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多层次灰色关联分析法运用于方案评价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指标权重具有主观性,无法客观准确地得到的各指标权重,进而对方案评价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隧道施工的特点,文章提出了基于改进多层次灰色关联分析法的隧道施工方案评价模型用以选择最优的隧道施工方案。在该评价模型中,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再使用熵值法对指标权重进行客观修正,最后利用灰色关联度理论进行方案评价。通过佛山市隧道工程进行实例计算,论证了该评价模型的客观性和实用性,为类似隧道工程施工方案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绿色施工评价指标的模糊性和不相容等特点,利用模糊物元理论,从绿色施工管理、环境保护和资源能源利用三个要素层14个评价指标出发,构建了绿色施工评价模型,通过熵值法得到各指标权重,确立了各模糊物元与标准模糊物元之间的关联度值,并据此实现绿色施工水平的优劣排序。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更为客观、准确地反映绿色施工程度。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提高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从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的全过程出发,提出了基于改进CRITIC-G1与改进可拓物元的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安全管理评价方法.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全管理影响因素集合进行降维处理,构建了人、设备材料、安全技术、安全措施、环境5个方面的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安全管理评价体系.其次,将改进CRITIC理论引入G1赋权法中,用指标的信息量替换指标的相对程度赋值,优化指标的赋值过程,构造了改进CRITIC-G1综合赋权法,并结合改进可拓物元理论建立了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安全管理评价模型.最后,运用该模型对青岛市高新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效果进行了实例验证,通过计算得到该项目的施工安全管理评价为良好,验证了该模型在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可行性,以期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绿色施工评价问题,参考我国相关行业规范标准及文献资料,进一步完善了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证据组合的绿色施工灰色评价模型。利用序关系分析法确定指标主观权重,采用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评价模型,确定评价对象的灰色评估系数及所属灰类,并采用基于多准则排序融合的证据组合方法综合多位专家的灰色评价结果,得到最终评价结果,降低了评价结果的主观性。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对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水平作出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5.
秦元营  孔永健 《山西建筑》2007,33(29):264-265
利用灰色物元分析法,建立了高速公路路段养护方案的优劣排序模型,对各路段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并结合一具体实例对其进行了分析验证,从而为路面养护决策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港口泊位建设评价中宏微观指标间的不相容问题,基于可拓学中的模糊物元模型,并将投影寻踪模型引入到权重计算中,同时兼顾决策者对不同决策属性的偏好,使量化指标的赋权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投影寻踪的港口泊位建设评估模糊物元模型。经标准化处理得到复合模糊物元矩阵,并确定优距离矩阵,利用基于决策者偏好的投影寻踪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计算各方案的欧式贴近度确定排序结果。应用该方法对港口泊位建设方案进行综合评价,验证该方法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同时决策者偏好因素的引入为投资决策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市场上多种多样的项目管理软件,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需要从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管理需要的软件。根据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的特点及国内外相关软件的应用状况,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确定了项目管理软件性能的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综合评价模型;以国内外几种常用项目管理软件在水利水电施工企业中的应用为例,运用该评价模型进行灰色综合评价,得到了当前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应当择优采用的项目管理软件。  相似文献   

8.
由于施工方案的评价指标带有模糊性,施工方案的决策主要凭借主观判断,随意性较大,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和灰色系统理论建立灰色关联模型,对剪力墙模板施工方案进行决策,可减少随意性,使得到的决策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方案评价中存在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的问题,将模糊理论和灰色理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构造基于三角模糊数法的灰理想关联评价模型。模型中利用三角模糊数法在模糊、不确定因素数量化方面的优势,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所得到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传统的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基础上,结合TOPSIS法,对施工方案进行灰理想关联评价。以某城市改建主干道工程施工方案评价为例介绍模型的具体应用,结果表明:应用该模型对施工方案进行评价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为寻求最佳深基坑支护方式,确保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同时提高其经济性,本文通过梳理深基坑工程特点及常见支护形式,分析了支护方案的适用条件、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及相应评级方法,分析结果显示,深基坑工程支护方案主要影响因素涉及安全、技术、经济、环保四个方面,相应评价指标包括安全系数、支护稳定性、施工难易度、施工工期、环境影响、工程造价、技术先进性等,常见评价方法包括模糊综合评判法、层次分析法、灰色系统理论法、信息熵理论法、BP神经网络法等单一评价方法及在其基础上衍生出的综合评价法,且相比单一方法综合评价方法,多方法综合评价法评价方法所制定的决策方案更加可靠。相应总结梳理可为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及工程设计施工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建筑工程方案模糊层次综合优选模型和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分析建筑工程方案的类型和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工程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将模糊数学理论、集值统计原理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建立了建筑工程方案模糊层次综合优选模型.用一实例验证了模型和方法的合理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朱建华 《山西建筑》2014,(23):248-250
简述了现有危险房屋鉴定的方法,对常用的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了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改进方案,以提高评判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地基处理方案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为优选地基处理方案提供了一种有效、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水源热泵和冰蓄冷的技术特点,确定了水源热泵与蓄能结合的系统的评价指标。对系统的经济性、节能性、安全性、环境效益、特性进行分析,提出该系统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并得到相应的评价步骤。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综合评价体系的应用结果,研究表明,综合评价体系可以全面反映该系统的特性,为方案决策和系统设计提供了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性能的钢混框架结构多元模糊地震损伤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了基于性能设计的位移和能量等多种因素,利用整体损伤指数、最大层问位移角、滞回耗能循环次数和楼层能量集中系数定义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三水准抗震设计的地震损伤性能目标。运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判方法确定多因素与模糊损伤集合的关系,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多重模糊损伤评估方法。该方法可通过结构推覆分析和能力谱方法实现,并具有准确简单实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从私营方的角度出发,针对PPP模式与基础设施项目的具体特点,提出了涉及到政治与法律风险、经济风险、信用风险、建设风险、运营管理风险5个方面的15项项指标组成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群决策理论与物元理论构建了PPP模式下基础设施项目私营方风险预警模型。模糊群决策法可有效算出各定性预警指标的权重和评价值,避免了单一决策者的局限性,而物元模型利用综合关联度进行风险综合评价,且计算方法简单,评价结果直观。最后,通过实证研究说明了具体应用过程,结论表明该方法科学可行。  相似文献   

17.
深基坑施工风险评估模型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通过影响支护方案选择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指标间相对模糊权重的确定,利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原理进行了支护方案的选择,保障了施工安全,提高了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8.
甄兰平  彭昌海  李成 《工业建筑》2002,32(11):19-22
根据系统工程的原理 ,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 ,建立了夏热冬冷地区节能住宅设计方案的表格化评选程式。此评判手段具有量化判定、计算简便和易于掌握的特点 ,为建筑师提供了客观、实用的该地区节能住宅方案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更加合理地评价自然崩落法矿岩的可崩性,把模糊数学和物元分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矿岩可崩性分为无可崩性、可崩性差、可崩性较好、可崩性好、可崩性很好5个等级作为物元,选用矿岩质量指标RQD值、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节理间距、初次拉底水力半径、水理特性值作为评价指标,通过隶属度计算、关联度变换及从优隶属度处理,建立矿岩可崩性评价的关联系数模糊物元。采用求和归一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运用关联度计算及最大关联度原则,对矿岩可崩性进行隶属度评价,计算矿岩各指标量相对于不同评价级别的隶属度,建立矿岩可崩性的复合模糊物元分析模型,并利用该方法对九顶山铜钼矿的矿岩体可崩性进行分级。结果表明:蚀变角岩可崩性较好,蚀变花岗斑岩可崩性很好,致密花岗斑岩的可崩性差;与单因素指标评价相对比,解决单因素指标对矿岩可崩性评价不相容的问题,评价结果与放矿口块度监测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