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毅 《包装工程》2020,(8):338-338
设计说明:以5G通信为基础,AI技术为指导前提,智能无人机系统设计致力于实现无人机集群化智能操作,以及无人机自动自检。提供各无人机的实时数据,生成无人机集群大数据库,并进行智能纠偏及故障自动返场,从而有效为各行业无人机需求提供生产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发挥小型无人机的作战效能,设计了一款弹簧式小型无人机发射系统,建立了无人机发射系统的物理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并对弹射过程进行动力学仿真,得到了无人机发射系统的运动曲线.研究表明,这种小型无人机发射系统采用弹簧作为动力源,结构简单,原理可行,能够使无人机获得所需的起飞速度.  相似文献   

3.
无人机作为一种集光、电、机、计算机于一体的高新装备,能够为战场侦察、毁伤评估、电子干扰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以提高我国的信息战以及电子战能力。只有不断完善无人机新型教学训练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无人机作战效能,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训练手段,以实现无人机操控的高效准确性。本文首先介绍了无人机模拟训练手段,然后对无人机模拟教学训练主要内容进行研究,最后探讨了无人机新型训练手段研究与实践,以期为提高无人机训练效率提供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无人机行业发展迅速,无人机在军事、民用上得到了广泛应用.飞控系统作为无人机核心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无人机的大脑.本文介绍了飞控系统在无人机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探讨了飞控系统的关键技术以及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5.
无人机声场特性直接反映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其他相关特性,该文通过构建测试平台对轻型四旋翼无人机在不同电流、距离下的声场进行测试;并对固定飞行高度下的无人机声场频率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无人机声压强度与声音的传播距离呈对数关系;随着电流的增加,声压衰减系数逐渐减小;在无人机声场衰减模型中常数项基本保持不变,且只和环境相关。同时无人机飞行中声场频率集中在10 kHz左右;随着声场传播距离的增大,无人机声压剧烈减少。该研究可为无人机的相关研究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积极探索下,农用无人机的技术发展迅速。我国成为全球主要的农用无人机生产基地,市场发展潜力大。本文分析农用无人机国际、国内标准化发展现状,结合行业发展特点,提出农用无人机标准化体系构建,期望有助于农用无人机标准化工作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现行民用轻小型无人机标准体系要求,结合行业发展和应用需求,分析无人机检测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对无人机系统飞行试验与关键检测技术能力建设进行探讨,以期为检测能力建设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支撑,有助于我国民用轻小型无人机质量提升,促进无人机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迅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无人机的出现,对航天领域的深入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无人机的核心是传感器的有效载荷,不同的无人机由不同的传感器执行不同的功能。时代在进步,科技也在创新,相关研究人员越来越重视对无人机的研究,无人机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提高。传感器在无人机中的位置非常重要,传感器可以改善无人机的性能,提高无人机的导航精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当今无人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探讨将其应用于高速公路紧急救援中的可行性,为今后无人机在高速交通中的应用提出了展望。在对无人机研究现状和高速公路交警工作特点的调查基础上,尝试构建无人机平台与高速救援系统。从造型、功能等方面提出无人机平台的设计要求,设计具体的高速公路无人机救援流程。  相似文献   

10.
无人机测控与信息传输技术也称作无人机测控技术,主要是指对无人机开展控制、遥感、定位和相关信息技术的传输。无人机测控与信息传输系统主要是由数据链和地面控制共同构成,它的使用功能和运用规模完全可以决定无人机系统的各方面性能和规模。本文主要介绍了无人机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详细阐述了它的技术指标,明确了现在技术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1.
统计过程控制在无人机故障预报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人机故障预报是无人机故障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能有效地减小无人机的故障发生率。利用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从数理统计的角度对某无人机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常见的五种故障数据,设计了一套无人机故障预报系统,同时给出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具体的实现过程。本系统有助于技术人员发现无人机的潜在故障并判断检测设备是否虚警,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将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技术用于实现电力线展放正逐步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研究无人机自主架线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和保障工人安全。但现阶段无人机架线技术面临的问题主要有:1)大多数无人机依赖人工操控或地面站发布航点控制,智能化水平低,长期作业会给电力工人带来较强负荷;2)无人机缺乏自主避障能力且感知能力不足,电线、电杆等障碍物会对其造成安全隐患。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构建了无人机自主架线系统的硬件框架和以ROS(robot operating system,机器人操作系统)为基础的模块化软件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架线任务规划算法和架线弓检测算法等,使无人机具备稳定的自主架线能力。然后,利用碰撞检测方法构建了无人机碰撞模型,并提出了无人机路径规划算法,同时引入地面站辅助避障策略,以有效提高无人机的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无人机自主架线系统的软、硬件框架合理,架线任务规划算法能帮助无人机高效稳定地完成自主架线任务;地面站能够实时监控无人机状态,并在必要时及时辅助无人机避障,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无人机的安全。所设计系统安全可靠,可满足实际电力架线作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无人机配送优势,提出一类无人机与卡车分区域协同配送问题。考虑需求稀疏地区由无人机配送,需求密集地区由卡车与无人机协同配送的情形。由于无人机的载重能力较小,无人机访问的顾客需求允许被拆分。结合无人机与卡车的访问路径关系,以最小化运输成本和使用卡车的人力成本为目标建立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设计一种改进变邻域搜索算法对问题进行求解。小规模算例的特性分析表明,运输成本对无人机的载重能力及单位运输成本敏感性较高。多个不同规模的算例测试表明,改进变邻域搜索算法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求解各规模算例,且算法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由于巡检无人机需要高效工作,因此延长巡检无人机飞行时间和缩短操作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巡检无人机的电子设备供电全部来源于电池,所以小型无人机的发展会受到电池发展能量密度的制约,使用燃油和电池作为无人机的混合动力将是无人机的发展方向。同时在飞行过程中对电池充电,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可以缩短无人机多次飞行的间隔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5.
在无人机民用化的趋势下,旋翼式无人机在交通监控中的应用前景越来越为研究者所重视。为了使无人机能够安全地进行交通监控,避免与其他飞行物、建筑物相互影响,本文从机场周边飞行限高、普通飞行区障碍物、无人机自身安全防护措施等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了旋翼式交通监控无人机的空域使用问题,以期为实际运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王鑫  马云飞  陈文阁  吴凯 《包装工程》2023,44(9):320-327
目的 分析无人机的特点优势,提出无人机在军事物流领域应用的模式。方法 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分析等方法,设计无人机在军事物流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差距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结果 使用无人机进行物资投送保障不受复杂道路条件制约,能有效解决军事物流末端保障难题。结论 无人机在军事物流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当前仍需解决无人机环境适应性、用途多样化、物资投送包装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装备和技术也快速发展。其中,无人机在测绘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无人机相关的测绘技术、测绘系统也在逐渐建立和完善,保证了测绘数据获取的快速性和准确性。该文对无人机进行了介绍,对无人机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控制要点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无人机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无人机地面控制台人机布局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人机地面控制台布局直接关系到无人机的发射和飞行安全。在对无人机地面控制台进行人机工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控制台布局的设计原则和"人"的因素,提出了无人机控制台布局的改进方法。以某型号无人机控制台布局设计优化为实例,应用Jack软件对布局进行了视域、可达域的分析,验证了改进后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解析无人机的质量检验与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制造2015"的推进,国产无人机无论是在质量还是在数量上都有显著提高,但是,国家还缺乏对无人机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和监督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程。本文认为,加强无人机的质量检验和监督工作,有利于促进无人机质量的提升,推动质量存在瑕疵的无人机的隐患排查机制的建立。本文对当前无人机的质量检验和监督的现状和问题作出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李磊 《硅谷》2011,(1):46-46
阐述现有无人机的优点、世界军用无人机发展现状、以及预测21世纪世界无人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