内.通过实验证明,提出的二值化处理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二值化处理方法中指纹的特征点丢失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轮廓是对图像目标的一种稀疏表达方式,从图像中提取出有效物体轮廓可以更好地完成后续的视觉认知任务,所以轮廓检测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本文考虑到初级视通路中视觉信息传递和处理流程中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初级视通路计算模型的轮廓检测方法。方法 在视网膜神经节环节,提出一种体现方向选择特性的经典感受野(CRF)改进模型,利用多尺度特征融合策略来模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对图像目标的初级轮廓响应;在视网膜神经节到神经节-外膝体(LGN)的视通路中,提出一种反映视觉信息时空尺度特征的时空编码机制,模拟神经节-外膝体通路对初级轮廓响应的去冗余处理;利用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和Gabor变换协同作用,模拟非经典感受野(NCRF)的侧向抑制特性。最后利用初级视皮层对整体轮廓的前馈机制,实现对轮廓局部细节信息的完整性融合。结果 选择将RuG40图库的所有图像作为测试集合进行模型性能测试,对检测结果进行非极大值抑制和阈值处理,最终将得到的二值轮廓图与基准图比较,整个数据集和单张图的最优平均P指标分别为0.49和0.56。对于单个图像最优参数条件下的检测结果均值,将本文方法与非经典感受野抑制模型(ISO)和多特征外周抑制模型(MCI)比较,较两者分别提高了19.1%和7.7%。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突出主体轮廓并抑制纹理背景。结论 面向图像处理应用的初级视通路计算模型,将为后续图像理解和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盛家川  杨巍 《计算机科学》2015,42(Z11):199-202
为了能够从视频序列中快速准确地检测运动目标,在混合高斯背景差分法的基础上引入Grabcut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运动目标检测G-GMM(Grabcut-Gaussian Mixture Model)算法。首先通过混合高斯模型背景差分法提取运动目标初始二值轮廓,构建其最小的外接矩形;然后初始化矩形内图像信息,寻找潜在前景区域;最后采用迭代算法实现最优化分割,得到准确的运动目标轮廓。实验结果表明,在静止摄像机户外视频监控系统中,提出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对刚性和非刚性两类目标都具有较好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背光图像检测低准确率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背光图像检测和校正算法。通过分析图像在不同Gamma变换下前景细节数目的变化规律来判断输入图像是否存在背光。对背光图像的前景、背景子图像进行多尺寸Retinex图像算法,然后与原图进行融合。根据实验可知,提出的背光图像检测算法相对于传统的亮度直方图分析方法以及YCbCr直方图分析方法具有更高准确率;提出的背光校正算法相对于AHMHE背光补偿算法和多尺度Retinex算法具有较高信息熵、清晰度和对比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复杂背景下运动目标检测难度大、算法实时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运动目标实时检测算法.融合背景差分、帧间差分和边缘检测的信息,划定目标区域提取完整的目标轮廓.针对图像光照突变的问题,改进了运行期均值背景更新策略,在背景更新时同步更新前景分割阈值.使用复杂背景下毛细管粘度计液位检测视频验证算法证明,边缘融合方法和实时阈值更新的背景更新算法能够克服背景复杂、光照变化、运动干扰等带来的影响,提高运动目标检测精度,实现实时检测.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proposes an improved variational model, multiple piecewise constant with geodesic active contour (MPC-GAC) model, which generalizes the region-based active contour model by Chan and Vese, 2001 [11] and merges the edge-based active contour by Caselles et al., 1997 [7] to inherit the advantages of region-based and edge-based image segmentation models. We show that the new MPC-GAC energy functional can be iteratively minimized by graph cut algorithms with high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compared with the level set framework. This iterative algorithm alternates between the piecewise constant functional learning and the foreground and background updating so that the energy value gradually decreases to the minimum of the energy functional. The k-means method is used to compute the piecewise constant values of the foreground and background of image. We use a graph cut method to detect and update the foreground and background. Numerical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interactive segment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MPC-GAC model by graph cut optimization can effectively segment images with inhomogeneous objects and background.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subtraction is an elementary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foreground objects and their segmentations. Obviously it requires an observation image as well as a background one. In this work we attempt to remove the last requirement by reconstructing the background from the observation image and a guess on the location of the object to be segmented via variational inpainting method. A numerical evaluation of this reconstruction provides a “disocclusion measure” and the correct foreground segmentation region is expected to maximize this measure. This formulation is in fact an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where controls are shapes/regions and states are the corresponding inpaintings. Optimization of the disocclusion measure leads formally to a coupled contour evolution equation, an inpainting equation (the state equation) as well as a linear PDE depending on the inpainting (the adjoint state equation). The contour evolution is implemented in the framework of level sets. Finally, the proposed method is validated on various examples. We focus among others in the segmentation of calcified plaques observed in radiographs from human lumbar aortic regions.  相似文献   

18.
基于均值漂移和边缘检测的轮廓跟踪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时的轮廓跟踪算法可以为视频监控系统提供物体的轮廓信息以供对物体类别、物体行为等进行识别.提出一种基于均值漂移和边缘检测的轮廓跟踪算法.方法中,首先利用均值漂移算法跟踪得到目标物体的中心位置,同时用高斯统计模型进行背景更新,从前景图像和背景图像中分别得到具有相同位置和大小的前景矩形区域和背景矩形区域,然后用背景分割的方法得到目标物体区域,再对目标物体区域进行边缘检测就得到了目标物体的轮廓,进而实现了对目标物体的轮廓跟踪.实验表明,可以实时、准确、稳定地对目标物体进行轮廓跟踪.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图像中的显著目标进行更精确的识别,提出一种基于前景优化和概率估计的区域显著性检测算法.所提出算法主要包括前景与背景线索选择、前景线索优化及基于概率估计的显著性区域检测3部分.首先,采用简单线性迭代聚类算法对图像进行初始分割;然后,分别检测图像的背景线索和前景线索,并利用背景线索对前景线索进行优化;最后,采用概率估计算法分别对基于背景线索和优化后前景线索进行显著性区域检测,并对两者结果进行融合.对比实验表明,所提出算法相比其他算法取得了较高的查准率,具有较好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显著性检测已成为图像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已被应用到许多计算机视觉任务中。虽然显著性检测已被研究多年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复杂场景中的检测不准确或检测结果夹带着背景噪声等。因此,针对已有图像显著性检测方法存在的不能有效抑制背景区域,或不能清晰突显出完整的目标区域的缺点,提出一种结合背景先验和前景先验信息的图像显著性检测算法。方法 首先选取图像的边界超像素作为背景区域,从而根据每个区域与背景区域的差异度来建立背景先验显著图;然后通过计算特征点来构建一个能够粗略包围目标区域的凸包,并结合背景先验显著图来选取前景目标区域,从而根据每个区域与前景目标区域的相似度来生成前景先验显著图;最后融合这两个显著图并对其结果进一步优化得到更加平滑和准确的显著图。结果 利用本文算法对MSRA10K数据库内图像进行显著性检测,并与主流的算法进行对比。本文算法的检测效果更接近人工标注,而且精确率和效率都优于所对比的算法,其中平均精确率为87.9%,平均召回率为79.17%,F值为0.852 6,平均绝对误差(MAE)值为0.113,以及平均运行时间为0.723 s。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两类先验信息的显著性检测算法,检测结果既能够有效地抑制背景区域,又能清晰地突显目标区域,从而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