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介绍了国内外的一些井筒数字化系统及软件,从结构特点、功能方面进行了对比,对这些软件所使用的关键技术如数学建模技术、GIS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了分析,对比了这些系统及软件的研究成果、技术特点和存在的不足。指出井筒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将虚拟现实技术与网络通信等技术紧密结合,将人工智能与可视化技术集成应用,向显示内容更加全面、智能化,数据管理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最终形成一种以智能技术处理和数据的高效管理为主的深层次数据挖掘技术。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国内外的一些井筒数字化系统及软件,从结构特点、功能方面进行了对比,对这些软件所使用的关键技术如数学建模技术、GIS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了分析,对比了这些系统及软件的研究成果、技术特点和存在的不足。指出井筒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将虚拟现实技术与网络通信等技术紧密结合,将人工智能与可视化技术集成应用,向显示内容更加全面、智能化,数据管理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最终形成一种以智能技术处理和数据的高效管理为主的深层次数据挖掘技术。  相似文献   

3.
当前,数字技术日益发达,油田的数字化建设也日益进步。井筒数字化技术是油田的数字化技术的重要方面,正向着显示内容趋于全面化、智能化,数据管理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本文将对井筒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石油天然气井筒数据可视化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将井筒中各种信息进行三维可视化模拟,构成一个井筒虚拟现实环境,使油田开发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实现全景式油井分析、解释,并利用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技术等,实现井筒动态信息的多方传输,使远在不同地点的多方专家同时参与,针对现场油井作业进行场外协同分析、指导与决策,从而实现油田开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将井筒中各种信息进行三维可视化模拟,构成一个井筒虚拟现实环境,使油田开发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实现全景式油井分析、解释,并利用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技术等,实现井筒动态信息的多方传输,使远在不同地点的多方专家同时参与,针对现场油井作业进行场外协同分析、指导与决策,从而实现油田开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  相似文献   

6.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项高新技术,它的研究领域包括航空、建筑、铁道、医疗、军事、通信等,它综合了众多学科的优点,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在促进航空、建筑、铁道、医疗、军事、通信等领域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吸取各领域技术长处,发展自身技术,促进虚拟现实技术在时代发展过程中不断进化。本文笔者主要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以天后宫为研究对象,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在天后宫建筑修缮中的应用。由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化特点,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天后宫建筑修缮信息数字化、系统化,从而打破天后宫虚拟模拟修缮的空间与时间的束缚,提高天后宫修缮效率。  相似文献   

7.
周磊  刘泽群 《四川水泥》2023,(9):135-137
虚拟现实技术在老旧建筑改造设计中的应用,就是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感知性、交互性、抽象性和沉浸性特点,对老旧建筑进行虚拟重构,构建出一个3D的虚拟互动系统,不但可以保存老旧建筑的原有影响,还可以在虚拟现实中进行改造设计,为老旧建筑的改造设计提供了更加科学和直接的手段。比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圆明园“虚拟复原”,指导巴黎圣母院的维修。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某磷矿为例,在开拓运输方案比较中,将三维数字化矿山软件和二维设计软件的工作内容和效果作了对比。对比分析显示,三维数字化矿山软件具有内容可视、计算精准、高效等优点,有助于提高矿山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9.
庙宇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保护和修缮庙宇建筑、传承庙宇建筑文化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三维建模实现对庙宇建筑的数字化保护和精确修复,并通过虚拟漫游、虚拟交互等方式展示和复原庙宇建筑,使人们能更加生动真实地感受庙宇建筑的艺术魅力。本文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对庙宇建筑文化传承的意义,并列举了一些虚拟现实技术在庙宇建筑中的应用实例来说明,此外还详细介绍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庙宇复原的流程。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水泥矿山采矿技术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数字化矿山技术的发展已逐步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而相对应采矿设备的发展更加迅速,最终目的是实现采矿生产的经济性。对于诸多技术和先进设备,不同的矿山各有自身的特点,如何实现采矿生产的实用、高效,而非盲目求先进、求大,也就成为水泥矿山的发展新潮流。针对节能降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油田建设的过程中,通过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形成虚拟现实的表征数字化油田系统。对数字化油田系统下的生产单元实施数据云计算,提升生产数据及其他数据的处理能力。对油田各类设施场站实行动态管理并对异常数据进行智能分析。本文主要通过探讨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在数字化油田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由于建设项目时间长、相关单位多、信息繁杂等特点,因此建设方常常被数据的处理问题所困扰。虽然说目前市场上种种造价软件比比皆是,工作人员摆脱了手动计算的束缚,然而这些软件并不能将造价信息与工程建设的其他环节很好地衔接起来。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利用BIM技术,可以将项目信息进行整合,构建一个信息模型,以促进项目各环节的数据流通,从而更加有效地管理项目资金。总而言之,使用BIM技术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是未来建筑项目管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关注了一种以太阳能为驱动热源,基于空气隙膜蒸馏过程的新型海水淡化技术(SP-AGMD),介绍了该技术涉及的膜组件和太阳能集热装置的材质、形式、特点和研究概况,并对比分析了各种膜组件和太阳能集热装置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对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了重点讨论。将太阳能引入膜蒸馏海水淡化过程大大降低了能耗,有效避免了二次污染而且最大程度节约了运行费用。认为该技术尚处于实验室研究和小型示范阶段,将膜组件与太阳能集热装置更加高效的耦合,进一步降低系统总能耗将是太阳能空气隙膜蒸馏领域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油井是数字油田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是以油井的整个生产过程为实体对象,系统化应用各种采油工程理论和信息化技术过程、结果的有序集合总称,其最终目标是要营造一个以油井为中心的虚拟现实环境,实现油井监测、油井分析设计和油井控制过程的全三维可视化、功能化、智能化的动态操作.本文确定了一套数字化虚拟可视油井系统的设计方案,结合计算机三维可视技术研究,对虚拟可视油井技术原理进行了初步探析,以期对油井数字化可视技术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数字型油田开发是一个庞杂的系统,需要获取大量的前端数据。随着数字油田的建设及发展,基层生产单元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所带来的便捷和效益越来越凸显。虚拟现实技术目前已经发展到可以精确的展现现实事物和场景,在总结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说明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应用方向。描述对员工培训、场站生产单元、安全环保、勘探开发等发面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后的展望,显示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油田基层单元中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水泥工程设计已经进入数字化设计时代.以某国外项目水泥磨装配式排架结构设计为例,利用BIM技术,将设计师从繁重的重复性、低价值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多专业协同、专业技术创新上.数字化设计基于现实建造条件和场景,通过专业协同、多软件协同进行计算机模拟及虚拟建造,最后交付"零差错"的专业的数字化设计产品,及时高效...  相似文献   

17.
随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其内容不断被丰富和充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综合利用了多种技术,从而系统的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和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这些技术既包含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系统上的技术,也包含一些辅助支持技术比如转换技术、软件编程技术等。本文对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技术的技术特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虚拟现实技术以其高仿真性、多感知性以及自主交互性等特点,迅速在各垂直细分领域开花结果。尤其在教育行业,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的立体化感知型课堂,极大地拓宽了教学边界,提升了教学质量。虚拟现实技术在理论培训、事故体验、科学实验、应急演练等安全工程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与实践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本研究课题从虚拟现实技术和安全工程教学的特点出发,寻找两者之间的契合点,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在安全工程教学中的最落地的应用模式,为安全工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将传统的工程技术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本文以国内某矿山为例,详细介绍了矿山井下硐室的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过程,并将其与二维设计软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数字化矿山软件进行矿山工程三维设计可以大大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效率。矿山工程三维建模的精准化设计是建设"数字化矿山"的基础和依据,对实现矿山的可视化、信息化、自动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事档案的数字化建设与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将推进人事档案管理的高效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与管理的必然性、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方向,以期我国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