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陆杰  周卫峰 《网友世界》2013,(22):52-52
张家港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原名沙洲县。沙上地区面积约占张家港地区的三分之二,从南宋初期1127年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沙上地区历史的见证和沙上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沙上地区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因此,对沙上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研究和保护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众对文化需求的增加,将无形的非物质文化转换成具有传承意义的旅游文创产品,让非物质文化更符合新时代下的需求。赣南客家服饰于2021年被列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南客家传统服饰记录客家人迁徙历史、生活方式、精神向往,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文章以赣南客家传统服饰元素为切入点,一方面将赣南客家传统服饰非遗文化带入大众生活,另一方面在旅游文创产品中融入地域文化内涵,促进旅游文创产品形式多元化。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蕴涵着贵州各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贵州各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为了更好地发掘和保护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的数据挖掘,采用词云分析、聚类分析和可视化技术等,对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本数据进行处理,并提取有价值的关键文本信息,为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关中方言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但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关中方言文化专题网站,因此,基于Dreamweaver CS6等软件,通过搜集、采访、拍摄、录制等方式,以多媒体元素形式记录关中方言文化,设计并开发了"关中方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专题网站。该网站具有网站首页、方言概况、方言资源、保护与传承以及留言板等模块,实现了关中方言文化的信息化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5.
工艺美术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物质和文化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造型、色彩、装饰)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观。它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手工艺技巧制成的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艺术。在与现代市场经济结合的过程中,面临种种新的挑战,应该借助现代文化的发展理念和推进思路,透过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深入挖掘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增强工艺美术的传承性,有效提升工艺美术的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社会各界得到广泛关注,担负着文化传承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学生构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且实践程度不高。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时代责任感不强、高等 学校非物质文化教育缺乏系统化等是其重要成因。因此,可通过借鉴日本经验,通过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教育、建立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体系、构建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提高大学生社团实际运作质量与作用,以及政府提供一定就业优惠与补贴等促 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7.
潮汕抽纱业发展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潮汕抽纱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也是当今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兴衰反映出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命运。学术界对于潮汕抽纱萌芽阶段的研究相对缺乏,因此,加强对其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杰出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文明标志与精神支柱。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更是当今社会迫切面临的一项弘扬民族精神的重大工程。而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重要场所,本文章以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为例论述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优势以及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古琴作为中华民族乐器之一,其音域宽广,音色深沉而旷远,被视为太古遗音。它的遗存被赋予了一种灵力,既是文人雅士对追求文化、崇尚内在的表征,也是使人在历史文脉中获得人格培养和精神升华的方式之一。文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对古琴的艺术审美价值与传承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旨在探究兰考古琴的艺术特征与当代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寻兰考古琴的非遗传承与发展策略,并合理利用古法制作技艺与泡桐材质塑造兰考古琴艺术品牌,推动中国传统古琴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文创产业发展,从而实现兰考古琴艺术介入乡村全面振兴的非遗现代化传承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物质资源的极大丰富,近些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河北的武强年画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本考察报告是通过对武强年画的实地调研而形成的,资料来源于一些真实而鲜活的乡野内容,旨在促进年画的发展和对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引起各界对其创新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之难归根结底是因为维持原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环境与发展趋势不合。在新的媒体时代里民间工艺美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最大弊端就是封闭性和保守性,缺少创新性,在面临没有文化认同感、实用性下降等挑战时,被逐渐边缘化。但通过体验、获得基于自身认知的文化观念,使传承不断层,让传统民间美术在未来有更多的发展可能,是我们对民间美术数字化传承的期望。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是中华文化的灿烂宝库之外,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精神财富、我国作为文化大国、戏曲大国,拥有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中的一种。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就在于秦腔,为此需要强有力的传承与这类作品和保护知识产权,并加强对沿线地区的文化互通与凝聚文化共识。  相似文献   

13.
天津泥人张彩塑在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享有较高知名度。文章旨在研究泥人张彩塑的传承和发展,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丰富民间传统文化传承的多样性。通过分析泥人张彩塑的现状,将其传承和发展的优势与国内惠山泥人和大吴泥塑作对比,找出泥人张彩塑契合当代社会的发展模式,提出泥人张彩塑传承当代文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世代代劳动人民长期从事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反映载体,具有极强的人民性和社会性。在当今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推进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文艺创作当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民性和社会性,在传统性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使之具有时代性。  相似文献   

15.
南京绒花几经起伏,濒临绝迹。直到2006年,南京绒花传统制作工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传统手工艺复兴潮的到来,绒花又一次出现在大众审美视野下,并受到很多人的青睐。南京绒花是以天然蚕丝为原材料制作的传统手工艺品,多用于礼仪装饰、民俗节事及日常生活之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南京绒花在当下生活审美应用中流行回转,这充分说明本体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以及传承价值。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南京绒花的传承面临困境,时代价值也不断发生多向转变。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南京绒花的历史脉络和传承线索,运用实地调研数据图像的综合方法,探索南京绒花在时代价值转型下的转型面貌特征变体,并总结了南京绒花的新型创意产业的路径现象,更进一步证明南京绒花的文化存续与现代传承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两会上就大运河文化带做出"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重要批示以来,关于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话题在政界、学界和民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这标志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拉开了序幕并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文章在此背景下,以大运河文化带城市之一山东枣庄台儿庄古城为研究对象,旨在探寻一条可以将设计力量与文化资源相融合的路径,探讨如何创作一系列兼具文化、创意、实用价值的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并以此为载体宣传大运河文化遗产,在提升民众旅游体验、加强游客关注度、树立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的同时,吸引全民关注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将其所承载的历史价值、文化遗产、地域文化、民族精神价值传播开来,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7.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非遗的建档保护日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对天津市级(省级)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津派花丝镶嵌技艺"的现状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田野调查并进行了SWOT分析,发现其在传承和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并对传统技艺类非遗的建档原则、范围、保护策略进行论述,以期能为非遗建档和教学传承保护提供路线参考。  相似文献   

18.
当前动画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具视觉呈现与交互的动画在其应用领域上更广泛、更便捷,其中动画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动画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秦淮灯会已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文章研究其发展历程以及各式扎灯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并据此进行再创作,以技术创新和艺术实现为主旨,力图呈现秦淮灯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将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产品创意设计有机结合,将传统的艺术形式用现代化的创意设计手段进行重新诠释。积极探索天津文化遗产设计的核心原则、设计方法,从而将产品的精神内涵、工艺流程等方面深度融入作品设计中,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传承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城市雕塑作为一种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处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之中,除具有审美价值之外,还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反应一个城市的内涵和精神气质,是艺术地记录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文章主要从当代城雕的传承和创新角度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传承与创新的结合点,传承中主要包括雕塑的历史文化传承和表现手法的传承,在创新中主要从多元素结合创造城,从而促进我国城市雕塑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