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经济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山西建筑》2006,32(10):231-232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从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几个方面对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分析,并与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和砖混结构住宅进行了对比,还分析了考虑使用面积和节能后这种结构体系的综合效益的变化,说明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较其他结构体系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由于它良好的各项性能在我国有了初步的发展,但造价偏高,又制约着它的进一步推广应用.结合北川县某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的建设,对其工程造价进行分析,与传统结构住宅体系进行了比较,得出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的工程造价构成特点.初步提出了降低造价对策,为该结构体系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采用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空间模型对多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首先对2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进行模态分析,并与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的实测周期、振型比较,二者吻合较好,验证了本文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接着分析3层~6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在不同地面加速度峰值下的结构响应,结果表明:结构的位...  相似文献   

4.
四、住宅钢结构(含钢结构及其和组合结构)体系 1、结构体系的构成 在住宅中采用的钢结构(含钢结构及其组合结构)体系主要分为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型钢结构和钢—混组合结构体系。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是采用螺栓、自攻螺栓、拉铆等(无焊接)冷连接方式,将壁厚小于3mm的薄壁型钢组装成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作为低层钢结构住宅建筑的重要形式之一,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式结构近年来在国外发展迅速,目前在国内市场上也有一定的应用.介绍新型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的体系、结构抗震和抗风性能及经济性,探讨该体系向多层建筑发展的可行性.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促进冷弯薄壁型钢房屋结构在我国推广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的抗震性能是进行该类结构体系推广应用的关键.本文基于ANSYS软件建立了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体系骨架的有限元模型,考虑了冷弯薄壁型钢构件及楼板等构件.分别分析了该结构体系在考虑设防烈度为7度、8度多遇地震组合下结构的弹性时程反应,以及结构在设防烈度为7度、8度罕遇地震组合下的弹塑性时...  相似文献   

7.
低层钢结构住宅建筑作为现代建筑的重要形式之一,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低层住宅体系在国外发展迅速,在此,对此结构住宅体系的组成、特点、经济性及其在国内工程应用的情况作了介绍,并在应用和发展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周伊利 《住宅科技》2012,32(2):18-23
冷弯薄壁型轻钢结构已应用于众多建筑工程实践,可适用于低层建筑、局部扩建工程和需要快速搭建的建筑等方面,这种结构还可以尝试在新农村住宅的建造。工业化"制造"轻钢结构,缩短了现场施工工期,减少劳动强度和时间,增加了建造的准确性,提高了建筑的完成度。通过实例解析冷弯薄壁型轻钢结构在建造过程中涉及的各种技术及构造做法,并对冷弯薄壁型轻钢结构进行技术评价,指出这种结构类型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9.
自攻螺钉以良好的连接性能在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中得到应用,为获得采用自攻螺钉连接的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节点的抗剪力学性能和失效模式,文中采用厚度为2mm的冷弯薄壁钢板和ST4.8、ST6.3自攻螺钉,共设计6组18个自攻螺钉抗剪试件,通过对比试验,分析影响自攻螺钉连接冷弯薄壁型钢板抗剪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自攻螺钉直径的增加和螺钉端距的变大对试验试件的抗剪性能和失效模式具有明显影响,试验为自攻螺钉在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中广泛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的组成、构造及其一系列优点,指出发展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适合中国国情发展,符合中国环保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归纳了在中国发展冷弯薄壁型钢房屋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低层冷弯薄壁型钢龙骨体系的抗震性能数值模拟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结合木龙骨结构体系抗震性能数值模拟的研究概况,着重介绍了LRCFSF体系的主要抗侧力单元——龙骨式复合墙体的几种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和对整体结构进行动力分析所采取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LRCFSF体系的抗震性能数值模拟研究工作尚需研究与解决的问题进...  相似文献   

12.
莱钢H型钢钢结构节能住宅建筑体系的开发和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钢结构住宅是促进钢材消费、促进住宅建设向产业化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我国钢结构住宅体系中比较成熟 的是低层别墅式住宅体系,但多高层钢结构住宅更适合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针对多高层钢结构住宅中现存的一些未 解决的问题,山东莱钢建设有限公司自主开发并研制了“H型钢钢结构节能住宅建筑体系”。本文简要介绍了该体系的 技术内容,包括建筑体系、结构体系、节能措施,最后还对该体系的综合经济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武胜  张素梅 《钢结构》2009,24(11):1-6
轻钢龙骨结构体系作为一种节能、环保、施工效率高的结构形式,近年来在住宅建筑中运用日益广泛。但由于钢材的高导热性,钢龙骨处极易形成热桥,导致墙体内表面温度低,容易结露。在严寒地区应用这种结构墙体,热桥现象更为突出,同时还会对人体造成较强的冷辐射,使人体感觉不舒适。因此,深入研究轻钢龙骨复合墙体的节能设计方法,对于在严寒地区推广应用这种结构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详细介绍轻钢龙骨复合墙体的两种常用节能设计方法(外保温法和轻钢龙骨腹板开孔法)和两类外墙传热性能的分析方法(数值方法和物理试验研究法),最后介绍轻钢龙骨复合墙体传热性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北美轻型钢结构住宅体系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细介绍了北关风格低层钢骨结构住宅的结构体系以及相配套的材料类别与性能,分析了其作为居住用房的适用性问题,以及作为较新的一种住宅体系所表现出的优越综合性能。对于在我国引用、消化、改进与推广这种住宅体系,促进住宅建设产业化发展的一系列规范、市场和政策问题也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现有的冷成型钢结构体系源于传统的木结构体系,在国外低层住宅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首先将该体系通过改进扩展为多层冷成型钢结构体系,并提出相应的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准则。在对多层冷成型钢结构一定简化的基础上,提出了结构整体及标准层有限元建模方法。该方法可以考虑连接件的间距和滑移影响,尽可能真实地反映了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工作性能。以6层住宅结构为例,利用本文有限元建模方法,分析了结构在风载以及地震作用下的抗侧性能,并给出设计建议。案例同时表明多层冷成型钢住宅结构具有类似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变形特点,即呈现反S型变形。此外,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多层冷成型钢住宅结构可以具有足够的抗侧刚度,结构墙板可以替代传统的支撑系统。  相似文献   

16.
合理利用太阳能资源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技术措施。为更合理的利用太阳能,运用Ecotect软件精确地对太阳辐射定量分析,建立太阳能辐射分析模型,对住宅建筑的设计方案进行模拟研究。根据建筑的功能特点以及周边区域的自然环境,建立分析模型,为建筑进一步深化设计以及施工提供可靠依据。以武汉蔡甸区一栋低层钢结构住宅为例,通过建筑场地太阳辐射、遮阳构件、光伏系统以及蓄热墙体的模拟分析,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并分析评价方案优化后的建筑采光及节能效果,为工程师在设计建造过程中提供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7.
钢结构住宅在原材料生产阶段、建造阶段、使用阶段、拆除及回收再利用阶段等整个生命周期具有显著的循环经济特征,符合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的要求,是我国住宅产业化最理想的住宅体系之一。该文紧密围绕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背景及发展现状,全面总结了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与国外的差距,系统梳理了钢结构住宅在我国产业化进程中面临的瓶颈问题,提出了我国发展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主要对策,可为我国发展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结合国内外已完成的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式复合墙体静力和动力试验研究成果,提出了冷弯薄壁型钢复合墙体的骨架曲线和恢复力模型。基于已经完成的屈服强度550 MPa高强超薄壁冷弯型钢足尺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对结构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性分析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反应谱法和弹性时程分析法;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分析可采用静力非线性(推覆)分析和非线性时程分析法。依据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基本规定,提出了低层冷弯薄壁型钢龙骨体系结构的抗震设计实用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吕臻  郭巧悦  陈光 《山西建筑》2007,33(28):98-99
从建筑形式、结构体系、制作施工、综合造价等方面对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用于民用住宅的独特优势进行了分析阐述,并对钢结构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论述,以适应当前住宅产业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Light gauge steel cassette wall construction is an interesting alternative to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of constructing light steel framing for low-rise buildings using wall studs.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this method of construction is shown to particular advantage when wall panels are subject to in-plane shear forces, which generally arise from wind loading but can also arise from seismic loading or mining subsidence. Some deficiencies in current design codes are noted. The paper also includes detailed consideration of the appropriate way to carry out the stressed skin (diaphragm) design of cassette walls with window and door open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