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威宁县马家水库为一天然高原岩溶洼地,左岸洼地、落水洞、岩溶管道等排水通道极其发育,地下水以岩溶管道型及溶隙型渗漏方式向远端低邻谷排泄,库首地下水以溶隙型渗漏形式向低洼地带排泄;右岸地下水补给库水,为典型的岩溶补排型水库。该水库渗漏严重,成库条件差,通过封堵洼地落水洞及防渗帷幕灌浆处理方式使之成库。  相似文献   

2.
该水库位于贵州省务川县境内的洪渡河下游,经初步勘察显示,水库具备较好的成库条件,水库区两岸山体雄厚,库盆的地层岩性以灰岩为主,碎屑岩主要分布于库尾,但其与邻谷之间有相对隔水的碎屑岩分布,因此,不存在向邻谷永久渗漏问题。但由于库首有较大范围的可溶岩分布,岩溶发育且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存在一定范围的岩溶渗漏问题,可结合绕坝渗漏进行防渗处理。  相似文献   

3.
四川武都水库坝址区处于可溶岩地层,受构造控制和地下水溶蚀与侵蚀作用,区内岩溶缺陷极度发育,随机分布于坝区范围内。岩溶的发育对岩体的整体强度、坝基的抗滑稳定和压缩变形及抗渗漏能力影响极大,必须进行处理。本文介织了对岩溶系统特别是落水洞处理的成功经验:针对西南岩溶地区如何解决修坝建库蓄水的岩溶地质缺陷处理难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库尾钟家屋基至石梯子库段,出露地层为T1y2灰岩,岩溶较发育,有通向库外右岸的地下岩溶管道发育。据实地调查,库尾右岸的K2、K3、K4落水洞高程分别为1 302.5、1 296.1、1 298.8 m,较设计正常蓄水位1 303.1 m低7 m,落水洞呈串珠状分布,K2发育在库尾,K3、K4溶洞均发育在右岸冲沟口出口地带,地下形成顺N50°E左右方向发育的、通向库外右岸的地下岩溶管道。当库水淹没K3、K4时,库尾消洞渗漏量为350 L/s,该水库枯季无水入库、洪水又漏掉,严重影响水库正常蓄水,水库渗漏是该水库主要的病害问题。主要阐述了干河沟水库库尾基本地质条件及库尾消洞铺盖加排气、排水设计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毛家河水电站库区岩溶发育特征及邻谷渗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家河水电站位于碳酸盐岩地区,库首距左岸邻谷可渡河14—23km、距右岸邻谷北盘江干流14.8km,水库两岸大型落水洞、溶洞及地下岩溶管道相对较为发育。为初步判断水库存在邻谷渗漏的可能性,对水库两岸可溶岩地层岩溶发育形态、特征及规律进行了勘察,并根据现场地质调查资料对3条可疑渗漏带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6.
武罡 《陕西水利》2024,(4):129-131
响石潭水库位于渭北可溶岩区,并且大部分被第四纪黄土所覆盖,属隐伏型岩溶,水库区域出露地层岩性主要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群灰岩、泥灰岩及平凉组砂质页岩,其中灰岩属于可溶岩,坝址及部分库区位于可溶岩区域,岩溶现象比较发育,导致水库渗漏问题突出。在大量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钻探、物探等技术手段基础上,对水库渗漏条件及渗漏通道进行调查和分析,地下水位低于河水位100余米,河水补给地下水,形成悬托河,存在向深部岩溶管道渗漏的可能,库盆通过溶洞及溶隙向深部渗漏的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7.
通过地质测绘及钻探工作,对永德县德党河水库低邻谷渗漏、横穿库盆与下游河道贯通断层及灰岩岩溶渗漏进行分析,得出水库渗漏量有限,可进行帷幕灌浆防渗处理,水库具备筑坝蓄水的结论,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地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和地质勘探的基础上,对库首左岸岩溶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研究,掌握了区内的岩溶发育特征,结合示踪剂连通试验结果,运用汇流理论,查明了水库经库首左岸落水洞汇流至大海子洼地,集中由S01泉点排泄的渗漏特点,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渗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安龙县月亮田水库岩溶水文地质进行工程勘测,划定月亮田水库汇水面积。由于该水库只能封堵月亮田岩溶管道建坝成库,所以坝址具有唯一性。经对库盆、库首、左岸低洼地势、右岸冲沟进行渗漏分析,发现坝址岩溶发育程度总体较弱,存在溶洞溶隙性坝基及绕坝渗漏问题,必须进行防渗帷幕灌浆处理。通过对坝址月亮田岩溶管道堵洞防渗,及对水库左岸、右岸进行防渗帷幕灌浆等工程处理,使水库具备蓄水条件。目前施工完工,已正常蓄水。  相似文献   

10.
云南岩溶高原山区某水库工程,自建成以来因水库渗漏一直未蓄到正常蓄水位;水库位于沟谷 上游区域地形裂点附近,库坝区分布灰岩和白云岩,区内断层等构造较发育,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基于岩溶水文地质勘察和试验,查明水库渗入点和地下水各排泄点的分布与流量特征后,以“盐类法” 连通试验查明该水库的渗漏原因、渗漏类型和渗漏通道,为工程后续处理提供地质依据。勘察分析结果 表明该水库为溶隙型渗漏,库水主要沿断层区破碎带溶隙和白云岩溶隙多通道向下游渗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