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井下原煤运输过程中,由于开拓方式的影响,搭接硐室的存在,造成大量的漏风.如何解决搭接硐室的漏风问题,是大多数煤矿所面临的一项技术难题,根据工作的需要和本矿的实际,我们研制设计了搭接硐室溜煤漏斗堵风装置.通过实际运用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提出的翻煤笼硐室漏风治理四种方案的分析比较,找到了采用转动门方式解决-150水平翻煤笼硐室漏风问题的更好方法,避免了对-250皮带机头硐室的煤尘污染,优化了工作环境,提高了风机运行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提出的翻煤笼硐室漏风治理四种方案的分析比较,找到了采用转动门方式解决-150水平翻煤笼硐室漏风问题的更好方法,避免了对-250皮带机头硐室的煤尘污染,优化了工作环境,提高了风机运行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原E3201运输顺槽老巷与E3402运输顺槽平行,间距为3m。施工切眼稳车硐室后,硐室煤柱已不足0.5m。为确定老巷具体层位及支护情况,避免采动影响形成漏风通道造成原E3201工作面遗煤自燃发火,确定利用稳车硐室对老巷实行贯通,确定老巷层位及支护方式,排放瓦斯后打设两道隔离墙并对其注胶封堵漏风通道,最后对稳车硐室喷浆加固。  相似文献   

5.
四台沟矿各类硐室普遍存在断面大、结构复杂、技术要求高的特点。施工中成功地应用光爆锚喷支护新技术,获得了很好的技术经济效益。文章对中央水泵房锚喷加拱型梁支护、皮带搭接硐室锚喷绑筋支护等施工经验做了详细的介绍。这几个硐室工程是四台沟矿50多个用室工程的典型支护型式。  相似文献   

6.
开滦钱家营矿业公司在开拓皮带下山时采用了"以煤代岩"的施工方法,加快了施工速度,提高了经济效益,但给其搭接硐室的施工带来了难度。在总结下山施工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锚网索架联合支护的施工工艺,成功地完成了搭接硐室的施工,而且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7.
师旭  苗勇  栗鹏刚 《煤炭技术》2020,39(1):93-95
四台矿属于近距离容易自燃煤层开采,综采工作面采用均压通风系统。在进风顺槽中布置的本巷均压硐室,风机吸风口距离均压风门近,吸风风流经过带式输送机,往往会造成均压风门漏风严重,均压硐室周围温度较高、煤尘较大。据此四台矿优化均压硐室布置方式,采用独立均压硐室代替先前的本巷均压硐室。对优化前后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独立均压硐室的应用在减少风门漏风量,降低温度,抑制煤尘方面均有很大改善,实践证明了采用独立均压硐室的可行性及优点。  相似文献   

8.
由于煤矿井下施工条件有限,对于大断面硐室施工一次性成型困难,特别是在软岩煤层中进行大断面硐室施工时,锚索无法完全锚固于稳定的岩层内,因此,硐室先期的掘进支护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施工速度慢,施工时搭工作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此,详细介绍了导硐施工工艺在塔山矿一号搭接硐室施工中的应用成果,实践证明:该工艺不仅加快了大断面施工速度,而且提高了施工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9.
刘杰 《同煤科技》2007,(4):21-23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塔山矿1#皮带搭接硐室布置在主平硐底 1070皮带运输大巷中,参照主平硐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漏顶事故教训,就针对全煤巷、超大断面施工的特点,遇碎注浆、导硐施工、二次支护的施工方案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结合岱庄煤矿井下水处理系统硐室布置形式及实际地质情况,针对硐室跨度宽、深度大、结构复杂等特点,根据岩石松动圈理论及实际测试结果,确定了硐室采用锚网索喷的基本支护形式,优化了支护参数,加快了施工速度。取得明显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1.
银洞坡金矿由于受到采空区漏风影响,通风系统可靠性较差,导致东风井地表主扇无法发挥系统总回风的作用,作业采区风流反向,生产中段空压机硐室散热造成局部区域高温,井下热风及采区污风无法沿设定路线排出地表。通过采用多机站风压平衡、机站优化设计、风机优选等综合技术对该矿通风系统进行优化改造,解决了采空区大量漏风、小高尖竖井出风、井下空压机硐室热源污染生产中段等问题,形成了安全稳定运行的矿井通风系统。  相似文献   

12.
张明 《煤炭科技》2001,(6):43-44
通过对白集煤矿三水平副提升硐室围岩特征的分析和对以往施工同类硐室实践的认识,提出了采用锚喷钢筋网拱形棚联合支护软岩大硐室的观点,并详细阐述了该种支护方式的施工工艺及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胡银如  武忠 《煤矿开采》2003,8(1):56-57
在强力胶带机上方进行搭接硐室施工,只要合理确定爆破参数,支护方式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就能够保证强力胶带机的正常运行和其它设施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张明 《煤炭科技》2001,(2):43-44
通过对白集煤矿三水平副提升硐室围岩特征的分析和对以往施工同类硐室实践的认识,提出了采用锚喷钢筋网拱形援助联合支护软岩大硐室的观点,并详细阐述了该种支护方式的施工工艺及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硐间距的大小对于小间距深埋硐室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基于连续-离散耦合方法,依托华东某铁矿实际工程,通过分析小间距相邻硐室开挖所产生的影响,确定合理的硐间距。结果表明:硐间距小于0.67倍硐宽时,中间岩柱发生以拉伸破坏为主的拉剪破坏,造成硐室失稳;硐室间距大于等于0.67倍硐宽时,开挖产生的变形量和围岩损伤程度均处于安全范围内,即4 m以上的硐室间距便能保证硐室及岩柱的稳定,这与现场实际相符。研究成果对深埋矿山工程的灾害预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安庆铜矿深井通风系统优化及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传舟  卫明 《矿业快报》2006,25(9):49-50
安庆铜矿矿井通风具有多中段、多生产区域等特点,存在主井冬季结冻、主斜坡道反风、井下漏风严重、破碎硐室粉尘污染、主扇能耗大、风质合格率低、有效风量率低等问题,通过系统优化及新技术应用,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7.
销毁废弃爆破器材的爆炸硐室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用于销毁废弃爆破器材的爆炸硐室。该硐室位于某山区的采石场内,设计一次爆炸销毁能力为2t TNT当量。实际销毁作业表明,利用硐室爆炸销毁爆破器材较之露天爆炸的销毁作业,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警戒和安全防护,作业周期短,对环境破坏少,相对成本低。  相似文献   

18.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系统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孟磊  赵毅鑫  姜耀东  宋宜猛 《煤矿安全》2011,42(11):144-147
提出了建设由永久性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和移动式救生舱组成的相互独立却紧密结合井下避难硐室系统,辐射全部采矿活动区域以帮助井下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出了避难硐室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并阐述了3种类型避难所在实际矿井条件下的布置原则和结构形式,煤炭企业的避难硐室建设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某矿三水平防水闸门硐室实际工程条件为研究背景,采用工程类比与现场实测等方法,得出深井防水闸门硐室常见的支护问题,深入分析导致硐室支护失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深井防水闸门硐室高强稳定型锚网索支护技术,及安全施工工艺,并严格按措施实施,对加固后的防水闸门硐室表面位移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掌握硐室围岩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20.
赵明 《煤矿开采》2013,(3):25-29
提出了建立井下避难硐室的基本要求,并根据避难硐室的功能需求,提出了避难硐室的分类与对应性能。根据国内外建立避难硐室的先例,确定永久避难硐室防护系统由防水防爆密闭、气幕喷淋、供氧、降温除温(净化)、监测监控、动力以及其他辅助分系统组成。结合兰兴煤业实际案例,论述了避难硐室的建设流程,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分系统功能的参数,为避难硐室防护系统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及可靠数据,为矿井紧急避险系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