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压电网在电压过零点附近或过渡电阻较大的情形下发生故障时,产生的故障暂态信号微弱,衰减明显,波头检测困难,传统故障测距方法易失效.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考虑故障暂态信号衰减特性的分布式行波测距方法.首先,根据电流行波随传输距离的指数衰减规律,确定电流行波测量单元的最大布置间距;其次,基于电流行波首波头各频率分量幅值衰减特征,利用故障区间和非故障区间两端频率分量幅值比差异实现故障区间辨识;最后,基于故障区间两侧3个测点的电流行波到达时刻进行故障精确定位.在PSCAD/EMTDC中建立IEEE 30节点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受故障类型、电阻、初相角影响小,且定位精度高、可靠性好.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暂态零序电流的特点,给出了利用故障线路与非故障线路暂态零序电流变化率差异的选线判据,提出了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的暂态零序电流变化率方法.该方法不受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电压初相角、过渡电阻的影响,故障判别准确,选线灵敏度高,算法简单,实用性强.最后用Matlab中建立的小电流接地系统仿真模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一种交流采样相角测量的实时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力系统电压与电流之间相角是电力系统实时监控中的一项重要的测量参数。为了能实时地对电力系统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角进行测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压、电流交流采样值的新算法。该算法具有计算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以8098单片微机为核心组成的一种新型智能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叙述了控制咕嘟我功电流和功率因数的确定方法以及电容器的接法,给出了相角、电压和电流测量及输出回路的硬件结构,同时了电包括初始化、采样、计算和启动监视定量器等功能的软件设计。该控制器可按设定实现实时切换  相似文献   

5.
对距离保护的测量元件的性能受到内部回路(如电压回路和记忆回路)影响时的特性变化情况作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设计一个函数发生电路,使测量电容的放电曲线在频率测量范围内逼近f=1/T的双曲线关系,则可以用测量电容上的电压值表示频率值。  相似文献   

7.
用谐波分析法进行介损测量时,很容易受到系统频率波动的影响,从而降低测量的准确度.提出一种介损测量新方法,可有效消除信号初相角的差异和频谱泄漏的影响.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介损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matlab中的sumilink电力系统仿真模块,搭建了一个单机无穷大系统,设置短路故障并采取电力系统稳性措施,通过仿真系统输出相角、电压、转速的波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电力系统稳定器、快速切除故障、故障限流器、能够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一种符合电力系统动态频率变化的软件测量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电力系统频率暂态变化规律和算法误差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富氏滤波的动态频率测量算法,仿真计算表明这种算法有效地提高了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0.
为减小切换瞬间电压和频率的暂态波动,提出了基于控制器状态跟随的微电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进入孤岛状态后,储能装置逆变器的控制方式由PQ控制转变为V/f控制,切换前使V/f控制器随时跟随PQ控制器的输出,避免切换瞬间控制器输出状态的跳变.在DIg SILENT Power Factory软件平台建立含光伏单元和蓄电池的微电网模型,仿真微电网由并网模式转为孤岛模式运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切换过程中电压和频率的波动,减小暂态过程对电网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新方法.该方法以故障发生时刻暂态零序电流斜率突变量为特征量,求取出各条线路综合相关系数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判据阈值(包括母线阈值和分支阈值)与判据系数(包括母线系数和分支系数)两类概念,通过比较系数与阈值的大小可构成一种新颖的选线方法.大量仿真表明,该方法在不同电压初相角、不同接地电阻情况下,均能准确判定出故障母线或故障分支线路,并且该方法具有选线准确、可靠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研制应用于高温超导脉冲特性研究的大电流脉冲实验装置,装置由充电回路、放电回路、测量系统、保护装置和控制回路组成.利用电容器储能,通过电感放电形成LC振荡回路,放电回路中利用二极管使通过试验样品的电流为单向脉冲电流,通过改变电容器储能电压、电感、电容参数,负载上可获得不同幅值、脉宽、频率的脉冲或振荡电流.装置试验达到要求,为超导装置失超与脉冲特性研究创造了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介绍了一种电力参数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以 89C5 1单片微机为核心 ,能进行两相电压间、两相电流间的相位差 ,电压与电流的CosΦ及频率f的自动测试 ,并具有记忆及打印功能  相似文献   

14.
小电流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特征易受高接地过渡电阻、小初相角等弱故障条件影响而导致选线准确率低。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希尔伯特黄变换—随机森林(improved Hilbert-Huang transform-random forest,IHHT-RF)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首先,提取每条线路在故障发生时的电流暂态信号,通过IHHT提取纯净的暂态电气量,构造标准差、能量熵和幅值畸变度3类特征向量;然后,将特征向量输入RF分类器建立故障选线模型,把故障选线问题转化为二分类问题;最后,将测量数据输入RF分类器中得出分类结果,实现故障线路的自动识别。仿真结果表明,该选线方法综合利用暂态信号的幅值、频率和能量等特征信息,不受弱故障条件、馈线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能有效提高故障选线的准确率,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单相接地故障暂态电流方向选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理论分析和大量6kV模拟实验验证,得到了电孤接地故障时暂态零序电压和电流的特征:1)零序电压和各馈线零序电流暂态分量的频率主要与变压器漏抗、电网对地电容和相间电容有关,与中性点接地方式无关;2)故障线路与非故障线路的零序暂态电流的频率、衰减速度等特性是相同的.非故障线路零序暂态电流的大小与本线路对地电容的大小呈正比,而故障线路零序暂态电流等于所有非故障线路零序暂态电流之和,方向相反;3)单相接地故障发生在相电压最大值附近时,暂态零序电流最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能在单片机上实现并满足在线实时选线计算需要的单相接地故障暂态电流方向选线算法.经挂网运行证明,所提算法对电孤接地故障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间谐波的注入会导致电压的均方根值和峰值发生波动从而引起闪变,基于调幅波模型的闪变检测模型的测量精度较差。提出一种基于谱估计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的间谐波闪变检测方法。首先,通过比值法确定电压信号中不同频率分量的个数,再利用谱估计算法确定各分量的准确频率;然后,利用粒子群算法确定各个分量的幅值和相角,计算间谐波闪变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调幅波闪变信号和间谐波闪变信号,以及两者的混合闪变信号,均能快速准确地检测间谐波参数并计算闪变值。  相似文献   

17.
一种模拟发电机组自动同期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发电机组自动同期的基本条件的基础上,阐述一种基于Intcl80C195单片机的模拟发电机组自动同期装置。详细介绍实现电压、频率、相角差三个同期条件的检测方法,给出了装置的硬件电路原理及实现检测和自动并列过程的程序流程。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电压-频率下垂控制中存在复杂的多重反馈环路和较大的频率偏差,采用相角下垂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小频率偏差但会影响有功分配的准确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磁链-相角下垂的新型有功负荷分配控制策略。首先,推导了基于虚拟磁链的相角下垂控制方法。然后,分析了磁链-相角下垂控制中影响有功分配的因素,进而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有功负荷分配控制方案。该方案在不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通过加入补偿控制使并联逆变器按照其额定容量实现准确分配。最后,在一个具有并联逆变器的微网模型中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能同时实现有功功率的准确分配和频率的零偏差,并且该策略采用直接磁链控制取代了传统的多重反馈环路,控制简单,动静态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电力系统暂态扰动信号的精确识别,针对暂态扰动信号的非线性、不规则性和突变性特点,采用局部均值分解(local mean decomposition,LMD)法检测电力系统暂态扰动;并用LMD法分析了电压暂降、电压暂升、电压中断、振荡暂态、脉冲暂态、频率偏移、谐波加电压暂升信号以及某智能变电站采集的实际扰动信号等典型扰动;同时与希尔伯特-黄变换(HHT)法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用LMD法检测电力系统的暂态扰动信号是有效的,且在定位精度、运算速度方面比HHT法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的电能测量系统中,一般采取8051、80C196等普通单片机作为核心部件,无法进行实时高速采样和实时处理。为了满足现代电力系统的新要求,本装置研制使用TI公司的TMS320C5402 DSP芯片作MPU,AT89C52作MCU,CPLD——EPM7192E完成所有时序的产生及逻辑的控制,并采用一种新的相角测量方法,从而能实时提供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频率等电能计量的基本参数,并能实时进行谐波分析,完成负载的性质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