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1000 kV交流系统用棒形支柱瓷绝缘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国家发展1 000 kV特高压输变电网络的情况下,作为配电设备的关键产品-棒形支柱瓷绝缘子的国产化,是电瓷行业面临的主要任务。根据输变电系统对棒形支柱瓷绝缘子的技术要求,介绍了1 100 kV棒形支柱瓷绝缘子的设计、计算、制造、试验等试制情况。根据产品的使用特点,对瓷绝缘子配方进行了改进;同时,对1 100 kV棒形支柱瓷绝缘子的结构抗震稳定性进行了计算。试验结果表明,产品通过了所要求的定型试验。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1000kV交流输变电工程对高压支柱绝缘子和空心绝缘子技术参数的要求,综合分析国外成功的制造经验、技术参数、500kV运行经验及国内制造能力,提出了国内支柱瓷绝缘子和空心绝缘子在按Ⅲ级污秽等级设计中,额定机械弯曲破坏负荷为10kN和16kN的支柱瓷绝缘子的高度应在(10000~120000)mm之间,如受制造设备限制,高度至少不小于8800mm,主体直径为(280~320)mm,爬电距离为(27500~33275)mm,并且应在其瓷表面涂PRTV、RTV;空心绝缘子的长度为(11000~13000)mm,最低高度不应小于9600mm,主体直径为(900~1200)mm,爬电距离为(40000~50000)mm。阐述了空心复合绝缘子可以解决空心瓷绝缘子不能解决的污秽和机械强度问题,建议在我国1000kV交流输变电工程中大量使用。  相似文献   

3.
特高压交流1000kV瓷外套避雷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特高压交流1000 kV瓷外套避雷器的性能参数、结构及试验等情况。避雷器由五节元件串联组成,内部采用四柱电阻片并联结构,电阻片组间加装均流电极。对1000 kV避雷器抗震性能的模拟计算和试验,得到了1000 kV避雷器的机械设计结构。对1000 kV避雷器电位分布的模拟计算和测量,得到最大电位分布不均匀系数为9.6%,电流分布不均匀系数小于5%。研发的1 000 kV避雷器通过了0.2 g的抗震试验及63 kA的压力释放试验,已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4.
超、特高压直流棒形支柱瓷绝缘子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直流输电对绝缘子的防污秽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导致超、特高压直流棒形支柱瓷绝缘子的制造难度加大。根据超、特高压直流输变电系统对棒形支柱瓷绝缘子的技术要求,介绍了在瓷材料配方中引入工业氧化铝和调整K2O、Na2O的配比,开发出满足直流瓷绝缘子的瓷配方;选用高低参差不齐的深棱伞型,以提高防污性能,解决了生产过程中大直径毛坯的压制、成型、装烧等关键工艺问题;选用高强度水泥进行胶装,更好发挥瓷材料的强度;研究了直流瓷绝缘子污秽试验、特殊的电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国内超、特高压直流棒形支柱瓷绝缘子制造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基本可以满足超、特高压直流工程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分别对瓷芯复合支柱绝缘子和瓷支柱绝缘子在静力及地震动作用下进行计算,对比分析了两种绝缘子在静力及地震谱作用下的位移和应力。在相同外载作用下,±800 kV瓷芯复合支柱绝缘子和瓷支柱绝缘子的最大位移基本一致,瓷芯复合支柱绝缘子应力均匀变化,而瓷支柱绝缘子应力变化较大,瓷根部位置以及伞裙根部的应力值均大于70 MPa。  相似文献   

6.
特高压工程在电气、机械和运行可靠性方面对支柱绝缘子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从统计学角度提出产品强度设计与配合方面的一些新思路,分析了常规设计方法与笔者推荐的设计思路下瓷支柱绝缘子弯曲负荷试验时的损伤概率,提出:提高特高压瓷支柱绝缘子可靠性的关键是降低瓷材料的分散性;元件设计时,若瓷材料由于工艺等原因的限制分散性较大,可通过提高法兰和水泥胶装结构的强度提高元件可靠性;整柱设计时,非等裕度强度配合可以有效提高瓷支柱绝缘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1000kV交流输电线路用绝缘子技术关键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予  吴光亚  张锐 《电瓷避雷器》2006,(1):12-14,18
根据1000kV交流输电线路对绝缘子的技术要求,对我国现有的瓷、玻璃盘形悬式绝缘子和棒形悬式复合绝缘子的等级规格、电气特性和机械特性进行了分析;结合运行的要求指出特高压系统用的绝缘子应解决的关键技术是污秽问题,同时要完善和开发高吨位等级的各种大爬距的绝缘子;特高压绝缘子串的电位分布对绝缘子的性能影响应引起重视;除了执行GB/T1001-2003和GB/T19519,还应增加补充打击负荷试验(仅是普通型)、可见电晕电压试验、无线电干扰试验、工频电弧试验、机械振动试验和长串机械试验。  相似文献   

8.
吴旭涛  危鹏 《电瓷避雷器》2011,(6):11-14,20
分析表明,造成某变电站一支220 kV隔离开关支柱瓷绝缘子断裂的主要原因是制造质量不良,恶劣气象条件的作用和普通石英质瓷的特性则是此次断裂事故的诱因.超声探伤(爬波)检测对于发现支柱瓷绝缘子缺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怀疑存在机械性能缺陷的支柱瓷绝缘子,条件许可时,应通过机械破坏负荷试验以及孔隙性试验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9.
根据±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支持平波电抗器用支柱瓷绝缘子机械、电气、耐地震等性能的要求,较详细地介绍了±800kV直流系统中平波电抗器用支柱瓷绝缘子的产品设计、试制及试验等研制情况,支柱瓷绝缘子的污秽外绝缘设计,瓷外表面PRTV涂层的特点、优点,耐地震计算分析和性能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绝缘子的机械、电气等...  相似文献   

10.
对户外绝缘子电场分布的认识可加深了对其闪络特性的了解。用电场探头对支柱绝缘子干态和湿态交流电场进行了测量。法兰处的电晕使电场引向电晕区域介:改变了绝缘子的“电气几何形状”。实验结果和改变“电气几何形状”的电场计算相吻合。紫外线归相认同了电场测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1000kV特高压绝缘子运行特性研究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kV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中线路用盘形悬式瓷、玻璃和复合绝缘子的使用情况。分析研究了特高压绝缘子运行的积污、电气、机械和劣化等性能方面的情况,认为:应加强对特高压绝缘子积污特性、绝缘子直径对雨闪特性的影响,串形对绝缘子的机械特性影响,绝缘子运行的可靠性和劣化特性及机械振动特性的研究。建议待建特高压工程支柱绝缘子采用双柱并列式或三角锥式;及时开展盘形悬式瓷绝缘子劣化率、复合绝缘子憎水性和机械特性及钢脚腐蚀检测等工作。为制订1000kV特高压绝缘子相关运行规程和待建特高压工程绝缘子优化选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特高压交流架空线路用1000kV系列棒形悬式复合绝缘子的研究、设计及试验等情况。以硅橡胶为基料,进行了改性配制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伞套材料的耐电痕化和蚀损性能与分子量、硫化剂、填料及加工条件等有关,但填料对其影响最大;由两个复合元件组成的复合绝缘子对电场分布没有任何改善,同时元件连接处不加装均压环时,会引起局部的场强集中,尤其是由1/6和5/6两元件组合而成的复合绝缘子,故采用整体单只复合绝缘子比由两个元件组合而成的复合绝缘子好;均压环配置采用大、小均压环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绝缘子端部金具与硅橡胶复合界面处的电场分布,对防止电晕、电蚀,提高绝缘子运行可靠性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3.
800 kV无机粘接高压开关用瓷绝缘子是800 kV断路器和GIS出线套管的关键部件。根据800 kV断路器和GIS出线套管的技术要求,介绍了800 kV无机粘接开关用瓷绝缘子的设计、制造及试验等研制情况。针对毛坯挤制、修坯、干燥、烧成及粘接中的技术关键,提出了气氛控制、接口控制、研磨芯杆等工艺方案和措施。试验结果表明,产品通过了所要求的试验。  相似文献   

14.
郝秀清 《电瓷避雷器》2006,(4):13-14,17
对500kV户外耐污棒形瓷绝缘子主体杆径开裂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采用卧式淋釉法上釉上砂工艺,坯体受力复杂,对坯体的破坏较严重。采用悬挂式喷釉法上釉上砂工艺,制定了各项工艺参数,釉浆水分控制在30%~35%,坯体转速应为60r/min~80r/min,釉浆温度在60℃~90℃,坯体温度在40℃~60℃,釉层厚度为0.3 mm~0.5 mm,釉浆压力为0.3MPa~0.5MPa。消除了500kV户外耐污型棒形操作瓷绝缘子主体杆径开裂现象。  相似文献   

15.
肖广辉 《电瓷避雷器》2006,(1):19-20,22
瓷件下端开裂是造成220kV空心瓷绝缘子烧成过程中报废的最主要缺陷之一。生产实践表明,在满足产品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台阶的高度,可减少因收缩不同在台阶与主体结合部位产生的轴向剪切应力,有效地解决了下端开裂问题,使空心瓷绝缘子的瓷检合格率提高到92%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330 kV耐张复合绝缘子串的绝缘水平,通过电场分析,对绝缘子串不安装均压环、单独安装均压环或均压屏蔽环、同时安装均压环和均压屏蔽环以及加装一片xp-100瓷绝缘子等五种情况下的电场分布做了仿真计算。结果说明,均压屏蔽环对于降低绝缘子串连接区、连接金具、均压环及导线上的电场强度有显著作用,但其自身的电场强度却无法降低。在绝缘子串下端加装一片盘型悬式瓷绝缘子可有效降低均压屏蔽环上的电场强度,有助于提高绝缘子串的绝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