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道路有四种方案可供选择 :即农村城市化道路 ,区域城市化道路 ,新城市化道路 ,城市现代化道路。关于城市化进度 ,有两种思路可供参考。一是“二步走” ,二是“同时推进”。“二步走”的思路是指优先发展大中城市 ,优先发展沿海发达城市 ,然后 ,再利用大城市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来带动整个农村地区小城镇的发展。“同时推进”是指一方面加速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和调整大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功能结构 ,另一方面加速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使乡镇企业相对集中 ,形成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 ,将有发展前途的县城和小城镇发展成为中…  相似文献   

2.
农村城市化的必由之路———苏南小城镇建设的启示●江耀翔●何致权1994年3月,国务院正式提出了“适当控制大城市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发展大城市的卫星城,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大力发展小城镇”的战略决策。从而,开发建设各级各类小城镇成为实现中国农村城市化的必...  相似文献   

3.
徐大陆  陈吾 《中国园林》1993,9(1):60-63
小城市是我国城市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所在地区范围内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中心,发挥着该地区范围中心城市的作用。“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是我国城市发展的指导方针,小城市处于“发展”的态势。在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城市化进程中,小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必将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发挥其特有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农村商品经济、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促进小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广大农村的关系更加密切。小城市是大中城市与广大农村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三大差别的缩小,对商品生产和流通,控制大城市规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沈迟 《小城镇建设》2006,(12):75-78
一、从20世纪80年代到“十一五”:小城镇发展正在走出困惑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就制定了“严格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城市发展“22字方针”。“十五计划”更提出“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在着重发展小城镇的同时,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并且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党的十…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城市发展问题上,长期推行“严格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战略方针,实践中也尤以小城镇的发展最为迅猛和活跃,“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建城”,可以通俗地反映出农村改革发展的历程。可以说,改革开放以后乡村经济的发展及由此推动的乡村地区城市化是中国近20年城市化历程的主要内容。有的学者甚至提出,中国今后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仍应继续坚持和贯彻这样一种以小城镇发展为主的乡村城市化战略模式。勿用质疑,随着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和辐射不断扩大,必然会使越来越多的乡村地区改变原有的传统农业生活方式,逐步向现代城市形态转化。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乡村城市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和表现,也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但是,通过对我国改革  相似文献   

6.
目前,小城镇问题再度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发展小城镇,只有与城市化战略结合起来,才能理清基本的发展思路。一、小城镇:城市化的启动点我国新时期的小城镇是由于乡镇工业的异军突起、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而崛起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的同时,通过工业在城市的登陆,城市急速扩张,吸纳大量农村人口,走出了一条城市化道路。这条道路造就了众多的大城市,人们称之为“大城市化”道路。而我们现在的小城镇,走的是农民直接参与工业化过程,从小规模的聚落点起步,通过农民造城、造镇,从而完成农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的过程这样一…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在城市化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上是众说纷纭。把各种观点简单归类,可以说有“大城市”和“小城镇”两派,细分则至少有七种不同观点,一是“大都市圈战略”;二是“大城市道路”;三是“中等城市论”,四是“优先发展县级城关镇”;五是“小城镇,大战略”;六是主张多元模式,即采取“多元化、非均衡、逐渐递推、综合发展”的战略;七是“据点式”与“网络式”并重的城市化战略。在这些提法的基础上,笔者将从探讨我国城市化的主要任务——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入手,提出一种新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即“强化大城市功能,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有选择地发展小城镇”。  相似文献   

8.
小城镇规划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正面临走向世界城市时代和实现现代化的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是广大农村的现代化,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取决于农村的城市化。“小城市,大战略”,科学地指明了小城镇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和肩负的重大的历史责任。而要实现上述目标,搞好小城镇规划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徐斌 《南方建筑》2006,(7):39-42
中国城市发展政策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不断演进,逐步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当前国情发展需要的新的城市发展之路.从20世纪80年代的“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到提出“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我国是在不断摸索城市建设道路.本文试图从城市化发展规律入手,论述如何正确把握我国城市化进程,并提出了我国在制定城市化发展政策时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何小娥  殷毅  柳少杰 《城市规划》2005,29(10):48-51
城市的区域化发展是我国城市化的必然趋势,城市的区域化发展造成了大城市规划区内小城镇发展环境和发展要求的巨大变化。本文分析了大城市规划区内小城镇在大城市区域化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困难的根本原因,指出既适应大城市区域化发展需要,又要发展自身社会经济,是大城市规划区内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然后,结合总体规划的实施,阐述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应该从大城市规划实施、区域协调以及小城镇自身发展要求等方面来解决小城镇总体规划实施困难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三分”法 农村城市化的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地转移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近年来,湖北襄樊市围绕“实现农村城市化,培植活力增长点”这一重点,探索出的“三分”法十分有效。近年来,湖北省襄樊市坚持以“努力发展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大力发展中心城镇,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质量,促进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以实现“农村城市化、城市…  相似文献   

12.
目前,小城镇被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而予以了特别的关注,以小城镇为主导的城市化战略取向也日益明确。在实施小城镇战略的过程中,形成市镇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将小城镇的发展纳入城市系统扩张的总体考虑之中,才能切实发挥小城镇在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城市化发展滞后的局面。 一、市镇分离体制 对小城镇发展的制约 从理论上讲,“市”与“镇”是既有差别又存在密切联系的两种社区形态。相对于“市”而言,“镇”的规模较小且与乡村的关联程度较强;而相对于乡村社区来说,“镇”与“市”更为接近,因而通常被当作城市系统的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22字城市发展方针(“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指导下,我国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既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又使小城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趋上升。为进一步加速和促进小城镇建设步伐,建设部确定了一批基础好,有代表性,有发展潜力的小城镇作为部级试点。小城镇的迅猛发展急需前瞻性的科学规划。在小城镇的规划编制实践中,笔者意识到原有的编制办法,内容等已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在小城  相似文献   

14.
农业现代化是指集约化的农业 ,包括劳动集约、资本集约和技术集约。因此 ,农业现代化建设要走集约化发展之路 ,而小城镇在这“三种集约”中起着“龙头”作用。因此 ,加快小城镇建设 ,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的根本方针 ,是提高城市化水平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一、小城镇具备的优势一是具有区位优势。小城镇大都在乡镇政府驻地 ,是城市之尾、农村之首 ,是联系城乡的纽带和桥梁 ,有历史形成的较大集贸市场 ,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 ,有便利的交通条件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淀 ,已成为一定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是各种经贸集散地…  相似文献   

15.
杨扬 《城市建筑》2014,(17):37-3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小城镇在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下,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城镇的经济水平和建设水平明显提高。但是伴随着小城镇的高速发展,各类“城市病”也逐渐显露。惟有科学的规划建设小城镇,才能保障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郊型小城镇是指位于城乡结合部上,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和空间结构逐步从农村向城市过渡的一类小城镇。这类小城镇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较好,易于接受大城市城市化、工业化的辐射,发展较快,在城乡一体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这类小城镇所处位置也是生态环境较为敏感和脆弱的地区。这类小城镇数量众多,以江苏省为例,13个地级市的城郊型小城镇达200个左右,接近建制镇总数的20%。做好城郊型小城镇的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工作,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带动外围小城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城郊型小城镇在建设方面,应注意与大城市的整合,加…  相似文献   

17.
杨运红 《四川建材》2011,37(2):56-57
小城镇是城市与乡村联系的桥梁与纽带,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将成为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重要节点。基于新型城市化新理念,提出了小城镇规划应采取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城市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福州市农村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思考阮孝应马克思曾经指出:“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什么叫城市化?其根本含义是指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一个社会历史过程。我国城市化走的是以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9.
推进小城镇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城镇是农村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信息服务中心,是城乡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在发展农村经济和整个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对小城镇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不失时机地推进小城镇健康发展,是各级有关部门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一、要理清思路,进一步明确小城镇发展必须坚持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认为应坚持以下四条原则:一是要坚持解决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正确处理建设中心城市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小城镇作为大中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结合点,在我国城市化发展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基石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城乡分离二元体制严重阻碍小城镇的发展。德国作为城乡均衡发展的典范,研究德国特色小城镇多样化发展模式对我国小城镇规划与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对德国空间规划体系、小城镇概念类型及作用进行简要概述,选取大城市依托型Neu-Isenburg、网络结点型Herdecke、孤点分布型berlingen三个风格迥异的德国特色小城镇作为案例,总结德国在小城镇建设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分析对我国当下小城镇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