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对外部知识的吸收能力被认为是动态市场中企业的关键学习机制,然而现有文献忽视了控制方式对吸收能力影响的研究.本文在对相关理论研究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内部控制方式--财务控制与战略控制--对企业吸收能力的影响,并指出了分析结果对动态市场中企业控制方式选择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长三角地区314家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消费者需求、企业吸收能力、环境复杂性与企业创意采纳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与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所提出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检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消费者需求与企业创意采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2企业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意采纳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同时企业吸收能力在消费者需求与企业创意采纳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3环境复杂性能够正向调节吸收能力与创意采纳之间的关系,环境复杂性越高,企业吸收能力对企业的创意采纳的影响作用越强;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环境复杂性正向调节着企业吸收能力对消费者需求与企业创意采纳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3.
以长三角地区314家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消费者需求、企业吸收能力、环境复杂性与企业创意采纳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与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所提出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检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消费者需求与企业创意采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2企业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意采纳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同时企业吸收能力在消费者需求与企业创意采纳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3环境复杂性能够正向调节吸收能力与创意采纳之间的关系,环境复杂性越高,企业吸收能力对企业的创意采纳的影响作用越强;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环境复杂性正向调节着企业吸收能力对消费者需求与企业创意采纳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4.
技术共享有助于形成稳定的企业创新联盟。研究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协同创新网络展开研究,构建企业之间基于有限理性假设的演化博弈模型。并通过研究企业之间协同创新博弈的演化路径和均衡点的位置,得到系统演化的数值解及不同初始创新概率下策略演化趋势,讨论了企业之间技术共享行为及相互影响的博弈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参与技术共享协同创新的企业技术外化程度和吸收能力都会影响协同创新联盟技术资源的共享,并且企业选择博弈的初始意愿越接近均衡策略点,达成联盟稳定的周期越长。  相似文献   

5.
《硅谷》2014,(8)
科学网消息,4月16日,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以下简称"文献情报中心")在国家科学图书馆首次召开了《产业技术情报》发布会。本次发布会的目的在于,通过分享对国内外新兴重点产业发展趋势的分析与预测,推进文献情报服务与政府、企业等用户需求的对接,为提高政府决策、企业创新的科学性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智力支持,发挥科技情报"跟踪前沿科技,支持决策参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前人在C2C知识交换研究领域的文献作了综述,以淘宝网为例调查了虚拟社区C2C知识交换对客户价值及忠诚度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C2C知识交换显著影响客户对产品/服务的感知价值及客户口碑忠诚度;而对客户重复购买忠诚度的影响则不显著.在对动机、机会和技能三因素对客户价值及忠诚度影响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参与虚拟社区知识交换的动机和技能显著影响客户价值及忠诚度,而机会对此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今工业设计的发展,机床产品的外观造型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企业以及客户的重视.该文以某企业一款激光数控打孔机的外观创新设计为案例,从形态构成、色彩搭配以及装饰工艺等现代工业设计视角出发,探讨了如何使国产数控设备更加能体现现代技术美学、展现人性化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马记  王燕翔 《安装》2021,(1):6-7,11
江苏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省安")成立七十年来,励精图治,艰苦创业,铸就骄人业绩.江苏省安秉承"成为客户、员工和经营伙伴首选"的企业愿景,足迹遍及中东、俄罗斯、美国、蒙古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内外建筑市场.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大批量定制中客户参与设计的概念﹑意义﹑技术体系等,研究了客户参与设计的过程,包括客户需求获取、产品配置设计、产品变型设计等,并以Sony公司为例介绍了客户参与设计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0.
杨先艺  王乔萌 《包装工程》2021,42(16):72-78
目的 对中国传统谋事造物哲学"和实生物"进行深度分析,研究其内涵以及在当代的现实意义.在万众创新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探寻我国传统思想在社会创新设计中的运用.方法 主要运用文献研究、归纳总结、案例分析等方法.通过阅读分析文献,研究和实生物思想的来源,并简要介绍其在各个领域的运用.进一步分析和实生物思想在当代的现实意义,同时对社会创新设计进行介绍,用和实生物重新诠释社会创新设计进程.结论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视角下的社会创新设计是一个"存异""致和"而"生物"的过程,和实生物引申出的设计本体观、资源互补观、循环求新观、协同发展观可为社会创新设计提供有力的设计指导和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