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浆作为菜肴烹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成菜的质量影响很大。关于上浆的手法,构成上浆各辅料的性质、特点及作用,散见于专业杂志中的文章很多。在此,仅从上浆的机理着手,探讨一下在实际操作中影响上浆的各种因素,以图全面了解上浆的技术工艺。 一、上浆的机理 上浆的原料一般为经过精细的刀工处理、质地细嫩的动物性原料。这类原料均含有丰富的肌原纤维蛋白  相似文献   

2.
上浆是指将经过刀工处理的小型原料用淀粉、蛋清等调制的粘性薄质浆液裹拌的工艺技术,上浆的主要作用是使菜肴质感滑嫩。同样的猪肉丝,直接入锅炒熟与先上浆滑油后再炒熟相比较,最大的区别在于肉丝的质感不同,直接炒的质感老,上过浆的质感嫩。但是,如果你没把握好上浆技术以及正确的热处理方法,那也很难制作出质感滑嫩的菜肴。笔者这里就来对上浆原料的热处理方法作一探讨。一郾常用的热处理方法热处理方法是利用淀粉受热后糊化、蛋清受热后变性凝固的原理,阻止原料中的水分渗出,使菜肴的质感滑嫩。根据烹调实践可知,浆后的原料一般常用三种…  相似文献   

3.
菜肴的颜色一方面取决于烹调原料本色,另一方面也须在烹调过程中留意保持原料本色.特别是想做一些白净爽目菜肴时须要有一些处理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烹饪中着衣处理是重要的食品加工工艺之一,对已经刀工处理后的原料进行着衣处理,从而增强菜肴质量,正确掌握上浆及挂糊技巧,使整个菜肴的烹调操作和菜肴特点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5.
评定菜肴质量往往要从色、香、味、形、质、养等几方面考察,而要制作出这样的菜肴,就必须严格烹调工序,对制作菜肴的每个环节都要重视。在原料进行初步烹调或正式烹调前,需要经过选菜、初加工、刀工处理、配菜以及挂糊或上浆等工序。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厨师烹调不出理想的菜肴,与这几道工序是否操作得法关系极为密切,笔者试述以  相似文献   

6.
滑炒,又称上浆滑油炒,它是把加工成小型的原料用鸡蛋清和淀粉上浆后,再用热锅温油滑散,然后用少量底油在旺火上快速翻炒,最后烹入对汁芡(或用淀粉汁勾芡)的一种烹调方法.制作滑炒菜大致可分为上浆、滑油和炒拌等过程. 上浆 滑炒菜的上浆与其他菜肴上浆有区别.一般说来,上浆有保护原料水分和使纤维组织不凝固的作用,不过这只能使菜肴软嫩而不够滑润.要使菜肴滑润,还要在给原料上浆以后,加适量熟油抓匀,这样不仅可防止原料粘连和剧烈收缩,还能使原料饱满滑润.具体方法是:先用洁布搌干原料表面的水分,并用盐、料酒等腌渍,再放入打散的鸡蛋清调拌均匀,然后加适量淀粉抓匀,直到粉浆把原料表面全部包裹住,行业上称为"浆上劲".否则滑油时会出现脱浆、脱水现象,严重影响菜肴质感.  相似文献   

7.
糊浆集结号     
一、糊浆的概念及作用 挂糊上浆是烹调中的一道重要工序,俗称“着衣”、“穿衣”,通俗地讲,就是在经过刀工处理的原料表面加一层保护膜,有了这一层浆糊的保护,就能避免原料与传热介质之间的直接接触,营养流失也会相应减少.而且还可以提升菜肴的色、香、味、形、质。  相似文献   

8.
无水烹调是指菜肴原料在加热成熟过程中不用水导热,而是采用其他加热方式烹调成菜的一种方法。制出的菜肴具有干香适口,清香鲜嫩,原汁原味,形状完整,色泽美观,保持营养,风味独特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生活中,人们日常做菜时,总喜欢把切配好的原料(特别是韧性的鸡、鸭、鱼,肉等)直接下锅与高温接触,致使制作出的菜肴耗干其内部的水分和鲜味,使原料本身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实,要想解决这种弊病是不难的,只要借助于烹调中的上浆与挂糊这道工序就可以了。上浆与挂糊,就是在经过刀工处理的原料表面,挂上一层黏性的糊浆。从现代饮食业的观点看,上浆、挂糊与调味品一样,是烹调中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10.
滑炒是酒店中常用的烹调技法,其制作的菜肴滑嫩可口,深受顾客欢迎,但其主料须经刀工处理、腌渍上浆后再用多量的油进行滑油预热处理然后炒制成菜。这种方法不仅浪费油又不适合家庭操作,如将油滑改为水滑不仅不影响成莱质量,又易于操作,还能降低菜肴的油脂含量利于健康。所谓水滑就是原料经刀工处理后腌渍、上浆再放入开水锅中加热至断生的一种初步熟处理方法。现以三款菜肴为例介绍一下水滑在家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淡水虾仁是中国菜常用的烹饪原料,虾仁上浆技术是确保虾仁菜肴嫩度、质感的有效技术工序.烹饪行业中虾仁菜肴质量的不稳定与加入食盐量的变化有较大的关系.实验研究了虾仁上浆时加入不同比例食盐量,经过烹调后虾仁的嫩度、含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淡水虾仁上浆时加入食盐量的最佳条件为;食盐占虾仁重量比为1%时,虾仁成品的质感最佳.  相似文献   

12.
元丽 《烹调知识》2010,(6):49-49
以水代油烹饪法简称水滑法,把这种方法科学地运用于饮食烹调中,有助于降低菜肴制品的脂肪含量,减少一些营养素的损失,既符合色、香、味要求,又富于营养。我们通常在运用滑炒、熘、烩、爆、白烧等烹调方法制作莱肴时,习惯将原料加工成一定形状,用温油炸一下再制作,这种方法称为油滑法。如果将加工成一定形状的主要原料,辅加其他原料上浆后放入开水锅内氽一下,  相似文献   

13.
水滑技法是将切成片、丝等小型形状的原料经码味上浆处理后,投入95℃的水中加热至成熟,再经调味成菜的一种烹调方法。用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菜肴口感特别细嫩、滑爽。水滑法与滑油技法相似,前者成熟后原料脂肪含量低.口感清爽不油腻,但操作难度较滑油技法要大,我在长期制作中总结了一些经验,现做一个总结,奉献给同行。  相似文献   

14.
红酱油是中国烹饪重要的调味原料,我国大多数名牌酱油都是采用天然酿造法生产的,酱香浓郁味鲜而醇和,具有独特的风味。红酱油能增加和改善菜肴的口味,保持菜肴的新鲜水分,增添加改变菜肴的色泽。在烹调中运用红酱油时,应受到烹调方法的制约,有利于擅发原料主要素质,扬其所长避其所短,纵观红酱油的广泛运用,综合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功用。  相似文献   

15.
所谓滑炒就是将经过精细加工处理或自然形态的小型原料,通过上浆处理,投入中小油量的温油锅中加热(滑油)成熟,再拌炒入调配料,并在旺火上急速翻炒,淋上芡汁,达到滑爽柔软、芡汁紧裹目的的烹调方法。其作为炒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是以刀工、火候见长的烹调方法,最能体现厨师的基本功,要想真正掌握此烹调方法,制作此类菜肴,必须掌握其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6.
经过清洗、切削加工后的原料,有的在烹饪前需进行挂糊、上浆或沾粉处理,而有的烹调方法,例如爆、炒、煮羹等,制成菜肴后必须勾芡。 挂糊是将分切成形,并加进调料的原料拖挂上一层较粘的糊,糊  相似文献   

17.
以水代油烹调法,又简称“水滑法”.运用此法烹调的菜肴,有助于降低菜肴制品的脂肪含量,减少营养素的损失,又能符合对菜肴色香、味的要求.非常适合家庭烹饪采用.其主要做法是:将加工成型的主、辅原料,上浆后,放入开水锅中汆一下,制成半成品,而不是过油初加工.  相似文献   

18.
挂糊的技艺     
挂糊这项比较特殊的烹调技法,在菜肴制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谓挂糊,即是在经过加工处理(或不经刀工处理)的原料表面,附上一层以淀粉、面粉、米粉为主的粘性糊浆,然后加热,使糊料凝固形成保护衣的一项烹调技法。这项技法与上浆同称为“着衣”。但挂糊不等于上浆,两者的区别是:上浆以淀粉为主要衣料,直接加入原料中拌匀,浆衣比糊衣薄;挂糊以面粉、淀粉、米粉为主要衣料,一般需事先调制,再裹附于原料上,糊衣较浆衣厚。下面根据本人平时的工作经验,对挂糊的一些知识和技术,从理论上作一论述。 一、挂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赵永春 《烹调知识》2010,(12):69-69
生活中,人们日常做菜时,总喜欢把切配好的原料(特别是韧性的鸡、鸭、鱼,肉等)直接下锅与高温接触,致使制作出的菜肴耗干其内部的水分和鲜味,使原料本身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实,要想解决这种弊病是不难的,只要借助于烹调中的上浆与挂糊这道工序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20.
对于很多人来说,烹调时控制火候是一件难事。菜肴的原料多种多样,有老有嫩、有软有硬,烹调方法也不尽相同,火候要根据原料质地和烹调方式来确定。常用的火候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