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5 毫秒
1.
<正>一、数码打样技术的发展水平随着数码打样应用的全面普及,越来越多的印刷行业用户正在受益于其高效率、低成本、高品质的特性,同时业界对数码打样的应用深度和广度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是期望普通的商业合同打样,而且包括了版式打样、蓝纸打样、报纸打样、屏幕打样、远程打样,甚至是包装打样的全套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据调查,市场上人们对数码打样的担心主要还是数码打样色彩能否满足印刷的要求,以及所使用的纸张和墨水与印刷使用的差别大小、能否得到与印刷一致的色彩再现效果,这种思想促使了人们对数码打样的不信任.加大了数码打样推广的阻力。事实上,通过近几年的改进,数码打样在色彩再现效果上的问题已经逐渐地被克服了,数码打样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印刷世界》2002,(4):15-16
在数字化印刷作业流程中,数码打样是一个技术关键,对推动数字化印刷作业流程的应用,满足用户的生产需要极其重要。数码打样尽管目前已经为广大印刷用户所关注,但由于其技术结构和生产方式与传统打样相比,有许多创新与不同之处,使用户对投资数码打样仍存有一定的疑虑。高术科技推出了倍受国内印刷行业广泛关注的BlackMagic数码打样系统。并对一些采用BlackMagic数码打样系统的代表性用户进行了跟踪服务和技术与管理方面的交流,获得了许多成功经验。从事专业制版打样的北京天泽润公司总经理薛志明先生曾留学德国,专门从事印刷学习,…  相似文献   

4.
胡蕾  刘华 《今日印刷》2008,(8):43-45
数码打样系统的构成 1.概述 数码打样是指以数字印刷系统为基础,在印刷生产过程中按照出版印刷生产标准与规范处理页面图文信息,直接输出彩色样稿的打样技术,即使用数据化原稿直接输出印刷样张。数码打样可分为硬打样和软打样两种,一般说的数码打样指的是硬打样。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数字化印刷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模拟打样逐渐被数码打样系统所取代,数码打样作为印刷工艺中的重要环节,数码打样能否为印刷提供标准样张及客户签字的依据,一直是印刷界关注的焦点。而数码打样的核心是色彩管理,即通过色彩管理模块利用不同输出设  相似文献   

6.
李静静 《今日印刷》2012,(12):57-60
数码打样就是把彩色桌面系统制作的页面数据,不经过任何形式的模拟手段,直接经彩色打印机(喷墨、激光或其他方式)输出样张,以检查印前工序的图像页面质量,为印刷工序提供参照样张,并为客户提供签字付印的依据.数码打样系统由数码打样输出设备和数码打样控制软件构成,色彩控制能力是衡量一个数码打样系统的关键,如何正确控制数码打样使其输出印刷油墨能表现的色彩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数码打样是指以数字印刷系统为基础,在印刷生产过程中按照出版印刷生产标准与规范处理好页面图文信息,直接输出彩色样稿的打样技术.即使用数据化原稿,直接输出印刷样张。数码打样可分为硬打样和软打样两种,一般说的数码打样指的是硬打样。  相似文献   

8.
数码打样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技术了,这里主要谈谈CTP工艺中数码打样的应用。众所周知,CTP工艺推动了数码打样的快速发展,数码打样得到了广泛应用,基本上已经把传统打样取代了,有CTP的地方必有数码打样。但其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用得非常好,也有的用得不怎么样,大多数印刷企业的应用情况处于一般水平,打样跟印刷不是很匹配,但还是用数码样来作客户签样和印刷追样。为什么会有这种现状呢,这里简单探究一下其原因。  相似文献   

9.
1 彩色打样的现状 进入本世纪以来,胶印打样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长期使用的平台打样设备--圆压平打样机随着输出胶片的减少大减少甚至被淘汰,使用喷墨打印机的数码打样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喷墨方式的印刷打样大致分为三种:1)简易打样;2)版式打样;3)DDCP打样.  相似文献   

10.
谭青 《广东印刷》2007,(4):17-21
在印刷过程中,印刷打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随着数字化印刷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发展,印刷打样特别是数码打样对于从事与印刷有关的单位是不可缺少的步骤.由于打样涉及到很多方面和因素,如何使打样的结果能更好地反应出印刷输出的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新一代的数码打样技术以RIP后打样技术和真网点技术为标志,它具有更加强大的色彩管理功能和更适合印刷生产工艺的特点,将逐步成为数码打样主流。1新一代数码打样的工作流程我们知道传统打样是在输出制版后进行打样,如果打样没问题,就可直接印刷。而数码打样是进行打样后再输出制版,那么就可能发现不了在输出制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生产实践带来了很大的隐患。而新一代数码打样系统采用RIP后数据,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图1是新一代RIP后打样系统同原来的RIP前数码打样系统的工作流程对比。首先RIP前数码打样系统生成的PS文件与输出…  相似文献   

12.
《印刷杂志》2000,(7):30-31
<正> 在桌面时代,打样既是连接用户与专业印刷人员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准确实现颜色复制的一个极为关键的步骤。但是传统打样对于经验以及环境的要求严重制约了印刷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一前提下,数码打样应运而生。 数码打样的整个过程由机器自动实现,大大降低了对实施人员的彩色经验的依赖。一旦数码打样设备校正以后,就可以保证每次输出的打样完全一致,绝对不会出现传统打样中每次打样颜色不一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各种媒体对数码打样的宣传介绍铺天盖地。然而想购买数码打样设备的客户仍然还是犹豫不决,不知道买什么样的数码打样设备最好。同时又听到数码打样的用户反映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数码打样与印刷品有差别,印刷追不上、颜色有偏差等,于是疑惑数字打样能否替代传统打样?数字打样技术是否成熟?可靠性怎样?市场多大?成本多高?等等。笔者针对上述问题谈几点看法。一、数码打样技术是否成熟衡量数码打样成熟与否的标准,主要看数码打样能否做到与印刷效果一致。在出版印刷的生产实践中,人们常碰到以下几个问题:同一幅彩色原稿用…  相似文献   

14.
黄岩  刘霖 《今日印刷》2009,(1):53-55
在纸包装打样阶段,需要应用到三种打样技术,即:屏幕3D打样、纸包装结构打样以及纸包装装潢数码打样。采用设计软件提供的3D打样功能,可以在屏幕上进行纸包装结构立体效果的演示,即:”软“打样;采用纸包装结构打样机进行的打样称为”硬”打样;而纸包装的装潢设计打样则需要通过印刷数码打样的方式来完成。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数码打样技术已成为印前领域最热门的技术之一。在国外,数码打样已变成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正逐步代替传统的打样技术;而在国内,随着印刷从业人员对数码打样的逐步了解,有部分企业使用了数码打样,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绝大多数印刷企业仍在使用传统打样。跟传统打样相比,数码打样具有许多传统打样所不可比拟的优点。①输出质量稳定。数码打样实现了整个打样流程的数字化,避免了传统打样中的许多人为因素,如手工上墨墨量的掌握对打样质量的影响,因此更容易实现样张颜色的一致性。②速度快。数码打样省略了晒版、出片等…  相似文献   

16.
《数码印刷》2010,(12):58-59
印刷行业传统打样所用的打样机,不但价格昂贵、体积庞大,还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已明显限制了其普及。同时,随着打样、印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出于对产品成本、利润的考虑,打样机也已不能满足竞争的需要,数码打样的出现则成为印刷厂和设计公司适应市场竞争和保证利润的最佳选择。相对于传统打样,数码打样的高效率、低成本、高品质等特性,已得到越来越多印刷行业用户的高度认可。特别是随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数码打样在打样质量、速度等方面均有显著的提高,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中,作为数码打样的设备供应商,爱普生凭借Epson Stylus Pro 7910/9910、Epson Stylus Pro 7710/9710、Epson StylusPro WT7910等大幅面打印机产品,以更好的质量稳定性、更快的打印速度、更高的环保性以及丰富的介质支持等,领跑数码印刷行业,成为"数码打样专家"。  相似文献   

17.
芮晨 《中国印刷》2012,(3):62-65
采用数码打样已经成为印刷企业的惟一选项,而且,配备色彩管理系统的数码打样系统的工艺已经成熟,不仅能够高效率、低成本实现传统打样的全部功能,还具有传统打样不具备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数码打样色彩管理原理和实施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码打样最主要的目的是为印刷提供参考样张和为客户提供签样依据,一套数码打样系统包括一台打印机、一套数码打样软件(集成色彩管理功能)和一个测量仪器.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色彩管理是数码打样的核心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高术科技作为国内印艺设计、技术与工艺的集成公司,通过对全球数码打样软件与工艺的分析研究和结合中国印刷条件的工程化生产实验,推出了倍受国内印刷行业广泛关注的BlackMagic数码打样系统,并对一些采用BiackMagiv数码打样的代表性用户进行了跟踪服务和技术与管理方  相似文献   

20.
《印刷技术》2010,(21):65-66
<正>毋庸置疑,数码打样技术的出现给印刷界带来了技术上的革新和成本上的跨越。随着设备不断更新和完善,数码打样在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色彩上更逼近印刷,操作上更加方便、快捷,再加上技术方面的日趋成熟,数码打样走过了刚开始"难为客户所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