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参数的计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涉及到一系列诸如导线及铁塔选型、直流极间距与对地高度的优化等技术问题.提出如何准确计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参数。为设计和运行提供借鉴参考。研究围绕合成电场、磁场、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等电磁环境参数,通过对不同杆塔和导线型式进行计算,得出了满足相应标准的导线型式和对地高度。  相似文献   

2.
电力简讯     
《电力与能源》2012,(3):202+206+212+291
哈密南-郑州、新疆-西北主网联网工程全面启动据《中国电力新闻网》2012年5月13日报道:哈密南-郑州±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新疆-西北主网联网750kV第二通道工程开工仪式在新疆举行。两项工程建成后,将形成1 000万kW的输电能力,显著提升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能力,成为联接西部边疆与中原地区的"电力丝绸之路",形成"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的新格局。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工程起点哈密南部能源基地,落点河南郑州,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六省(区),线路全长2 210km,工程投资233.9亿元;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750kV第二通道工程  相似文献   

3.
以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为背景,列举了电信线路危险影响防护设计中相关参数选取、各种图表查阅、计算公式使用、确定允许值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黄庆锦 《电力与能源》2012,(3):296-297,301
针对锦屏—苏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在包夹段张力放线过程中会引发较高感应电问题,通过建立相应感应电模型,按锦苏线两极导线分别悬空2m和28m仿真计算,得出导线B悬空2m时对地感应电压为5.032kV,悬空28m时对地感应电压为55.436kV。结合±800kV锦苏线工程的施工特点和以往专用接地工器具的使用经验,制定了放线时防感应电的技术措施和操作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力地保证了张力放线过程中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为更准确地计算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合成场强,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了±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标称电场,在有限元法中引入无限元边界,突破了有限元法计算闭域问题的局限,将计算场域有效地扩展到无穷远处,进而总结了美国EPRI提出的经验公式,计算了线路下方合成场强,并结合环境及大气条件对电晕放电的影响,分析了地面合成场强随导线表面状况、湿度、气压和海拔高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合理、可行,且具有较高精度,可为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和运行提供参考;直流输电线路合成场强计算不可忽略环境及大气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7月31日,世界上首台交流网侧接入750kV的800kV特高压换流变压器通过了全部型式试验项目,标志着灵州—绍兴±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关键设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为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发展确立了新的高度。灵州—绍兴±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送端灵州换流站直接接入750kV交流系统,需要研发交流侧750kV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阀组解、闭锁顺序控制策略的复杂性,以±800kV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楚雄换流站为例,探讨了±800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阀组解、闭锁顺序控制策略,分析了阀组之间配合时的解、闭锁原理,尤其重点分析了解锁单极第2个阀组和闭锁单极第1个阀组的原理及在站间通信丢失的情况下阀组间的解、闭锁顺序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的成功应用对后续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极间距离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最大合成电场强度、最大离子流密度、无线电干扰、可听噪声等电磁环境参数随线路极间距离的变化规律,得出目前的±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22 m极间距离具备优化空间,然后基于电磁环境、空气间隙、V串夹角、塔头布置等多方面因素的优化,将极间距离由传统22 m优化至19 m,并论述了极间距离优化的巨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12月31日,我国自主设计建设的世界首个±1 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昌吉—古泉±1 100kV特高压工程成功启动全压送电。该工程于2016年1月开工建设,起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换流站、止于安徽宣城市古泉换流站,途经甘肃、宁夏、陕西、河南;线路全长3 293km,额定电压±1 100kV,输电容量1 200万k W,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输电工程,是国际高压  相似文献   

10.
±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 参数控制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长距离、大容量输电时,特高压直流输电能够有效地节省线路走廊、有助于改善网络结构,实现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总结了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就如何规范±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环境行为,围绕电场、磁场、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等电磁环境参数进行研究,提出了环境参数的控制指标:以30kVhn作为直流输电线路下方最大地面合成场强的控制指标;25kV/m作为邻近民房的最大合成场强的控制指标;以好天气下58dB(μV/m)为距极导线投影外侧20m处0.5MHz的无线电干扰电平的控制指标;L50=50dB(A)为线路可听噪声设计控制指标,人口密集区以L50=45dB(A)校核。  相似文献   

11.
摘要: 溪洛渡—浙西±800 kV直流输电工程试运行期间,浙西换流站受端电网的很多变压器出现了直流偏磁问题,其同时发生地磁扰动(GMD)的地磁感应电流(GIC)直流偏磁的安全风险需要研究。针对溪洛渡—浙西±800 kV直流输电工程的受端电网,建立了浙西电网和金华换流站的GIC计算模型,运用节点导纳矩阵法计算了浙西电网GIC;根据溪洛渡—浙西直流输电试运行期间-500 A接地极入地电流的测试数据,计算分析了GMD和接地极共同作用下浙西电网的偏磁电流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浙西电网安装直流偏磁抑制装置的容量,不能满足消除GMD和接地极共同作用的需要,建议根据中科院和中国气象局空间天气事件的预报,避开有太阳剧烈活动的时间安排检修或调试,避免抑制装置发生过载的问题,保障浙西电网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向—上±800 kV输电工程与舟白机场及信标台间距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重庆舟白机场及多普勒全向信标台的特点,分析了向—上±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相关塔位与机场净空保护间距、全向信标台场地保护间距的要求,并对有源干扰进行了评估,得出输电线路相关塔位需要限制铁塔高度,并在实际工程中实施。  相似文献   

13.
导线选型是±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设计中的关键课题之一,对工程造价和安全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载流量、电场强度、离子流密度、无线电干扰、可听噪声5个方面分析了导线的电学特性;从过载能力、弧垂特性、荷载情况等方面比较了导线的机械特性;总结以往工程经验,分析了导线的经济电流密度和经济性,为今后工程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12月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建设上海庙—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该工程途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6省(区),新建上海庙、临沂2座±800kV换流站,新增换流容量2 000万kW;新建上海庙—临沂±800kV直流线路1 238km;工程动态投资221亿元,是2015年国家电网公司获得核准的第6项特高压工程。目前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交四直"工程全部获得核准。同时,作为落点经济大省山东的首个特高压直流工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雷击是造成±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的首要原因,开展输电线路防雷评估对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方法  文章依托我国某在建±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根据工程设计使用条件选用导、地线型,通过沿线各海拔、气象区分布塔型数量,确定了主力杆塔;综合沿线各塔位地面倾角、土壤电阻率、雷暴日、气象区等分布比例,评估了全线耐雷性能,并针对工程雷电特性,提出了具体的防雷优化措施,此外,还对比了电气几何模型(EGM)法中关于地形考虑的2种方法间的计算差异。  结果  计算结果表明:工程综合雷击闪络率不满足设计参考值要求,全线以绕击防护为主,沿线雷暴日与杆塔正极侧的地形条件是防雷关键影响因素。  结论  将全线位于C级及以上多雷区,山区正极侧地面倾角≥25°的杆塔保护角采用?15°设计后,可满足雷击闪络率不大于0.10次/(100 km·a·40 d)的防雷要求,经分析对比邻近已投运±800 kV线路的耐雷性能与实际运行数据,论述了文章计算方法及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正>6月3日,酒泉—湖南±8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简称"酒泉—湖南工程")开工。酒泉—湖南工程途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5省(市),新建酒泉、湘潭2座换流站,换流容量16 000 MW,线路全长2 383km,工程动态投资262亿元,于2015年5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计划于2017年建成投运,是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重点推进的"西电东送"项目,是目前世界上送电距离最长的特高压输电工程,也是重点服务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送出的跨区输电通道。工  相似文献   

17.
由于1000kV、±8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建设材料及工器具较以往工程重量和尺寸都大大增加,传统山区运输方法运输效率低,安全性差,已不适应特高压电网的建设。针对以上问题,推荐了新型的双线循环式索道技术,全面地介绍了其设计和使用情况,并通过工程实际对其进行完善。结果表明,新型的双线循环式索道技术克服了传统运输的弊端,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满足了特高压大电网的建设需求。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底,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直流输电线路第19标段在广东英德市黎溪镇正式开工,标志着世界首个特高压混合直流工程线路正式开工建设。该工程西起云南昆北换流站,东至广西柳北换流站、广东龙门换流站,采用±800kV 3端混合直流技术。线路交叉跨越  相似文献   

19.
《电力与能源》2015,(6):787-793
±500kV和±800kV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在我国顺利实施,±1 0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已处于研究试运行阶段。由于缺乏理论研究和试验设备的支撑,尚不具备额定条件下直流互感器现场校准的条件。报告了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高压直流电流互感器的运行及其校准技术现状,研究了直流电流互感器的现场校准方法并提出了现场校准中的关键问题,为高压直流电流互感器现场校准技术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5年底正式印发《关于准东—华东(皖南)±1 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项目核准的批复》(发改能源〔2015〕3112号),核准建设准东~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2016年年初开工,计划于2018年建成投运。准东—皖南±1 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在世界上首次采用±1 100kV直流输电电压等级,将特高压直流输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