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8 毫秒
1.
探讨了过碳酸钠的合成工艺和其红外光谱特性与活性氧含量的相关性.优化的工艺条件为:碳酸钠与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之比nNa2CO3.2H2O∶nH2O2=1∶1.44;合成温度10~15℃;合成与结晶时间10 m in;干燥温度小于等于80℃.在过碳酸钠的红外光谱中,2 054、1 879、1 560、952、856、714、695 cm-1的吸收峰归属为H2O2与Na2CO3加成时的特征峰.用红外光谱法可快速地跟踪过碳酸钠中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可从954和1 560 cm-1峰的变化以及881 cm-1吸收峰的出现快速判定过碳酸钠中过氧化氢是否大量分解.利用856和714 cm-1处的峰高之比P=H856cm-1/H704cm-1可估计过碳酸钠中活性氧含量的高低,当比值P>1.25时,活性氧含量大于13.00%.  相似文献   

2.
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反应温度、体系pH值、反应时间和淀粉乳浓度对取代度的影响,得出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5℃、体系pH值8.5、反应时间3h、淀粉乳浓度40%.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红外光谱图显示在1 570.06cm^-1和1 726.34cm^-1处出现RCOO-和〉C=O的特征吸收峰,表明淀粉分子上引入了酯基和羧酸基.  相似文献   

3.
以偏钛酸为原料通过常温水解-沉淀法制备了纳米TiO2粉体,用XRD、Raman和TEM等手段对粉体的晶型和形貌进行表征。TiO2粉体在热处理温度400-600℃时为锐钛矿,当热处理温度达700℃时,为锐钛矿和金红石的混合晶型,热处理温度达到750℃,样品中锐钛矿完全转变成金红石;用亚甲基蓝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性能,当分散剂加入量(质量分数)为13.5%,氨水溶液的pH值为4.0时得到的光催化剂粉体的晶粒尺寸均匀,粒径为10-20 nm,其降解亚甲基蓝的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水溶性维纶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Nexus 870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和DSC热分析仪分析水溶性维纶纤维的化学结构和热学性能.同时,采用单纤维强力仪测试水溶性维纶纤维的力学拉伸性能.得到水溶性维纶纤维及其在80℃的水中溶胀后试样玻璃化温度分别为43.6℃和-2.2℃;水溶性维纶纤维红外光谱图与标准聚乙烯醇红外光谱图在波数1 236cm^-1和621cm^-1处存在明显差别;单纤维拉伸速度一定时,试样夹持长度小,单纤维的断裂强度略大、断裂伸长率大、断裂功小.  相似文献   

5.
固相烧结合成透辉石矿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对不同温度下的合成产物进行表征,并将合成透辉石矿物用于紫外光照射条件下进行亚甲基蓝降解的实验研究,探讨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1 400℃保温3 h的条件下合成纯透辉石;合成纯透辉石矿物具有光催化性,效率较低,催化剂样品质量浓度为2 g/L,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为0.8 mg/L,室温下光催化反应4 h,其降解率为16%.  相似文献   

6.
以亚甲基蓝为目标污染物,以凹凸棒石为吸附剂,研究煅烧温度、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和凹凸棒石用量对亚甲基蓝水溶液脱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和凹凸棒石用量是凹凸棒石吸附亚甲基蓝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煅烧温度为350℃时,亚甲基蓝水溶液的脱色率可达69%;随吸附时间的延长,凹凸棒石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的脱色率增大,吸附时间超过30 min后,凹凸棒石吸附即可达到平衡;随吸附温度的升高,凹凸棒石对亚甲基蓝水溶液的脱色率呈上升趋势;随凹凸棒石用量的增加,水中亚甲基蓝的脱色率随之增大,在投加量为1.0-1.5 g时,单位质量纯凹凸棒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以亚甲基蓝为目标污染物,以凹凸棒石为吸附剂,研究煅烧温度、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和凹凸棒石用量对亚甲基蓝水溶液脱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和凹凸棒石用量是凹凸棒石吸附亚甲基蓝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煅烧温度为350℃时,亚甲基蓝水溶液的脱色率可达69%;随吸附时间的延长,凹凸棒石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的脱色率增大,吸附时间超过30 min后,凹凸棒石吸附即可达到平衡;随吸附温度的升高,凹凸棒石对亚甲基蓝水溶液的脱色率呈上升趋势;随凹凸棒石用量的增加,水中亚甲基蓝的脱色率随之增大,在投加量为1.0-1.5 g时,单位质量纯凹凸棒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静电纺丝法以钛酸四正丁酯(Ti(OC4H9)4)、硫酸镍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PVP/NiO-TiO2纤维和直径为100~300纳米的NiO-TiO2纳米纤维.以差热—热重分析(DSC-TGA)、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等对NiO-TiO2纳米纤维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其对模拟印染废水亚甲基蓝溶液的太阳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太阳光照射下,当NiO的掺杂摩尔分数为0.05%,制备NiO-TiO2纳米纤维的焙烧温度为500℃时,NiO-TiO2纳米纤维对亚甲基蓝的催化活性最高,6h降解率达到98.2%,重复使用13次后亚甲基蓝的降解率仍然在93%以上.  相似文献   

9.
研究pH、温度、吸附时间、Pb^2+质量浓度及菌丝球投加量等对曲霉属菌种Dh-B1吸附Pb^2+的影响.结果表明,pH为5,吸附时间20 min,Pb^2+质量浓度100 mg/L,菌丝球投加量2 g/L(干质量)时吸附效果最好,此时温度为30℃,吸附量可达39.96 mg/g.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对吸附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菌丝球吸附Pb^2+的主要活性基团是酰胺基(—CONH)和羟基(—OH),吸附前后—OH键发生约15 cm^-1位移,酰胺基Ⅱ、Ⅲ分别发生约13 cm^-1、14 cm^-1位移;羟基结合Pb^2+后νOH相对强度减弱,而且吸收峰变窄,说明Pb^2+与被—OH键掩盖的—NH—键发生络合.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克服壳聚糖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的缺点,提高氧化石墨烯的分散性能,提升壳聚糖/氧化石墨烯体系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利用自由基聚合和热交联法将丙烯酸(AA)引入壳聚糖(CS)/氧化石墨烯(GO)体系,制备了聚丙烯酸(PAA)/CS/GO水凝胶,并采用电子扫描电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水凝胶的表面结构及化学成分进行了表征,探究了丙烯酸用量、pH值、吸附时间、染料浓度和温度对水凝胶吸附亚甲基蓝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AA/CS/GO水凝胶内部成功引入了大量羧酸基团,内部充满孔洞结构并具有稳定性和极佳的吸水溶胀性能;吸附实验表明,丙烯酸剂量为12 mL时制备的PAA/CS/GO水凝胶在温度为333 K时对亚甲基蓝(MB)具有最佳吸附效果,吸附量达到了771.5 mg/g;同时该水凝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遵循拟二阶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吸附机理研究发现,静电作用力、氢键、共轭作用和孔隙结构是高吸附性能的主要影响作用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碳酸盐共沉淀法制备掺钕钇铝石榴石纳米粉体,利用XRD、SEM和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分析了钕钇铝石榴石纳米粉体的物相结构和光谱特性。结果表明:在1100℃和pH=7时,合成质量较好的YAG纳米粉体,颗径尺寸大约为80nm。在508cm~(-1)、566cm~(-1)、690cm~(-1)、720cm~(-1)、785cm~(-1)附近的一系列吸收峰均为YAG中晶格振动与光子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在808nm激发下获得了最佳掺杂浓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3-倍半氧锗基-N-(2-苯并噻唑基)丙噻唑(A)和3-倍半氧锗基-2-甲基-N-(2-苯并噻唑基)丙酰胺(B)的结构,采用拉曼散射及红外吸收光谱技术测量了它们的振动光谱.依据分子振动理论,对拉曼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的主要峰位进行了振动模式识别,结果显示,在这两种化合物中,Ge-O的伸缩振动都出现在975cm-1...  相似文献   

13.
测量了高Tc超导体系Bi-Sb-Sr-Ca-Cu-O的红外吸收光谱,其结果表明:只有在(400cm-1-700cm-1)的范围内,存在一组随超导相不同而变化的峰群,根据群论分析和CuO的红外吸收光谱,认定它们分别对应于[CuO6]八面体、[CuO5]金字塔和[CuO4]平面四边形结构,而不是CuO面或CuO链.进一步分析可得结论,由[CuO5]金字塔组成的准三维CuO面和它们之间的适当偶合才是获得高Tc的关键,而且似乎偶合越弱,Tc越高.  相似文献   

14.
将聚乙烯(PE)进行预辐照,采用悬浮接枝聚苯乙烯(PS)制备聚乙烯接枝聚苯乙烯(PE-g-PS)。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热扫描量热仪(DSC)、击穿场强及流变测试等对PE-g-PS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E-g-PS的FTIR谱图在1602cm-1,3026cm-1,和3060cm-1处出现明显吸收峰;PE-g-PS的1H-NMR谱图在化学位移为6.5~7.0ppm之间出现了新峰,这是苯环上H的化学位移;证明PS与PE接枝成功。与PE相比,PE-g-PS的结晶温度升高4oC,复合粘度降低,击穿场强提高4.6kv/mm。  相似文献   

15.
To obtain excellent performance optical fiber couplers, the structural difference of SiO2 in couplers with different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was investigated. With 740-FT-IR infrared spectrometric analyzer, the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um of SiO2 in couplers at different drawing velocities was measured, and two characteristic peaks in the wavenumber range of 650 - 2000 cm^-1 were observed. One characteristic peak is at about 943 cm^-1 , which is attributed to Si--O Si bond asymmetric stretching vibration, the other is at about 773 cm^-1 , which is attributed to Si--O--Si bond symmetric stretching vibration. From the infrared spectrum, it is found that the intensity and wavenumber of the characteristic peaks are related to the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of couplers. The characteristic peak atabout 943 cm^-1 becomes steeper when increasing the drawing velocity. At the drawing velocity of 150μm/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characteristic peaks is maximum, and then the optical fiber coupler has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dicating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ptical fiber coupler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wavenumber of the two characteristic peaks.  相似文献   

16.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衰减全反射(ATR)技术建立葡萄糖水溶液的分析模型.基于葡萄糖水溶液与去离子水的差谱,找到5个吸收峰:1150,1103,1078,1034,991(cm-1).建立吸收峰组合多元线性回归(MLR)模型,最优组合为1103,1034,991(cm-1),对应预测均方根偏差(RMSEP)、预测相关系数(RP)分别为0.933 mmol/L,0.989,大幅度优于全谱(4500-600 cm-1)偏最小二乘(PLS)模型的预测效果,并且大大降低了模型复杂性.为了得到稳定可靠的结果,所有模型都是基于50个定标集和预测集划分的平均效果得到的.  相似文献   

17.
1,2-二氯苯(1,2-dichlorobenzene)是一种有毒无色有芳香气味有刺激性易挥发的液体,我国污水排放标准中容许含量为一级:0.4mg/L,二级:0.6mg/L,三级:1.0mg/L。首先给出了1,2-二氯苯分子的空间结构图,并用Hartree-Fock近似方法 (HF)对其进行了空间结构优化;然后分别用HF/3-21G和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中6-31G基组计算了该分子的振动特性,给出了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图,两种方法计算结果显示出很好的一致性;还给出了1,2-二氯苯分子的各个键长、键角等空间结构参数,并对1,2-二氯苯分子在500cm-1-4200cm-1区间的振动谱做了指认。上述工作提供了1,2-二氯苯分子的拉曼和红外光谱基础数据,可应用于基于光谱技术的其在污水中含量的检测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利用溶胶.凝聚法制备了Ni0.5Zn0.5Fe2O4粉末材料,烧结温度范围600℃-950℃。对材料的结构、红外、磁学和微波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材料的XRD图谱和原子力显微镜形貌观察表明,材料在纳米尺度范围之内。在500cm-1--600cm-1波数范围内,材料具有明显的红外吸收特性。材料的晶粒尺寸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而增加,且较高温度烧结的材料具有相对低的矫顽力和饱和磁场。利用反射衰减实验研究材料在6GHz--10GHz波段范围的吸波特性,结果表明,0.33mm厚度的样品在常温下的反射衰减达到1.8dBm。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氮保护气氛下生长直拉微氮硅单晶中原生氧沉淀.研究发现,微氮硅单晶中除了有和1224cm-1红外吸收峰相对应的a。方石英原生氧沉淀外,还存在和1026,1014,996和801cm-1红外吸收峰相对应的氧氮复合体的原生氧沉淀.实验还研究了原生氧沉淀在微力硅单晶中的分布,以及和氧碳氢杂质的关系,进一步指出,上述除1224cm-1之外的红外吸收峰,并不是某一种氧现复合体的振动吸收,而是对应着几种不同形态的氧氨复合体。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开展了乙纶的分子结构研究.研究发现乙纶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asCH2-乙纶、νsCH2-乙纶、δCH2-乙纶和ρCH2-乙纶.以乙纶νasCH2-乙纶、νsCH2-乙纶、δCH2-乙纶和ρCH2-乙纶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中红外(2D-MIR)光谱进一步开展了乙纶的热稳定性研究.研究发现乙纶νasCH2-乙纶-二维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包括:2918cm-1(νasCH2-1-乙纶-二维)和2910cm-1(νasCH2-2-乙纶-二维).乙纶νsCH2-乙纶-二维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包括:2852cm-1(νsCH2-1-乙纶-二维)、2848cm-1(νsCH2-2-乙纶-二维)和2842cm-1(νsCH2-3-乙纶-二维).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乙纶νCH2-乙纶-二维吸收峰变化快慢的顺序为:2918cm-1(νasCH2-1-乙纶-二维)> 2842cm-1(νsCH2-3-乙纶-二维)>2852cm-1(νsCH2-1-乙纶-二维)>2848cm-1(νsCH2-2-乙纶-二维)>2910cm-1(νasCH2-2-乙纶-二维).乙纶δCH2-乙纶-二维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包括:1472cm-1(δCH2-1-乙纶-二维)、1464cm-1(δCH2-2-乙纶-二维)和1462cm-1(δCH2-3-乙纶-二维).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乙纶δCH2-乙纶-二维吸收峰变化快慢的顺序为:1464cm-1(δCH2-2-乙纶-二维)>1462cm-1(δCH2-3-乙纶-二维)>1472cm-1(δCH2-1-乙纶-二维).乙纶ρCH2-乙纶-二维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包括:732cm-1(ρCH2-1-乙纶-二维)、728cm-1(ρCH2-乙纶-二维)、720cm-1(ρCH2-3-乙纶-二维)和716cm-1(ρCH2-4-乙纶-二维).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乙纶ρCH2-乙纶-二维吸收峰变化快慢的顺序为:732cm-1(ρCH2-1-乙纶-二维)>720cm-1(ρCH2-3-乙纶-二维)>716cm-1(ρCH2-4-乙纶-二维)>728cm-1(ρCH2-2-乙纶-二维).本项研究拓展了2D-MIR光谱在重要的纺织材料(乙纶)结构及热稳定性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