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为了探究适宜我国夏热冬冷地区自保温建筑的间歇供暖方式,搭建实验台测试辐射地板、风机盘管和散热器3种典型供暖方式间歇运行模式下的室内热环境和传热量;采用垂直温差、温度波动系数和时间常数比较不同供暖方式的室内热环境特征. 在室外平均温度为5 °C、空气源热泵提供50 °C热水的情况下,在利用辐射地板和风机盘管供暖时,室内操作温度均可以达到20.0 °C的设定值,满足热舒适需求;辐射地板房间由于向下热损失以及围护结构传热相对较多,耗热量较风机盘管房间高12%. 在利用辐射地板供暖时,室温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优于风机盘管供暖;在自保温建筑中以操作温度衡量的启动时间常数为2.8 h. 结合热环境和耗热量情况给出辐射地板间歇供暖提前开启和关闭的运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比较不同原始数据来源所引起的暖通设计温度差异,以中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的五个典型代表城市1971~2000年的调和分析和三次样条逐时干球温度结果,采用ASHRAE不保证率方法统计了供暖设计温度和空调设计温度,定量分析了ASHRAE设计温度以及中国规范中的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和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的差异,以及对典型代表城市耗热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调和分析方法比三次样条方法具有略高的极端高温和略低的极端低温,调和分析和三次样条计算结果均能基本反映当地温度特征.中国地面台站观测气象数据与ASHRAE逐时气象数据在供暖设计干球温度和制冷设计干球温度的绝对误差分别约为-1.0℃和0.6℃,所引起的围护结构耗热量的绝对误差约为0.9 W/m~2,且在三次样条方法下的供暖设计温度和围护结构耗热量更接近于ASHRAE设计值与其耗热量结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学校建筑采暖负荷特点,采用能耗分析的方法分析研究采用间歇供暖的节能性.两种运行方式耗热量对比,建筑面积为10.6 W㎡的学校建筑,采用间歇采暖运行方式可以节省能量2 913 734 kWh,相当于节约标准煤556t,并减少水泵耗电31 691 kWh,相当于节省原来用能的11.7%.由于采用间歇采暖的运行方式使用小流量供暖,不但节约了燃料消耗量,减少了污染物排放,而且也显著降低了运行费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节能方法.  相似文献   

4.
引用基因房间的概念,将建筑中每个热用户看作是建筑能耗中的最小空间单元.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基因房间对整个建筑供暖代表温度影响程度的计算模型,并通过某典型建筑2015/2016年度供暖季采集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因房间在建筑中的位置不同,对室温、耗热量以及整个建筑供暖代表温度的影响不同.处于内侧的基因房间对建筑供暖代表温度影响较大,非供暖房间对相邻下侧的房间影响较大,相邻上下侧均为非供暖房间时,在计算建筑代表温度时需单独考虑.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新型供暖方式住宅的热工分析,指出对于“分户热计量”供暖方式住宅的围护结构,只采用传热系数这个指标不能全面地评价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还应将围护结构内表面衰减倍数做为设计的评价指标之一,提出对分户围护结构应进行保温与节能设计的新概念,并给出与之相适应的围护结构构造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是衡量节能建筑的基本指标,外墙传热耗热量的精确计算是计算建筑物耗热量指标的关键,窗间墙的传热计算在外墙传热计算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一维计算方法在处理窗间墙时的误差较大,将会直接影响室内的热工节能计算,本文尝试对此作以讨论修正,并通过实验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7.
关于采暖居住建筑耗热量指标的检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确定建筑物的采暖耗热量指标,是检验建筑节能技术研究与推广的重要手段。确定建筑物采暖耗热量指标的方法,主要有通过建筑物热特性参数计算得到的围护结构测试法和通过对采暖系统供热量测试得到的采暖系统测试法,本文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居住建筑采暖耗热量指标的检验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高大空间各种供暖方式的技术分析,提出燃气辐射供暖是解决高大空间供暖的有效途径,并阐述了这种供暖方式的原理、工作方式、特点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全面地评估和科学选择各种住宅采暖设备和供暖方式。优化城市住宅采暖系统的能源结构,评价并指导住宅采暖设备及方式的选择.方法对住宅供暖设备和方式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文效益和环境效益出发进行综合评价,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AHP法对住宅供暖设备和方式,基于4种效益进行分析并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结果对住宅供暖设备和方式给出了不同效益的单排序、综合4种效益的最终排序及其运用的条件,并以10种常用供暖方式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初步建立了基于4种效益的AHP法的评价模型,模型考虑了影响住宅供暖设备和方式的多种效益与因素。因此能够得到切合实际的综合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国当前供暖的实际情况,对分户供暖计量系统进行了研究。采用DSP及其他可编程芯片设计出系统的硬件部分,说明了信号采集模块、DSP、外围电路模块和CAN总线接口模块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在用户级部分,DSP控制单元自动地将采集到温度差与流量信号两者相乘得出热量值,用户可随时查询并控制供暖状态。在管理级部分,利用V isual Basic开发出了操作站中央管理计算机的操作界面,管理员能实时掌握用户的供热信息。该系统能准确计量用户的实际耗热量,避免了热能的浪费,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中国能源结构及利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世界各国都在为自己国家的能源问题担忧并积极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问题也越发的迫切。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及能源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简单的分析,并通过分析得出了可行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地处江淮流域,横跨亚热带和暖温带,有着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和太阳能、风能、薪炭林等可再生能源资源。本文将根据安徽省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和农村能源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从1973年至1980年全世界经历两次能源危机之后,节能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为能源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我国在能源上的指导方针是“开发和节能并重,近期把节能放在优先地位。”因此,须提高全民节能意识,落实节能措施。做到科学用能,合理用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轻能源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建筑节能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而建筑节能是节约能源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之一,从建筑节能的现状与发展看,西方发达国家,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50%,我国建筑能耗目前已占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建筑节能在能源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同时指出节能也带来了建筑业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5.
因应全球气候变迁,台湾为善尽地球公民之责任,于2008年发布《永续能源政策纲领》,将节能减碳列为重点施政,在提升能源效率方面,能源密集度于2015年较2005年下降20%以上,此一目标系在每年提升能源效率2%下达成.此外,藉由技术突破及配套措施,2025年将下降50%以上,此一目标更隐含着在2015年以后台湾能源效率将提升3%以上.在积极推动各项节能减碳措施下,台湾能源密集度过去5年(2007~2011年)平均每年改善幅度约2.61%,整体能源使用效率提升及节能成效已有效显现,其中在产业节能策略方面,于环境面成立节能减碳技术服务团队,提供节能技术辅导,推动集团企业自愿性节能暨成立内部节能服务团,辅导能源用户建立ISO50001能源管理系统等措施.于法制面,依能源管理法推动能源大用户建立能源查核制度、订定能源用户强制性节约能源规定等,透过环境与法制等面向共同推动产业节能减碳.本文针对上述台湾对于产业所推动之节能推动策略及其推动作法,分享实施经验,以彰显台湾产业于经济、环境与能源三者兼筹并顾之成果.  相似文献   

16.
指出孤立带电体的自能为其内部诸电荷元之间的互能之和,而其诸电荷元的自能之和为零;一个有限分布的电流回路的自感磁能为其内部诸子电流回路间互感磁能之和,其诸子电流回路的自感磁能之和为零。  相似文献   

17.
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传递和耗散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岩石变形破坏的过程是和外界产生能量交换的过程.从理论上分析了用能量方法研究岩石破坏问题的合理性,以及岩石在变形过程中弹性能、塑性能、表面能、辐射能、动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计算原理、以及对岩石破坏所起的不同作用.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研究了在不同的变形阶段中岩石能量耗散与释放问题.在宏观上,岩石变形前期以弹性应变能的方式存储外界提供的能量,同时又通过损伤演化等向外界耗散能量;变形的后期以剧烈的能量释放为主.微观上,存在多种引起岩石应变硬化和应变软化的机制,岩石存储能量还是向外界释放能量取决于这些微观机制竞争的最后结果,基于此推导了岩石变形中能量的传递方程,用试验研究了能量的转化和平衡,以及耗散能和释放能之间的比例关系.结果表明能量耗散导致岩石强度的降低,而能量释放是造成岩石灾变破坏的真正原因.从能量耗散与释放的观点研究岩石的破坏,可以从本质上把握岩石变形和破坏的物理机理,寻找岩石破坏的真正原因,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促进清洁低碳能源结构转型、推动新能源健康有序发展"为基本出发点,简要概述了安徽省新能源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从用户环节、电源结构、电网环节、政策机制等方面深入分析我国新能源消纳的影响因素,指出目前我国新能源消纳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文章最后立足国内发展现状,结合国外主要新能源国家的经验,提出了应对安徽省新能源未来发展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污水处理是一个高能耗、低能效的复杂过程。改变传统认知,将污染物当作能量物质加以资源化,回用于水处理过程或者产品化,可改变污水处理的能耗。以城市污水与焦化废水为例,分析了水质中污染物具有的内含能形式,并探讨了两种计算方法,指出内含能利用的两类可能途径和最大限度。基于热力学基本定律与污水水质特征,辅以适当的当量假设,分析了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不同形式能量消耗及其原因,运用能流图表达了两个具体案例的能量转化与分布规律。比较了污水处理两类节能评价方法的优异性,提出了未来水处理可能的节能新途径。在加深污水内含能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产业与工艺技术,分离回收有价值成分,如营养物(氮、磷)、重金属等,并获得水资源的再利用,以间接补偿处理过程的能耗,从而实现节能目标。  相似文献   

20.
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占有重要地位,且在一定时期内其比重随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而提高。我国建筑节能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开发商缺乏建造节能建筑的激励;供热收费制度改革滞后;建筑物使用寿命过短;毛坯房大量上市,二次装修导致巨大浪费。应从规划和设计的源头入手,完善法规体系并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制定并实施经济鼓励政策,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认知程度,以技术创新引领、促进建筑节能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