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316L和430水雾化不锈钢粉末按照65:35的质量比混合,采用冷等静压-真空烧结工艺制备了双相不锈钢,在1 150~1 300℃进行固溶处理,每次保温1 h。研究了不同固溶处理温度双相不锈钢显微组织的演变,利用动电位极化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固溶处理温度对双相不锈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溶处理温度增加,铁素体含量逐渐增加,奥氏体含量逐渐减少,晶粒逐渐长大;1 300℃时,铁素体与奥氏体两相比例为39.1:60.9,此时双相不锈钢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固溶温度对2205双相不锈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000℃固溶处理后,σ相消除,组织中只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两相;在950℃-1200℃温度区间,随着固溶温度升高,铁素体含量逐渐增加;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先降后升,在1100℃时达到最小值,而延伸率先升后降,在1100℃固溶处理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OM和FE-SEM观察、力学性能和腐蚀性能试验对不同固溶温度下的特超级双相不锈钢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σ相和非平衡氮化物是固溶水冷组织中的主要析出相,当固溶温度低于1050 ℃时,σ相优先沿双相界面析出,显著降低双相不锈钢的冲击韧性;当固溶温度高于1100 ℃,非平衡氮化物开始在铁素体晶粒内部析出,且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非平衡氮化物析出数量增加。这是由于固溶水冷过程中氮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快速降低,过饱和的氮来不及扩散到相邻奥氏体中,只能以氮化物的形式析出。随固溶温度升高,铁素体含量增加,奥氏体含量降低,实验钢的强度增加,冲击韧性降低。在1080~1120 ℃之间固溶时,双相比例接近1∶1,S32707特超级双相不锈钢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耐晶间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光学显微镜、慢应变速率拉伸、扫描电镜研究了2205双相不锈钢固溶温度与氢脆敏感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2205双相不锈钢中铁素体含量升高,奥氏体含量降低。奥氏体含量为48.8%时,2205双相不锈钢具有最低的氢脆敏感性,随着铁素体含量的上升,其氢脆敏感性逐渐升高。二次裂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表明2205双相不锈钢氢脆敏感性是由奥氏体相的含量和晶粒尺寸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以气雾化316L和430混合粉末为原料,采用选区激光熔化工艺制备了316L/430双相不锈钢。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材料试验机、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选区激光熔化双相不锈钢固溶处理前后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当固溶温度为1250℃时,铁素体与奥氏体两相面积比为45.7:54.3,此时试样的力学性能较好,抗拉强度830 MPa,屈服强度340 MPa,硬度HV 356,断后伸长率25%;当固溶温度为1150℃时,试样的耐腐蚀性能较好,自腐蚀电流密度为3.196×10-6A·cm-2,点蚀电位为-0.118 V。  相似文献   

6.
《宽厚板》2015,(6)
通过金相观察、定量相分析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固溶处理工艺参数对热轧2205双相不锈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固溶温度的提高,2205双相不锈钢热轧板的组织形态经过回复、再结晶,由纤维状逐步演变为等轴状,且铁素体含量也随之逐渐增加。经过系列温度固溶处理试验,确定加热温度1 075℃和保温时间10 min的固溶处理工艺,最终获得理想的显微组织和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从组织稳定性角度研究了热处理对26-5型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指出,不同固溶处理温度对钢中两相比例及作为第二相的奥氏体的形态有显著影响,选择合适的固溶处理制度,对双相不锈钢的性能有决定性意义。固溶处理后,再在较低温度下加热时,由于铁素体相不够稳定而将发生变化,从而在两个温度范围内导致脆化。为了使双相不锈钢具有满意的工程性能,在生产和加工制造过程中,应避免在易产生脆化的温度范围内长时间停留。  相似文献   

8.
采用热等静压方法对特超级双相不锈钢SAF3207粉末致密化,然后对致密体进行了固溶处理,研究了固溶温度对致密体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从1120℃到1180℃,σ相消失,铁素体含量增加,奥氏体含量减少;强度和硬度均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延伸率和冲击韧性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150℃固溶处理时,可使两相比例接近1:1,抗拉强度为861.9 MPa,硬度为HRC 27.7,延伸率高达43.0%,冲击功为23.2 J。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金相组织分析,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固溶处理和固溶+时效处理)对22Cr双相不锈钢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处理温度对22Cr双相不锈钢的两相比例及相的形态起关键作用,在950℃~1150℃固溶处理温度范围,两相含量变化与固溶温度呈线性关系;固溶处理温度为约1000℃时,组织中α相和γ相比例约为1:1,且可通过1000℃以上的固溶处理消除脆性析出相;时效温度和时间对22Cr双相不锈钢的析出相含量及形态有重大影响,850℃时效,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析出相含量增加,但析出相含量存在上限;475℃时效的22Cr双相不锈钢用光学显微镜没有观察到明显析出相.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一种新成分体系17Cr经济型不锈钢,通过室温拉伸试验、显微组织观察、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不同固溶温度对17Cr不锈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遴选出最佳的热处理温度区间,同时明确了固溶温度对该类型不锈钢奥氏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7Cr不锈钢在900~1 000℃固溶处理会发生上下屈服,1 200℃固溶处理不发生相变诱导塑性(TRIP)效应,其最佳的固溶处理温度区间为1 050~1 150℃。不同固溶温度处理后试验钢均呈现铁素体、奥氏体和马氏体三相并存的组织;随着固溶温度升高,淬火马氏体相变发生率先降后增,奥氏体的热力学稳定性先升高后下降,同时TRIP效应减弱、抗拉强度降低、断后伸长率提高,奥氏体力学稳定性升高。分析拉伸试样断口可知,试样由马氏体处起裂呈解理断裂,而铁素体在断裂过程中阻碍了裂纹扩展。本研究为经济型双相不锈钢成分及显微组织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李俊 《特殊钢》2012,33(4):64-66
研究了950~1 200℃60 min水冷的固溶处理对超级双相不锈钢S32750(/%:0.02C、0.49Si、1.03Mn、0.026S、0.001P、25.01 Cr、7.03Ni、3.80Mo、0.29N)12 mm板的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固溶温度升高,钢中铁素体相增加,奥氏体相减少;在950℃加热时铁素体中析出大量σ-相,使钢的性能恶化,在1 050~1 100℃固溶处理后,钢中铁素体相和奥氏体相各占50%, S32750钢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优良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2.
双相不锈钢固溶处理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达 《特殊钢》1994,15(4):30-32
双相不锈钢00Cr18Ni5Mo3Si2热轧钢板在950-1080℃温度范围内的固溶处理对钢的力学性能没有显著影响。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及固熔冷速的加大,铁素体含量逐渐增加。在含FeCl3介质中的点蚀率(PCR)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热处理对铁素体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铁素体不锈钢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铁素体不锈钢固溶处理时,温度在900 ℃以下组织无明显变化,其硬度随着温度的上升变化缓慢;900 ℃左右发生再结晶,硬度显著降低;在475 ℃热处理后析出物增多,硬度增加,耐腐蚀性能严重下降,即有明显475 ℃脆性现象.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CM_2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的475℃脆性。锭子在非真空感应炉中熔炼,锻造后的材料在1050℃固溶处理2h水淬,时效温度分别为400℃和480℃,时间最长达2500h时。用电子显微镜对时效后的结构变化进行分析。时效对性能的影响用测定冲击、硬度、强度及腐蚀性能检验。结果表明:一定时间时效后,冲击韧性明显下降,合金变脆,耐腐蚀性能降低,其因可能由于富铬的α′相在铁素体内沉淀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钨含量及固溶温度对超级双相不锈钢022Cr25Ni7Mo3.5WCuN耐点腐蚀性能的影响。通过化学浸泡失重法和电化学极化曲线法,测试了超级双相不锈钢022Cr25Ni7Mo3.5WCuN耐点腐蚀性能,并运用Thermo Calc热力学计算辅助分析。结果表明,固溶温度对超级双相不锈钢022Cr25Ni7Mo3.5WCuN耐点腐蚀性能影响效果显著,在1 100 ℃时,022Cr25Ni7Mo3.5WCuN 的耐腐蚀性能达到最佳;在理想的固溶条件下,钨元素有助于钝化膜的形成,钨含量的增加使得022Cr25Ni7Mo3.5WCuN的耐腐蚀性能增强,在钨质量分数为1.5%时,022Cr25Ni7Mo3.5WCuN获得最佳耐腐蚀性能,若钨含量继续增加,打破了α和γ两相的平衡,则耐蚀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16.
对2205双相不锈钢连铸坯试样在1 220、1 240、1 260、1 280℃保温10、20、30和40 min进行加热处理,通过光学显微镜和铁素体仪试验分析2205双相不锈钢的组织和铁素体含量随保温时间和加热温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205双相不锈钢连铸坯试样在相同的保温时间下,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铁素体含量逐渐增加,1 260℃时奥氏体晶粒明显变得粗大;在相同的加热温度下,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铁素体的含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7.
张寿禄 《特殊钢》2019,40(6):65-67
通过金相、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和X射线能谱仪分析,研究了900~1 250℃固溶处理对S32003双相不锈钢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900℃固溶处理时,钢中有氮化物析出,固溶温度≥950℃时,氮化物全部溶解;随着固溶温度升高,α相含量增加,γ相含量下降。最佳固溶处理温度在1040℃;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α相和γ相的晶粒尺寸在逐渐增大,1100℃以上晶粒明显长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掌握含稀土Ce的Fe-Mn-Al轻质高强钢相组成及组织性能特点,进而提高其综合力学性能,采用热力学计算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含稀土Ce的Fe-Mn-Al轻质高强钢的相组成、微观组织和典型力学性能,分析900~1 100℃固溶处理工艺对其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钢在600~1 200℃时的相组成主要包括铁素体、奥氏体、κ碳化物、Ce2C3和NbC等;当温度高于865℃时,碳化物几乎全部溶于基体,奥氏体单相区存在于温度865~915℃,当温度超过915℃时,高温铁素体开始从奥氏体中析出,高温铁素体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915~1 200℃温度区间是奥氏体和铁素体的两相区。热锻试验钢中奥氏体体积分数约为86.4%,只有少量带状铁素体沿奥氏体晶界分布,奥氏体晶粒约为28μm,内部含有大量孪晶。固溶处理后,铁素体含量增加、晶粒开始粗化,大部分带状组织铁素体破碎分离,呈小颗粒状沿奥氏体晶界分布,奥氏体内部有大量孪晶,试验钢抗拉强度显著降低,塑性明显提高。固溶温度为1 000℃时,试验钢的抗拉强度为889.6 MPa,断后伸长率为...  相似文献   

19.
试验和测试了900~1300℃固溶处理时双相不锈钢00Cr25Ni7Mo4N的相组成、冲击能AKV和硬度(HRC)值。试验结果表明,在900—1020℃固溶处理时,双相不锈钢中有16.97%~3.22%σ相析出,使钢的冲击能AKV值从1040—1250℃处理的224~280J降至3~44J。该双相不锈钢的热加工温度应大于1040℃,其最佳固溶处理温度为1040—1100℃。  相似文献   

20.
固溶温度对双相不锈钢00Cr25Ni7Mo3N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00Cr25Ni7Mo3N室温冲击和拉伸试验,并利用金相图像分析,研究不同固溶温度下00Cr25Ni7Mo3N双相不锈钢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变化.在试验条件下,900-980℃固溶温度范围内,在奥氏体与铁素体相界析出大量σ相,导致钢的塑性与韧性显著下降;固溶温度高于1 000℃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σ相渐渐溶解,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