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0年5月,ISO发布了ISO/TS 7637-4:2020《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第4部分:沿屏蔽高压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规定了电源与车身隔离的乘用车和商用车上设备的屏蔽高压电源线的传导电瞬态的试验方法和程序;描述了瞬态注入和瞬态测量的台架试验,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电气独立驱动的道路车辆(例如,纯电动汽车(BEV)、混合动力汽车(HEV)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  相似文献   

2.
方文潮 《电子质量》2010,(12):73-74
该文阐述了汽车电子测试系统电骚扰脉冲和汽车电子测试系统(12V电气系统和24V电气系统)、各种动力测试系统的电骚扰,沿电源线及信号线电瞬态传导耦合脉冲的校准。  相似文献   

3.
孙成明  孙正  陈斌民  陶琪 《电子质量》2010,(10):70-72,75
结合汽车轮胎气压监测系统(TPMS)EMC试验实际,按照《GB/T21437.2idtISO7637.2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介绍汽车抛负载瞬态传导抗扰性试验结果和分析。可供汽车电子产品开发和EMC试验工程师参考。  相似文献   

4.
某24 V系统车载终端进行电磁兼容测试时,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抗扰度及辐射发射项目不合格。采取增加内部电源切换电路、优化DC/DC变换器和电源模块的设计、调整滤波电路以及金属壳体接缝处使用导电泡棉的措施后,该24 V系统车载终端的电磁兼容测试符合GB/T 32960.2-2016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ISO7637-2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第2部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通过分析标准中的脉冲波形,设计一款可通过标准的高可靠低成本电路,该电路与传统电路相比,具有良好的浪涌抑制性能,并通过试验来验证该电路。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的传导发射电流法(CEC).基于CEC试验及超标情况,分析了高压传导发射超标的原因,并采取了优化高压滤波组件的线束长度,X、Y电容,吸收式滤波器参数等整改措施,整改后的传导发射测试结果满足GB/T 18655-2018要求.最后,总结了电驱动系统PCB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机载光电成像系统抗电磁干扰能力,使其能适应复杂的战场电磁环境,对机载光电成像系统进行了电磁兼容性设计。采用屏蔽、滤波、接地等技术措施对系统中易产生或引起干扰的部位进行了电磁兼容性设计,并对电源线传导发射和电场辐射发射两项最容易超标的项目进行了测试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机载光电成像系统经过电磁兼容性设计后,其电源线传导发射值降低了35 dBμV 以上,电场辐射发射的辐射值降低了约27 dBμV /m,并且有较大的裕量。满足机载光电成像系统在复杂战场电磁环境下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测试红黑电源隔离防护装置性能,保证电源线传导泄漏防护的有效性,采用电压测试法和电流测试法对红黑电源插座的传导发射抑制和传导发射干扰效果进行了测试。实验数据表明,电压测试法受电源线长度导致的谐振因素的影响,在线路阻抗稳定网络中测试得到的电压值存在不相干现象,降低了测试结果准确性;电流测试方法可通过降低电源线上的驻波带来的影响,测出最严苛的红黑电源插座的传导发射抑制限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理论,针对舰载天线稳定平台安装位置处于恶劣电磁干扰环境和它在试验过程中因电源线尖峰信号及其传导发射和电场辐射等引起的电磁兼容问题,提出了采用压敏电阻和瞬变电压吸收二级管(TVS)进行瞬态抑制。采用屏蔽、滤波和接地等技术降低电场辐射以及采用合理的器件进行电磁兼容设计,这些措施在试验及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架空高压输电线路热故障红外巡航检测,建立了一维瞬态导热模型,并对结果进行了理论求解和模拟结果分析,所得结论可为高压线路热故障红外巡航检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电子设备中电磁干扰的控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电子设备中的小信号电子电路,不论它是由分立元件还是由集成电路所构成,都对电磁干扰敏感,因而会在电路中产生高噪音或伪信号。尤其是在数字电路中,由于电路元件多工作在低电平开关状态,对真实信号与瞬态噪音干扰一般不能分辨,其影响更为严重。按电磁干扰的干扰途径来分,它大致可分为传导式与辐射式两种:传导式电磁干扰是通过导体(如连接线、电源线以及公用地线等)直接传导的;而辐射式电磁干扰乃是由一个电系统发射而由另一个电系统检拾的。图1中绘出了甲系统对乙系统产生传导的(以→表示)和辐射的(以→表示)电磁干扰的两种情况。在工业环境中,当220V/380V电力电源断开或闭合时,会  相似文献   

12.
新能源汽车高压连接系统的屏蔽效能直接关系整车的电磁兼容性能。屏蔽效能测试常用的三同轴法设备成本较高、操作流程繁杂、截止频率低。基于接地回路的屏蔽效能简易测试方法——接地板法,用接地板代替三同轴法的空心圆柱体或立方体,适用于不同尺寸的高压连接器,避免了三同轴法测试高压连接系统要更换测试夹具的缺陷。高压连接系统的屏蔽效能对比测试表明,接地板法能大大提高测试的截止频率,测试成本低、测试结果正确,具有很好的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电子产品在工作时会对外界发射电磁骚扰,这些电磁骚扰会沿着空间和电源线、信号线等导体进行传播。为了维护良好的电磁环境,保证设备或系统工作时不对该环境中的其他设备造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1],应确保电子产品发射的电磁骚扰在一定限值下。传导骚扰测量就是测量沿电源线、信号线等导体向外传播的电磁骚扰。针对传导骚扰测量中使用的人工网络,介绍了人工电源网络(AMN)和不对称人工网络(AAN),重点分析了AMN和AAN的类别和关键校准参数,并结合实际检测工作,分析了AAN的选型,对于相关人员更好地开展传导骚扰测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结合实际案例中的电磁兼容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了软启动设计、DC/DC及滤波设计、PCB设计与屏蔽设计等措施。结果表明:浪涌电流减少至原来的1/20,输出纹波减少至原来的1/3,通过对载荷的输出电源线传导发射测试和二次电源机箱的辐射发射测试,其测量值均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EMI屏蔽介绍     
屏蔽是解决EMI骚扰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不仅有经济的局部屏蔽,而且有有效的整体屏蔽。本文从机械设计角度讨论关于EMI各种屏蔽,着重以下几个方面:辐射和传导什么是EMI屏蔽?费用?屏蔽性能?要求衰减等级?EMC测量?屏蔽的部位?传导和辐射骚扰可以通过辐射和传导的方式传播。10kHz以下主要是传导骚扰。这种骚扰信号可以通过电源线和信号线传播。10kHz以上就要考虑辐射的影响。随着频率的增大,可以采用屏蔽来解决问题。简单说,把产品包在导体中。什么是EMI屏蔽屏蔽是把产品用导电层包裹起来。对于高频(>…  相似文献   

16.
郭德盛 《电子技术》2014,(11):58-63
2000k V交流特高压屏蔽测试大厅是利用电磁屏蔽原理,在其内部进行特高压设备研发测试的工艺装置。在测试过程中,存在电晕放电,特高压交变电磁场干扰。弱电集成研究在监控大厅内用屏蔽技术消除辐射干扰及穿越屏蔽层消除、抑制传导干扰方法。屏蔽效能列线图验算,解决了屏蔽效能的工程验算;截止波导管的概念及工程验算,滤波器安装,光纤应用,接地介绍了传导干扰抑制方法。高速球防浪涌设计,屏蔽网线、机柜及门禁系统安装介绍了屏蔽的应用实例。期待对EHV环境弱电施工提供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电动汽车高压直流部件的瞬态特性测试,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了ISO/TS 7637-4:2020,填补了汽车零部件高压瞬态测试标准的空白,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指明了方向。通过分析标准规范的测试环境、布置要求、测试项目、测试目的、以及对各类波形的标定测试,并结合测试实例,给出在波形干扰叠加、设备安全性、频率偏移等条件下的具体测试方法和行之有效的建议,为标准后续的实施及检测机构的测评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孟晶  杨勇  熊立 《现代电子技术》2014,(12):137-139
开关电源已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设备中,作为一种EMI源,在设计电源电路中需前置EMI滤波器抑制传导干扰。CE102作为检测电源线传导干扰的一项电磁兼容性试验,成为电子设备尤其是军用电子设备的必测项目,测试超标即意味着设计的失败。设计了一个EMI滤波器,通过CE102测试和分析发现并解决设计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整改后的试验验证,证明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某型号的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整机依据国内金太阳认证的电磁兼容标准GB 7260.2-2009测试时,交流输出口电源线上的传导发射超标,通过分析测试结果曲线、逆变器工作原理、传导发射特性,制定了在逆变器的直流输入口和交流输出口加滤波电容和电源线上绕磁环等方案.整改后,光伏逆变器的传导发射测试结果符合GB 7260.2-2009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在按照GJB 151B-2013《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与测量》执行电磁兼容性检测时,经常存在屏蔽室电源线传导发射环境噪声抑制不足的问题。具体而言:国军标要求屏蔽室电磁环境电平应控制在至少低于传导发射项目规定的最严格限值6 dB,以避免电磁环境影响测试结果。实际屏蔽室建设过程中,若对电源线传导发射CE101(25 Hz~10 kHz)和CE102(10 kHz~10 MHz)两个项目的环境噪声电平控制不加以重视,则往往无法满足标准要求。该问题在400 Hz电源应用场景上尤其突出,是一个长期困扰屏蔽室使用者和系统集成商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