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6,(6)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艺术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时至今日,玉的温润之美依然广受大众的喜爱。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玉在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也逐渐被淡忘。失去文化的厚重,玉器的发展就会成为无根之萍。弘扬玉文化是发展玉器行业的一条基本途径,而对古代用玉文化的研究正是为了增加玉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4)
良渚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的良渚文化的发祥地。良渚文化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良渚文化以玉文化为最大特色。良渚玉文化以深沉严谨、威武雄壮见长,其玉琮、玉璧等细密的阴刻和精湛的浮雕常令后人叹为观止。该文围绕良渚玉器及其装饰展开分析,论述其器型、线型与装饰纹样。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24)
现代珠宝首饰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塑造美感和提升人的气质方面。在珠宝首饰设计过程中,有现代生活、传统文化以及以现实为基础的想象创造等设计内容。其中,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为现代首饰设计提供了许多设计灵感和素材,是推动现代首饰设计发展的重要因素。该文分析传统元素对现代首饰设计的启发、影响以及两者的结合,说明传统元素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6)
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文化产业成为创意产业经济的核心,人们对玉文化与玉雕技艺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通过研究儒释道文化,将其运用到玉雕设计中,可以充分表达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审美需求,不仅能使玉雕设计获得创新,还能为儒释道文化找到一种更好的传承方式。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0)
中国传统装饰元素作为中国文化乃至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艺术的内蕴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对传统装饰元素进行研究和实践可以拓宽艺术创作者的设计思路;在设计中合理借鉴并应用传统装饰元素,可表现出一定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文章通过实例,对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实践,提倡在现代设计中融入传统装饰元素,确立中国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中国从古时起就是一个瓷器大国,陶瓷文化悠远流长。到现代,陶瓷不仅作为日常生活用品而且逐步成为一种体现人们个性的配饰——陶瓷首饰。作为一个新兴产物,它的出现引起了不少陶瓷和首饰领域专家们极大的关注。陶瓷首饰在中国还处于起步,对陶瓷所体现的文化,材质等研究都比较有限。研究陶瓷这一有着文化内涵的材质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有利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传统文化能提供陶瓷首饰源源不断的设计灵感。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1)
金银错工艺是中国古代传统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其在青铜器中的运用可追溯至商周时代,在玉器中的运用多见于清代痕都斯坦玉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学术界从多层面、多角度、多文化的视野对其进行理论研究,包括金银错工艺出土文物、青铜器与玉器工艺、传承保护及发展问题等方面。该文梳理了以金银错为研究中心的学术著作和文章。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21)
通过对《中国装饰艺术符号传承研究》一书的特征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吸收传统装饰艺术符号的精华,借此传承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现代设计。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8)
室内环境设计是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室内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可提升居住者的品味与格调。本文首先分析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内涵,其次简要阐述传统装饰艺术的特点和作用,最后重点探究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5)
痕都斯坦玉是清朝中期传入我国的伊斯兰风格玉器,这种玉雕艺术品的造型、纹饰、装饰手法、制作工艺都与中国传统玉雕艺术品风格迥异。痕都斯坦玉与中国传统玉器的风格差异,是由双方不同的文化与审美心理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14)
玉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玉为载体的玉文化,从古至今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其中,作为中国主流思想的基石的儒家思想,对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文章将儒家思想和玉文化结合起来,从德、礼、人、鬼神等四个方面,分析儒家思想对玉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7,(16)
首饰,原指装饰人首的饰物,后来演变成装饰人身的饰品的总称。首饰作为人类共有的文化财产,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变迁。从某种角度来说,首饰正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见证。为此,研究首饰文化,不仅可以感知首饰的魅力,还可以对历史进行回顾与解读。该文基于此,以古希腊和古罗马首饰为例,对西方古代文明时期的首饰进行简述。该文首先对西方首饰的起源进行分析,然后对古希腊和古罗马首饰进行研究,最后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的种类、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多元化设计理念和创新创意思维对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创新应用进行探索,为当代室内设计丰富装饰素材,使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时代浪潮中历久弥新、赓续传承.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13)
对江西传统古民居装饰艺术的研究,不仅能丰富中国建筑文化的样式和内容,还能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图形遗产"。这些优秀的"图形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对于现代设计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这有助于人们自觉守护和发扬民族传统古艺术中一切优秀的成分。文章从对江西传统古民居装饰艺术的研究入手,挖掘江西传统古民居装饰在设计与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弘扬江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正先秦艺术即中国传统艺术的伊始,是指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类艺术创造的统称,对中国艺术的基础趋向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先秦艺术史是一部独特的装饰纹样史,在中华历史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域特色,为先秦艺术的孕育发展给予了一个温良的母体。新石器时代人们根据实践劳动创造了岩画、陶器、玉器等艺术作品,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风格和独特的审美倾向,独创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艺品形式。经由商周时期,尤其是经过春秋战国这一文化轴心期的发展创造出形态各异的中华艺术,使这种原创性展示进入一个灿烂辉煌的时期。先秦艺术在中国工艺美术中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文以先秦艺术中的构图方法"地毯式"和造型艺术"剪影式"作为研究题材,从先秦艺术形态特征的美学角度出发,来分析归纳在岩画艺术画面中"地毯式"构图方法和"剪影式"造型艺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11)
近几年,陶瓷首饰这一新的文化产品正在快速发展。在西方,陶瓷首饰作为一种结合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艺术品深受欢迎。在中国,陶瓷首饰的出现,打破了以往首饰以金、银、水晶、珍珠、钻石等为主要材料的局面,给中国首饰市场带来了新的气息,为首饰设计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因此,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陶瓷首饰对我国首饰市场及其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文章从中国陶瓷首饰设计存在的问题入手,运用市场调查、市场需求分析的方法,提出我国陶瓷首饰应从创新的角度展开设计、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展开分析、从设计文化的角度切入设计等,阐述了未来陶瓷首饰的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是一个复杂系统,具有较强的文化属性,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试图将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引入传统建筑装饰的研究领域,侧重解读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语言文化特质与文化载体,以及在其文化传播进程中所表现出的文化属性和文化特征等问题,从而基于文化地理学视角重新审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是一个复杂系统,具有较强的文化属性,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试图将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引入传统建筑装饰的研究领域,侧重解读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语言文化特质与文化载体,以及在其文化传播进程中所表现出的文化属性和文化特征等问题,从而基于文化地理学视角重新审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23)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装饰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积淀与缩影,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标志,承担着设计元素的职能。同时,传统装饰符号也是对过去的整合、传承,它们特有的基本属性在装饰设计中体现着文化的底蕴,同时也体现着人类文化的情感投入。在装饰设计中,整体的造型、单体的符号都体现了民族的理念,体现了价值观与审美观。古代人对装饰美的追求、对艺术的传承和多元化的设计都体现在传统的装饰符号中。装饰符号的历史内涵备受现代社会和人们的重视,民族的、传统的装饰符号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文章研究的重点是中国传统装饰符号在不同设计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对于将来装饰设计的创新、发展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门窗》2014,(1)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设计自古就有,然而传统建筑装饰设计和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之间自始至终存在着不可磨灭的一个结。现如今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给建筑设计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此进程中保留和继承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语言,并且让其现代设计服务,这已经成为建筑装饰设计师努力探索的一个方向。充分发挥现代设计的优势,糅合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语言,对保持现代建筑的蓬勃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