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程实践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科技研发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的基础,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从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培养、构建实践教学基地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为推动工程实践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迅速发展,医学院校人才培养备受关注,特别是社会对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立足地方高校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从明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结构与教学考试方式、搭建临床实践基地及实践教学平台、建设高质量的医学师资队伍等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与思考,为地方高校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通过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人才培养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133226”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培养体系、课程设置、教育合作、教学保障和教学改革要求等方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系统阐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要求;创新地提出了基础、拓展、复合3个层次教学要求和课程体系;对校企合作、国际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建设及教学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介绍西方几种典型的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应学习和借鉴西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从课程体系设置、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紧密型的“产学研”合作体系等方面,加强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工程学院是黑龙江省"1161"工程建设中的"6"所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试点院校之一。学校在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中,从加强学科建设,夯实应用型人才培养基础,推进校企合作,畅通应用型人才培养渠道,建设科技产业园,搭建应用型人才成长平台,加强"双结构"师资队伍建设,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和加强课程建设,构建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等几个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6.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培养模式。针对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进行探索,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推进课程改革,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浙江涉外型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各种层次及专业背景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近几年,浙江高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在人才培养机制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为此,需要浙江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协同浙江高校从管理体制机制、分类培养和分层发展机制、协同机制、配套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完善,以满足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数量与质量要求,更好地服务于浙江涉外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开展应用型高校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备受关注,教育质量评价作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还存在目标不清、观念滞后、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通过梳理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现状,发现问题和探究原因,从目标定位、教学过程、师资队伍、服务保障和培养效果等方面科学制定评价指标,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标准,完善质量评价的措施和方法,促进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9.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探索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夯实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对于加强高校实践教学效果,高校应加强顶层设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从人才培养的目标、类型来说,本科应用型高校培养的是知识全面、善于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产品、能科学解决生产管理问题、主要是“动脑”、体现为“智力型”的应用型人才。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贯彻和落实“重基础、重理论;强实践,强创新能力”的工程师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11.
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新型综合性学科,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文章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与改革、人才评价体系、产学研合作教育等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对我国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为使地方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能够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吉林化工学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学校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调整专业结构、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加强大学生实践基地的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构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校企深度融合是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的基本路径,服装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明显的应用特色,但在转型试点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价值取向、利益机制、沟通机制等方面的障碍。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惠州学院旭日广东服装学院在校企协同,培养服装应用型人才方面的实践经验,从实施校企紧密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拓宽协同育人渠道、构建广域型校企合作平台、校企合作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等方面,提出校企深度融合培养服装应用型人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教师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第一主体,要发挥好评价“指挥棒”作用,应当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当前地方高校在教师教学评价能力提升上存在青年教师教学理论认知有限、教师培训忽视评价能力培养、教学管理体系制约教师评价改革探索等方面的问题。地方本科高校在应用型转变过程中,应通过完善青年教师执教培训、提升理论素养,丰富研习内容、加强评价能力培养,优化教学管理、提供评价改革保障等途径,提高教师教学评价能力,进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创新型人才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与技能型。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在社会各行各业中从事各种创新活动的中层次的创新人才,主要由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具备有利于创新活动并具有自己特色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和人格结构。高校应该针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培养。  相似文献   

16.
教育从来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工具.在当前高校大类招生背景下,培养"双创"应用型人才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缓解我国应用型人才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必然路径,同时有利于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并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目前高校在培养"双创"应用型人才时,还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推动大类招生背景下高校对"双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高校课程教育体系及教育理念,构建"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新模式,探索"互联网+教育"培养新模式,打造"双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7.
结合“新工科”专业建设,针对传统工科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及培养特点,急需加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吉林化工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通过多年来对专业建设的改革与探索,制订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等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达成了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创新人才科学内涵的认识,文章阐述了应用型本科工程类创新人才应具备的5个特征,提出培养此类人才的基本途径: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和“大工程观”教育观念;构建应用型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建设具有创新精神和强工程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促进产学研密切结合;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与创业教育活动等。  相似文献   

19.
产学合作培养电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3+1”电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型,并就科学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综合评定实习成绩、签订师徒培养合同、教师和工程师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和加强产学合作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弱电、强电专业实习教学模块和实习基地。实践结果表明,产学合作是培养电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和有效途径,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有利于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紧密相连,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技术更新。  相似文献   

20.
地方工科院校KAQ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是地方性工科院校的目标,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结合地方性工科院校的特点,进行机械学科和材料学科在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改进、加强实践环节、产学研结合办学等方面的创新和改革,探索“知识-能力-素质(KAQ)”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收到了显著的办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