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平  方杰  周志  许鑫  张经通 《机械强度》2020,42(3):688-693
拨叉作为汽车变速箱换挡关键的零件之一,其寿命直接影响变速箱的性能。以某手动变速箱换挡拨叉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拨叉的疲劳应力,采用动力学仿真软件获取拨叉的载荷谱。提出一种基于GL规范拟合材料S-N曲线与Goodman平均应力修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拨叉的疲劳寿命分析。疲劳试验机的试验结果表明,二者破坏的位置与疲劳寿命基本一致,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为后续此类拨叉结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依据,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换挡系统是变速箱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拨叉是换挡系统中的主要零部件之一,拨叉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换挡系统的性能.通过有限元法对拨叉进行分析,提出了变形、应力和左右叉脚支反力误差等评价指标,并基于这些评价指标对拨叉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拨叉应力为103 MPa,最大位移为0.29 mm,两边叉脚误差为4%,均满足评价...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提升电动车用两挡AMT(Automate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换挡性能为目标,通过对执行机构的优化设计实现快速、平顺及准确换挡,确定了换挡时间、拨叉移动加速度、接合套位移误差作为换挡性能评价的量化指标。电动换挡执行机构由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由蜗轮蜗杆、凸轮及拨叉同步器组成。机构设计的创新点在于根据换挡要求将分段的凸轮凹槽轮廓设计成了高阶可导的光滑曲线,可显著提升换挡过程的平顺性。为验证设计的执行机构的性能,本文根据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下进行了换挡过程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执行机构拨叉轴向速度光滑可导,完成换挡(包含摘挡与挂挡)总时间约1.5s,理论上换挡完成接合套位移误差为零,而未优化的机构会产生换挡冲击。  相似文献   

4.
叉车变速箱换挡过位的原因及结构改进宝鸡叉车厂李凤祥,王军伟,刘元和小吨位叉车变速箱换挡拨叉轴工作结构如图1所示。换挡时,拨叉轴4左右移动,靠弹簧2压迫钢球3限位,操纵用力稍大,常常出现Ⅰ、Ⅱ挡过位现象,即拨叉轴到挡位后仍有一定量的过行程。由于换挡过位...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5t电动装载机变速箱换挡由于拨叉变形,导致脱挡、挂不上挡故障,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提出对换挡拨叉进行加强和输出轴总成进行优化。经实际工况验证,优化后的装载机故障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在实际的开发制造中,为了很好的保证汽车的变速器拨叉能够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在汽车正常行驶中能够平顺换挡以及行车安全,本文使用CATIA对某微型车的变速器拨叉建立了简化的三维模型。采用Hypermesh软件,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变速器拨叉模型进行模态分析、静力学分析及优化分析。根据优化分析结果的提出了优化方案,将拨叉与拨叉轴安装孔的部位加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拨叉在变速箱换档机构中的结构特点和各种拨叉处理工艺,分析和初步验证了采用尼龙66材料嵌块的拨叉设计在变速箱换档拨叉摩擦表面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1 几种换挡技术的特点 1.1 换挡型式 拖拉机变速箱的换挡型式有滑动齿轮、啮合套、同步器和带负载换挡等. (1)滑动齿轮换挡.滑动齿轮换挡是通过驾驶员操纵变速杆带动变速箱中的拨叉,拨动传动轴上的滑动齿轮,由齿轮带动传动轴转动,用不同齿轮副的配比,实现速度变化.因技术和结构简单,被很多大中小功率的拖拉机采用.  相似文献   

9.
适用于丘陵山区的收获机田间作业时经常转向和驻车,变速器拨叉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才能保证收获机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通过分析拨叉在收获机转向和驻车过程的工作原理和要求,进行了拨叉结构的初步设计。根据拨叉工作的边界条件和载荷,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计算了拨叉完全制动过程中的最大应力和总变形,结果发现拨叉的危险截面发生在拨叉轴与拱形结构的连接处,强度和刚度都不能满足要求。提出了改善拨叉拱形结构的尺寸及危险截面处的过渡关系的改进方案,在同样的边界条件和载荷情况下,对最终改进后的拨叉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拨叉危险截面的最大应力降低了45%,总变形量减少了39%,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
变速箱同步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万里  赵巍  粟斌 《机械传动》2012,(8):128-132
为了避免变速箱在换挡时产生齿轮冲击和提高换挡的平顺性,改善和提高变速箱同步器的性能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通过对同步器主要技术参数进行分析,提出了当前改善和提高同步器性能的主要研究方向。根据主要研究方向,讨论了同步器在结构优化设计、同步环摩擦材料以及与润滑油兼容性方面的发展现状、相关方法和影响因素,并展望了同步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