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以及GIS与MIS如何进行无缝结合,以此为基础,结合校园信息的特点,使用面向对象技术,提出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的模型,并给出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
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以及GIS与MIS如何进行无缝结合,以此为基础,结合校园信息的特点,使用面向对象技术,提出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的模型,并给出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IMAGIS 3D GIS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方法,介绍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原则和软件结构,并以学校为例,分析如何采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软件IMAGIS建立三维校园地理信息系统,对运用IMAGIS建立三维校园模型和三维场景的浏览等主要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校园管线系统是校园中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建立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的应用系统。本文首先对Java3D和VRML技术做了简要的介绍,然后就对基于Java3D和VRML的校园管线系统中导航功能实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将WebGIS技术应用于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对校园进行科学、有效的综合管理,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文章研究了在.NET环境下,基于SuperMap IS.NET进行校园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解决方案,并以徐州师范大学为例,对系统进行了具体设计和开发。  相似文献   

6.
将Delphi与MapInfo进行集成,提出了改进的Floyd算法,研究开发了校园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该软件提供了校园详细的地图信息,拥有多媒体功能,可以进行地图操作,分析查找特定范围内的目标,进行校园规划管理,准确查找两点间最短路径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基于组件对象模型的地理信息系统(SGIS)平台比大型的基于应用程序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具有小巧、灵活的优势。系统采用小巧快速、易于使用的GIS软件平台;系统开发环境,选择了高效的、完全支持ActiveX控件、对数据库也非常支持的应用,完全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编程环境,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加快系统的开发进度;用它能够开发出一流的用户界面,使系统易于使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能高效、直观、综合地管理空间和属性信息。它比单纯的基于属性数据库的管理信息系统具有更直观、信息容量更大的优点。结合实际给出了一个中等校园地理信息系统(SGIS)的实现方案,具体描述了其空间模型、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 ,剖析了其发展过程中一个崭新的方向———应用于设施管理 ,在此基础上大胆提出了将设施管理和大学校园的规划管理相结合 ,构建灵活高效的校园设施管理系统 ,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9.
针对校园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和可视化,在介绍系统的开发工具与平台的基础上,研究了校园系统数据模型的设计方法,并以宁德学院为例,建立了基于ArcEngine的校园地理信息系统,详细阐述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为数字校园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校园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实现校园信息化,用图形、图像、数字信息来表示校园各种空间及属性要素,可提供各种校园信息的查询、检索和必要的空间分析并输出相应的专题信息,为学院的发展、规划决策以及科学管理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1.
1 Introduction Land use is the complete set of biological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 which involve long-term or periodical land management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aims. Dynamic changes of land use essentially reflect the objective course that various categories of land use are being continually adjusted and planned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 velopment. Research on dynamic changes is condu- cive to understanding the reasons and mechanism of changes in land use. The …  相似文献   

12.
以图们市和稳城郡的1991、2000、2009年3期的TM影像为基本数据源,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采用分类回归树法(cART)对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并对这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结果进行了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991-2009年问,图们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剧烈,其中耕地增加最多,其次为建设用地;林地减少最多,水域和未利用地也都有所减少.图们市和稳城郡的土地利用/覆盖差异性以及变化差异性都较为显著,其中稳城郡的土地利用变化最为剧烈.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是这2个城市在这2个时期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其中人文因素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紧密相关,本文在国家尺度上,选择中国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将CO2排放纳入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函数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耦合协调度,在ArcGIS软件支持下,分析31个省市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 结果表明:(1)2004~2014年间,31省市区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指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指数整体上升,反映我国近年来,随着土地利用程度的提高,生态安全水平向良性趋势发展;(2)在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耦合度的空间分异上,西部地区的耦合度主要处在低水平耦合阶段和拮抗阶段,中部地区多在磨合阶段,高水平耦合阶段主要是东部沿海地区,体现了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耦合水平呈梯度空间分布;(3)从2004、2009和2014年的截面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省市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协调度属于中度协调耦合阶段的土地利用制约型,高度协调耦合区间的省市区数目减少,没有省市区处于极度协调耦合区间,说明我国各省市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协调发展水平还较低下. 研究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耦合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的土地合理、高效利用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住宅建筑施工初始能耗定量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住宅建筑生命周期能耗研究中,施工初始能耗的分析是必需的.以郑州地区的住宅建筑为例,定量分析了住宅建筑施工初始能耗的特征,结果表明:建筑材料总内含能量所占比例最大,建筑材料运输总能耗次之,现场施工过程总能耗最小;降低主要建筑材料的内含能量强度值和单位建筑面积内建筑材料的使用量,是降低施工初始能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征地拆迁是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工作,临时用地的使用管理尤为重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具体工程实践,剖析临时用地的报批、协议签署、使用、退还、复垦和返还等各个环节,探索临时用地管理的理论体系和技术规范,从而提出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为临时用地管理工作的更好开展提供决策支持,为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新郑市水资源相对匮乏,人均水资源量200 m3,属于十分严重的缺水地区。目前新郑市存在着一系列较严重的水资源问题,地下水超量开采、地表水污染严重,尤其生态环境用水量较小。针对新郑市地区特点,采用3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方案,应用定额法对不同规划年的需水量进行预测,结合可供水量和用水现状问题分析确定了较合理的方案。在满足生活和生产用水量的前提下,难以保证其生态用水安全,为此给出了一系列生态用水安全保障措施和建议,为新郑市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规划管理以及保障生态用水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钢铁企业均衡用氧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氧气使用的均衡程度,定义了用氧均衡度和用氧均衡状况图的概念,建立了企业氧气系统均衡用氧评价模型。理论分析和实例计算表明,用氧均衡状况图和用氧均锋度全面地反映了用氧均衡状况,利用均衡用氧评价模型及其软件可以快速地计算用氧均衡度指标,方便地画出用氧均衡状况图,为氧气发生系统和氧气用户的决策者提供满足氧气生产和使用要求的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特征和变化规律分析是区域规划的重要依据。在RS/GIS技术支持下,以云龙示范区2005和2010年2期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结合相关软件进行图像及数据的处理;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变化强度等指标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年间云龙示范区土地利用变化总量为48.61 hm2,增长3.26%;土地利用动态度差异明显,林地和水域面积维持稳定,但建设用地和耕地变化较大,土地利用变化强度为0.65。该结果可为区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数据支撑,也可为云龙示范区规划及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结合土地利用再谈交通需求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指出了传统交通需求预测方法的不足,分析了交通与土地利用的本质以及交通需求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土地利用与交通需求生成的相关关系模型,简化了传统方法的预测过程,并以咸宁为例,根据土地利用情况直接进行交通需求预测,较好反映了咸宁的交通需求情况,为把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规划相结合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