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涂光波  丁喜峰  高玉和 《粉煤灰》2004,16(6):22-23,28
大庆油田热电厂引进莱泰克技术建成并投产 2 0万m3 烧成粉煤灰陶粒工程。依据生产实际经验 ,简要介绍生产工艺中的原料要求 ,计量控制 ,混合技术及成球技术  相似文献   

2.
以粉煤灰和粘土作为原料制备可用于水处理填料的超轻粉煤灰陶粒。首先对原料组分进行化学组分分析(XRF)和热分析(DSC/TGA);其次对原料进行配比烧制试验、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原料配比和工艺流程;再次,由L_9(3~4)正交试验,得到应用于水处理填料的超轻粉煤灰陶粒的最佳工艺流程;最后对烧制的粉煤灰陶粒进行矿物组成分析(XRD)和微观结构分析(SEM),观察陶粒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以30%粉煤灰∶60%粘土∶2%发泡剂∶5%秸秆粉为原料配比比例,在600℃下预热20 min,1240℃下烧结30 min的烧结工艺下所制备的粉煤灰陶粒具有密度接近于水(1.10 g/m L),表面有显著气孔,内部孔隙发达,适宜微生物的附着和生长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免烧粉煤灰陶粒及其砌块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乃谦 《粉煤灰》2000,12(3):31-33
1 免烧粉煤灰陶粒的研制免烧粉煤灰陶粒国内早已研制和生产应用。有的将粉煤灰与石灰、石膏配合,经轮碾、拌和、挤出成型,得到陶粒坯体,再经蒸养得到免烧粉煤灰陶粒。有的将粉煤灰与水泥、石灰配合,经成球、养护而得到免烧粉煤灰陶粒。免烧粉煤灰陶粒节省能源、工艺简单、成本低、投资少;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降低环境负荷,与环境协调性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但这种陶粒的主要问题是堆积密度偏高,一般为800~850kg/m3。而烧结粉煤灰陶粒的堆积密度为800kg/m3左右,降低非烧结粉煤灰陶粒的堆积密度成为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先后探索了用泡沫…  相似文献   

4.
高洪利  张令冲  张晶 《水泥》2012,(11):50-52
为了提高粉煤灰综合利用率,开发了一种以高铝粉煤灰为主要原料,赤泥为助溶剂,膨润土为粘结剂,采用高温烧结工艺制备高强陶粒的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探究不同原料配比及烧结制度对陶粒性能的影响。自制一种造孔剂,研究造孔剂添加量对陶粒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仪对陶粒显微结构及物相组成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赤泥添加量为15%,膨润土添加量为5%,烧结温度1 290 ℃,烧结时间20 min条件下可制备出吸水率3.2%,筒压强度21.1 MPa的高强陶粒。通过调节造孔剂的添加量可以得到不同密度等级的高强陶粒产品,随着造孔剂含量增多,陶粒密度减小,强度降低,但仍能达到10 MPa以上。粉煤灰高强度陶粒的开发预期可为承重型建筑构件提供原料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非烧结粉煤灰包壳陶粒的特点,论证了包壳机理,据系统试验结果,分析了包壳与未包壳陶粒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其混凝土的主要性能和技术经济效果。非烧结粉煤灰色壳陶粒的原材料是以粉煤灰为主,掺入激发剂、活化剂,采用内裹外包新工艺,连续成球,自然养护而成的一种吃灰量最大的轻骨料。系统地试验研究证明,该陶粒的物理力学性能符合BG2838—81标准的有关规定,具有广泛的开发应用前景和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强页岩粉煤灰陶粒混凝土配合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强  赵传文 《粉煤灰》2000,12(5):19-22
黑龙江省有着丰富的页岩资源 ,生产超轻页岩陶粒 ,高强页岩陶粒。超轻页岩陶粒主要用于高层建筑围护结构、超轻陶粒混凝土砌块。然而 ,高强页岩陶粒能否配制出结构保温和结构用页岩粉煤灰陶粒混凝土。本文以此种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初步研究。1 原材料性能1 .1 水泥 哈尔滨水泥厂产 52 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1 .2 砂 松花江江砂 :中砂 ,细度模数为 2 .31 ,堆积密度 1 480 kg/ m3。1 .3 陶粒 选用黑龙江省穆棱产 70 0密度等级的页岩陶粒 ,其主要技术性能见表 1、表 2。    表 1 页岩陶粒的颗粒组成陶粒种类颗 粒 组 成 (% )<5mm5~ …  相似文献   

7.
《粉煤灰》2015,(5)
通过采用粉煤灰烧结而成的陶粒作为轻集料,在不同的胶凝材料体系下掺加一定量的粉煤灰制备陶粒混凝土。系统研究了胶凝材料用量与粉煤灰掺量对其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凝材料总量为300 kg/m3且粉煤灰掺量为0时混凝土净用水量达到最大,为151 kg/m3;随着胶凝材料用量及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其净用水量逐渐减少;当粉煤灰掺量为15%时,陶粒混凝土的后期强度达到最高,胶凝材料总量为300 kg/m3的28 d强度为38.7 MPa,相比早期强度增大幅度达120.3%。  相似文献   

8.
利用粉煤灰和灰渣生产粉煤灰烧结陶粒,经测试粉煤灰烧结陶粒性能优良,用途广泛,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赵传文  赵宇昕 《粉煤灰》2005,17(2):33-34
本文探讨了粉煤灰陶粒的膨胀机理.阐述了烧胀型轻质粉煤灰陶粒的原材料及配比.生产工艺过程及产品的技术性能。指出该产品比粘土陶粒及烧结粉煤灰陶粒更具有优越性,发展前景更好.并且对该产品的投资及效益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以污泥、粉煤灰和废玻璃为原料,辅以硅酸钠作为黏结剂,烧制复合陶粒滤料。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优化,考察了预热温度、烧结温度、烧结时间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对复合陶粒滤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响应曲面建立的数学模型拟合度较高,预热温度、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3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复合陶粒滤料吸水率均有显著影响,烧结时间是最主要的因素。在污泥、粉煤灰、废玻璃的质量比为4∶3∶3,辅以3%(以质量分数计)硅酸钠黏结剂,预热温度为500 ℃,预热时间为20 min,烧结温度为1 133 ℃,烧结时间为23 min条件下,可制备出满足CJ/T 299—2008《水处理用人工陶粒滤料》要求的陶粒滤料。与其他陶粒对比,污泥/粉煤灰复合陶粒滤料具有低表观密度和高吸水率等优点,适宜作为水处理滤料及人工湿地填料。  相似文献   

11.
"热"与"冷"     
  相似文献   

12.
赵全生 《中国涂料》2005,20(8):13-14
对“涂料”与“油漆”词语内涵的历史演变,国家标准、辞典的注释进行解读和讨论,并提出对“涂料”、“油漆”、“漆”、“水性漆”及相关词语的理解和定义。  相似文献   

13.
江宁 《粘接》2010,31(8):33-33
人类多少年的发展模式,让经济与环境成了一对“冤家”,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现在人类终于找到了能让“冤家”变“亲家”的模式,就是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4.
李旭 《粘接》2011,(5):40-40
近日,笔者发现有些企业的一些安全管理人员喜欢坐在办公室里抓安全,坐等职工的电话,坐等基层的汇报,坐等上级安排的统一检查行动。除此之外,就乐于坐在办公室里,造计划,写规章,办一下安全宣传板报之类的事。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陶瓷艺术界,只要一提起阎夫立的名字,业内人士就会想起由他发明的名闻遐迩绿色环保高温低碳新瓷种"郑商瓷"。阎夫立教授现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陶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郑州市郑商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省管优秀专家、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作为我国陶瓷界的领军人物,新中国绿色环保艺术陶瓷的创始人,他被誉为"东方瓷魂"、荣获国家级德艺双馨艺术家的称号、成为我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个人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艺术中"气韵"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精神内涵.倘若说,在中国古典艺术中的"气"还停留在一种内在的审美阶段,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的成分,那么,"韵"则是一种将其以某些程式套子加以外化的过程而达到艺术美,古人说"尽善尽美",此中受制于中国传统审美心理的"气"与由之派生的具有中国气派的"韵"就自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17.
张海 《中华手工》2004,(4):51-52
我国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品类繁多,其中许多优秀民间文化品种堪称国之瑰宝,在中国长期的农耕时代对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发生过重大影响。以我所在的河南为例,河南民间文化蕴藏量极为丰富,除史诗之外,我国民间文学的所有类型都在这里存在。  相似文献   

18.
杨松 《影像视觉》2008,(10):1-1
最近有几条关于像素的消息引起了笔者注意。 一是数码后背像素方面,哈苏H3DⅡ-50刚刚实现5000万像素,飞思便马上刷新了这一纪录,P65+后背的像素突破6000万,感光元件画幅尺寸达到了6cm&#215;4.5cm。同时.最新的中端单反大战已经剑拔弩张,佳能EOS50D将像素提升至1510万。略领先主流的1000—1200万级别区间,  相似文献   

19.
追踪枪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界光线能折射出七种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光线若全部吸收或全部反射,则呈现黑色和白色。那么“枪色”是什么色呢?去问染料供应公司,被告知从未听说过,翻新华字典查不到,辞海还未载入。既然如此,电镀“枪色”又出自何方?  相似文献   

20.
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形容的是陶瓷坯体最后经过柴窑"火"的烧炼后,成为了精美的瓷品.这是一道难过的"坎",这期间陶瓷坯和"马尾松柴"以及窑炉三者都发生化学与物理的变化,演绎出了用什么样的"柴",什么样的"窑",什么样的火温烧出什么样的"瓷"的神秘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