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降雨条件下岩溶槽谷泉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示踪试验判断岩溶含水介质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观测降雨条件下姜家泉泉水的电导率、pH值、水温、泉口实时水位、降雨量以及降雨的pH值、钙离子浓度、电导率和计算出的泉水方解石饱和指数及CO2分压,分析了降雨条件下岩溶槽谷泉水文地球化学行为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以管道为主的岩溶含水介质槽谷中,泉水水位随降雨暴涨暴落,其水温、电导率、pH值、方解石饱和指数和CO2分压对降雨响应迅速,能敏锐地感应和反馈环境的变化。酸雨将可能引起泉水pH值的降低和电导率的升高,因而应重视酸雨对岩溶泉水文地球化学行为和岩溶含水介质演化过程的影响。降雨期间雨水将地表土壤带入地下河,引起泉水浊度的升高,表明此时泉水可能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解译岩溶关键带水文动态变化规律对进一步认识岩溶水循环机制及岩溶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典型岩溶区昆明市阿子营乡黄龙泉域的大气降水、不同类型洞穴滴水、泉水等逐周连续监测的水文气象数据,运用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完全调节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等指标和时间序列法揭示岩溶区降水→洞穴滴水→泉水的年内水文动态变化特征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完全调节系数、集中度总体呈降水→洞穴滴水→泉水垂直递减,其中敏感性滴水≤稳定性滴水<季节性滴水;泉水水位、洞穴滴水的集中期比降水滞后约2个月。泉水水位、洞穴滴水对降水响应的滞后时间为敏感性滴水<泉水水位≤季节性滴水<稳定性滴水。岩溶关键带水具有丰、枯期交替的季节性特征和降水→洞穴滴水→泉水垂直运移的水文分带性,黄龙泉由点状、线状、面状等多种方式补给,为季节性波动大的常流岩溶泉。  相似文献   

3.
天桥泉域岩溶水水资源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桥泉域内泉水出露于黄河河道,泉水流量较大,对黄河水起一定的补充作用,文中就泉域岩溶水基本特征、水资源量等进行了评价,为保护和开发泉域岩溶水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多年来的勘测、研究资料,分析娘子关泉岩溶水的水动力特征以及岩溶水的补、排规律,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泉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山西是我国北方岩溶泉水最多的省份之一,岩溶泉水因其泉域调节能力强、集中出露、水量稳定。水质优良而成为山西宝贵的水资源。据统计,天然状态下全省流量大于0.01m3/s的岩溶泉共257处,多年平均总流量37.31亿m3(118.33m3/s)。其中岩溶大泉18处,多年平均流量为31.4亿m3(99.65m3/S),占泉水总量的84.2%,占全省1956年至1979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22.1%。1泉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岩溶泉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迅速提高,全省的岩溶水已利用近10亿m3,占到岩溶泉水资源总…  相似文献   

6.
郭庄泉流量衰减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了郭庄泉流量衰减的主要原因是岩溶地下水开采量不断增大 ,降雨量减小 ,以及由于开采下组煤 ,大量抽排岩溶地下水。指出只有控制岩溶水开采 ,调整产业结构 ,开展采矿排水利用研究 ,关闭严重破坏岩溶泉的矿井 ,人工增大岩溶地下水补给量 ,才能保护好郭庄泉水资源。  相似文献   

7.
郭庄泉是一岩溶大泉,1990年以来泉水流量急剧衰减,分析了影响泉水流量的各种因素,针对性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涞源岩溶地下水系统泉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涞源泉泉域是一个全封闭式泉排型岩溶水系统,泉水利用对当地工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涞源岩溶地下水系统特征分析,利用地表水系列资料,采用基流分割法、相关系数法等,计算出泉水量系列资料.由降水补给地下水,再以泉水的形式排泄,在此过程中使水量在时间上滞后,而且水量趋于平稳,泉水量年极值比为7.33,变差系数为0.34,年内分配变化幅度平缓.由降水—入渗—地下径流—泉水排出的过程,水资源经过地下岩溶调节作用,有利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且对水质也起到净化作用.研究和分析岩溶地下水径流量变化特征,为合理利用泉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柳林泉水的基本情况,柳林泉岩溶地下水在吕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心的重要地位,指出了在泉水开发利用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辛安泉是山西省第二岩溶大泉,泉水多年平均流量为9。61m/s,水量丰沛,水质优良,在严重缺水的山西省得天独厚,是长治市城市生活和大型工业企业的首选供水水源。但是,由于泉水出露于省境附近,低水高用,供水成本较高,长期以来泉水的实际利用率较低。为了使优质宝贵的岩溶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以促进泉域内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岩溶水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依法管理,加强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泉域岩溶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1.1泉域岩溶水资源量辛安泉出露于长治市的潞城、平顺、黎城三县(市)交界处的浊漳河河谷,…  相似文献   

11.
卧虎山水库对济南泉水影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计算了卧虎山水库建成运行后对其下游济南泉域岩溶水补给量的影响,包括河道水文特征变化对地下水补给量的影响、水库灌区农业灌溉对地下水补给量的影响、利用水库放水进行人工回灌对地下水的影响;进一步分析计算了卧虎山水库对济南泉水流量的影响程度: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卧虎山水库的拦蓄运行使四大泉群的泉流量削减了11.8%。  相似文献   

12.
柳林泉岩溶地下水是吕梁地区离柳矿区的主要水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规模日益扩大 ,欲有效发挥岩溶地下水的最大效益 ,必须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根据柳林泉岩溶地下水现状 ,就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岩溶地下水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3.
娘子关泉域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深入调查山西省娘子关泉域岩溶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了岩溶水位逐年下降 ,泉水流量减少 ,水质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原因是由于煤矿开采、工业用水及废水的不达标排放、农业灌溉及农药化肥的使用。制定了泉域岩溶水质和水量的保护管理目标 ,指出只有依法保护泉域岩溶水资源 ,控制岩溶水位下降及泉流量减少 ,加强污染源的综合治理 ,推行清洁生产 ,完善泉域水资源的监测网络系统 ,才能实现岩溶泉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野外专题研究,采用岩溶泉点统计、水文调查与岩性组合、地质构造分析相结合的手段,查清了区域构造及其次生裂隙、断层对地下水的影响,由此揭示出岩溶暗河系统的发育规律及地下水的流向,为后续勘察设计工作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根据郭庄泉1956年~2000年的观测资料,建立了郭庄泉流量的动态模型,通过分析模型,得出大气降水对1980年前的泉流量变化具有控制作用,而岩溶水开采量迅速上升,则是1980年后泉流量不断衰减的重要原因。最后对泉域岩溶水的保护利用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晋祠泉域为例,在泉域驱动因素的基础上,将泉域岩溶水系统概化为一个多输入-双输出的系统,输入项为当年及前7 a的降水、岩溶水开采量和采煤排水量;输出项为晋祠泉总排泄量,即出流量和侧排量。然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BP神经网络2种随机模型,建立泉域各输出项与各输入项的关系,再假定无岩溶水开采和无采煤排水2种情景,在这2种情景下模拟泉域的排泄量,对比分析采煤和岩溶水开采对晋祠泉出流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1956—1994年多年平均条件下,岩溶水开采后晋祠泉排泄量减少0.42 m3/s,采煤排水后出流量减少0.23 m3/s,人类开采使总排泄量减少0.65 m3/s;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1956—1994年多年平均条件下,岩溶水开采后泉域排泄量减少0.30 m3/s,采煤排水后出流量减少0.27 m3/s,人类开采使总排泄量减少0.65 m3/s。20世纪80年代后采煤活动加剧,2种随机模型均反映出采煤排水对泉域有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北方岩溶大泉是集自然、文化和旅游等多种属性的重要自然资源,对北方岩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精确预测岩溶泉的动态变化趋势,为岩溶泉资源保护提供支撑,基于2016-2018年趵突泉泉域的大气降水量、岩溶水开采量、人工生态补源量等数据,分别构建了6种BP神经网络以及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评价了不同预测模型对趵突泉水位的预测效果。研究表明:与BP神经网络相比,将GA算法得到的权值和阈值作为BP神经网络初始值可以很好地提高神经网络预测的稳定性,同时可以大大减少神经网络迭代次数,从而节省大量的计算成本;采用Levenberg-Marquardt训练方法的GA-BP(LM)网络模型具有稳定性高、计算成本低、预测误差小的特征,更适用于岩溶泉水位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