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海岚  代文元 《河北水利》2007,(1):38-38,40
沧州市属严重的资源性缺水地区,地表水潜力有限,深层水全部处于严重超采状态.因此,增大雨洪控制利用,把当地降雨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变害为利,是缓解沧州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运城市城区地下深层承压水严重超采,地下浅层咸水一直未被人们充分认识和利用。本文在分析区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程度的基础上,对地下浅层咸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及措施进行探讨,以浅(咸)代深(淡),涵养深层水源,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宿州市是安徽淮北地区以超采中深层孔隙水为主的典型缺水城市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三生”(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及生态环境)用水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且对供水保证率的要求提高,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本文分析研究了当地水资源特点和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时期水资源开发利用策略,可保障当地经济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地热资源是清洁环保的新型可再生能源,河南省沿黄地区浅层地热能和深层地热水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和深层地热水资源可以缓解资源与环境压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沿黄8个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能可开采资源量为6.448 9×10~(14) kJ/a,折合标准煤2 200.55万t/a;沉积盆地埋深2 500 m以上热储层储存的地热流体量约3.12万亿m~3,地热流体可开采量约为7 662万m~3/a,可利用的热能量约10.88万亿kJ/a,折合标准煤约37.13万t/a;隆起山地地热流体可开采量为838.77万m~3/a,可利用热能量为2.318 494×10~(16) J/a,折合标准煤78.80万t/a。通过分析河南省沿黄地区地热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成因类型及分布等,探讨了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适宜性和开发利用潜力,以及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在整体规划、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地热资源的前提下,大力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和深层地热水资源。  相似文献   

5.
河北黑龙港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实践证明发展管道灌溉是节水的有效途径.在分析管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深井带耳*”咸淡水混灌技术,“扬深层淡水之长,避浅层咸水之短”,开拓咸水的利用途径,以达到节水、扩源、增产的综合效益.研究应用表明,这一技术措施行之有效,对缓解水资源紧张起到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四川水力发电》1993,(2):1-3,5
本文对沱江上中游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造成沱江水质污染的深层矛盾,提出了加强综合开发治理急需解决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非洲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缺少资金和相关设施,目前只有4%的水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利用和开发潜力巨大.介绍了非洲水文水资源概况及大型河流和水库分布情况,重点论述了非洲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8.
供水工程按供水水源分为地表水源供水工程和地下水源供水工程。地表水源供水工程主要有蓄水工程、引水工程和提水工程;地下水源供水工程的水源主要依靠机电井开采,按开采地下水的类型可划分为浅层水(潜水)和中深层水(承压水)。按供水目标分为城市供水工程和农村供水工程。文章分析了某县水文地质条件,水资源开发及其利用现状、用水水平、开发利用潜力,为该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中分析了松花江水资源保护利用现状、水域岸线管理保护现状、水污染现状和水环境、水生态现状。得出:规划区综合耗水率偏高,用水效率不高,水资源回用率低;地下水过量开采,地下水利用存在开采深层承压水情况;部分堤段存在防洪标准不足;生活垃圾如处理不当,影响区域水质;部分支流河道生态用水得不到满足,影响水生生态。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为289.44亿m3,2005年实际用水量为122.72亿m3,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为42.4%,耗水量为80.5亿m3,占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75.5%.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达98.6%),特别是石羊河流域耗水量超过了可利用量,引发了严重的生态问题.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水资源短缺、利用效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需要通过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快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保障城乡饮水安全、切实加强水土保持和水资源保护等一系列措施,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某地产地热供暖水源热泵系统对深层地热水进行封闭循环使用,即提取所抽地热水中能量之后将其全部回灌入相同的含水层,实现同层回灌。文章分析项目所在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地热资源储量、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项目供热需求的合理性,计算地热供暖的合理取水量,论证取用深层地热水和回灌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提出水资源保护措施和建议,为其合理取用深层地热水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运城城区水资源供需缺口较大,深层承压水严重超采,水污染严重的现状,探讨了加大污水资源化力度的必要性和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从增加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目标出发,依据协同学原理,给出水资源陆海空协同方程,提出21世纪在我国以陆地(地表与地下)水资源为核心,大力开发利用雨洪水资源;积极开展人工降雨活动,充分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并推广应用海水淡化技术,加大对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水资源陆海空协同工作,以缓解我国水资源越来越短缺的现实.并以济南市为例,根据其属于内陆城市的实际情况,重点研究了济南市陆空水资源系统中有关雨洪水资源利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非常规水资源农业利用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缺,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非常水资源主要包括微咸水、再生水、雨水和海水等,如果合理利用,可有效缓解水源短缺矛盾.在分析我国水资源紧缺状况与农业节水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介绍了国非常规水资源农业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总结了非常规水资源农业利用的主方式,探讨了非常规水资源农业利用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促进非规水资源农业利用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就是遵循水资源的自然规律,注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开发利用到生产和再生产,按照经济规律对水资源产权(水权)进行投入产出管理.  相似文献   

16.
从山西省水资源特点、水环境恶化的现状和水资源利用条件入手,分析了雨洪水资源的特性与雨洪水资源化利用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水资源环境改善办法,系统论述了山西省利用雨洪水资源的基本思路和技术框架.通过对水资源开发潜力的分析研究,提出雨洪水资源利用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水资源构成多元化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水资源短缺日趋加剧,为解决这一难题,不仅要采取各种节水措施,更重要通过挖掘非传统水资源的潜力,来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状况.科技进步的加快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加速促进水资源的构成向多元化转变.水资源多元化的构成主要技术有中水回用、人工增雨技术、雨洪资源利用、海水(苦咸水)技术等.其中海水(苦咸水)淡化技术在水资源多元化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是需要重点发展的朝阳产业,目前我国海水(苦咸水)淡化能力达到100多万t/d.正确认识这种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科学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把握应对这种趋势的主动权,保证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北京属重度缺水地区,水资源的需求量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增长而骤增,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文章通过实证考察和理论分析,探讨了造成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显性原因和深层原因,并对现有的公共政策进行分析,尝试提出缓解供需矛盾的方法和思路.通过论证作者认为只有深刻的认识到水资源本身公有私益的特殊物品属性,切合实际,制定实施行之有效的政策,并在制度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才能有效缓解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9.
根据宁夏川区水资源特性和生态保护的特殊要求,从水资源禀赋条件、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益3个方面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宁夏川区各市(县)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评价的10个市(县)中,仅永宁县、贺兰县和青铜峡市水资源处于可持续利用状态,其余各市(县)水资源均处于基本持续利用状态;整个宁夏川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数均值为0.544,水资源处于基本持续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20.
甘容  李旖旎  郭林  唐辉 《人民黄河》2024,(2):93-99+106
为评估黄河流域九省(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改善水资源状况,实现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基于水足迹模型提出适合黄河流域九省(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并且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的水资源足迹呈现先增后减的小幅度变化,水环境足迹呈现减小的趋势,水资源足迹和水环境足迹空间分布极不均匀;黄河流域九省(区)整体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上游省(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较高,而中下游省份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较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人口密度和第二产业占比,其次为人均用水量、废水处理率和化肥施用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