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7 毫秒
1.
太旧高速公路北茹隧道围岩变形监测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介绍山西省太旧高速公路北茹隧道新奥法施工过程中监测围岩变形的项目、手段及数据处理方法。基于测试结果, 分析了围岩变形的特性, 建立了围岩收敛变形预测模型, 预测了围岩失稳和基本稳定的时间, 并对支护效果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对长溪岭隧道光面爆破施工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光面爆破在各种围岩类别中的爆破参数、施工工艺和爆破效果,以保持围岩的稳定,确保施工安全,同时又能减少超、欠挖,提高工程质量和进度。  相似文献   

3.
朱小亚 《山西建筑》2009,35(33):328-329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分析了围岩监控量测的重要性,介绍了监控量测点的布置、量测仪器的采用和量测频率时间的确定,通过对量测数据的回归分析,评价和预测了围岩的稳定情况,从而防止隧道发生塌方。  相似文献   

4.
段学超 《山西建筑》2009,35(30):111-112
对影响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的自然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讨论了围岩稳定性与围岩控制的方法与思路,介绍了围岩稳定性的监测方法和手段,论述了锚杆工作载荷与围岩稳定性的相互关系,用锚杆无损监测的方法来全程监测围岩稳定性对研究围岩稳定及工程施工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介绍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按新奥法施工的高速公路隧道的监控量测内容和方法,并采用扩张卡尔曼滤波有限元法对量测数据进行了反演分析,得到了围岩内部剪应变和塑性区的历时变化估计。计算结果表明围岩塑性区呈不对称分布,这与实测结果相符合,而更深层地揭示了围岩内部状态,为判别围岩稳定、优化施工方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某隧道工程的围岩稳定性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某隧道工程的实例分析,对围岩应力进行检测,对围岩水平位移数据等进行分析、处理及反馈,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认为围岩在现有的支护条件下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矿井下不断变化的地质条件,容易造成巷道在高压作用下出现难以支护和控制的现象,本文主要根据根据围岩稳固性介绍了支护方式,重点介绍了锚网支护方式,在围岩稳定程度、顶板松垮程度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出来的理论和数据模拟等措施分析锚网技术在不稳固巷道支护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四川建材》2016,(5):86-87
首先介绍了动态施工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此基础上简单介绍了运用动态规划优化地下洞室群施工方案,随后运用具体实例分析,发现优化施工顺序能够有效提高围岩稳定效果,这对地下洞室群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野猪山隧道右线出口科研段按照软弱围岩变形控制工法进行施工,属于软弱围岩隧道进洞施工工法的新尝试。本文详细介绍了软弱围岩变形控制工法在野猪山隧道进洞施工中的应用情况,并从控制围岩变形与保证围岩稳定、施工进度、风险控制三个方面对软弱围岩变形控制工法的施工效果进行评价,其中,控制围岩变形、保证围岩稳定的评价基于三个指标,即拱顶沉降、钢支撑内力和玻璃纤维锚杆加固效果,另外,还进一步对玻璃纤维锚杆施工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为掌子面玻璃纤维锚杆施工的改进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不同屈服条件对地下洞室围岩稳定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下洞室开挖后围岩破坏特性,提出了围岩剪切、拉裂、压碎、卸荷和扰动影响程度等围岩稳定破坏评判指标,这些指标更加合理地描述了地下洞室在开挖过程中围岩的不同破坏特性,有效地反映了围岩产生开裂、卸荷、应力集中和扰动累积的破坏原因,为地下洞室开挖稳定评判提供了较好的量化依据.论文采用D-P、M-C等面积圆、Z-P三种屈服准则对拉西瓦地下厂房洞室施工开挖过程进行了分析比较,对照各种围岩破坏指标,论证了不同屈服准则对洞室围岩稳定的影响;通过与施工开挖的监测数据对比,说明了不同岩性采用不同屈服准则分析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围岩位移是反映地下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参数。而锚杆工作荷载是围岩与锚杆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并且它能够利用动态无损检测方法确定。简要论述了锚杆支护作用原理和锚杆工作荷载的动态测定技术,通过相似模拟试验数据分析,初步探讨了围岩变形和锚杆工作荷载二者的对应关系,由此对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在风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模糊理论,提出了围岩稳定性的风险评价分级方法。在评价时,根据岩体力学现有的研究资料,选取六个评价指标通过对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并结合安全检查表法,计算出围岩稳定性的值,以此值将围岩分为Ⅰ~Ⅴ个等级,从而实现了对围岩的综合评价。该评价方法被应用到黄河大柳树水电站导流洞围岩稳定性综合评价中,其结果得到了实际工程的检验,说明该方法有一定的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煤矿巷道围岩控制领域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涉及巷道围岩地质力学特性,围岩变形、破坏特征与机制,围岩控制理论及技术。介绍煤系沉积岩地层强度、煤岩体结构特征及煤矿井下地应力分布规律,采煤引起的采动应力场分布特征及对采动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指出煤矿巷道围岩变形具有分阶段性、流变性和冲击性,巷道围岩破坏有煤岩破坏、结构面破坏及围岩结构失稳破坏3种模式,软岩、强采动、大变形是我国煤矿巷道围岩控制的主要特点。论述5类巷道围岩控制方法与原理:控制围岩松动载荷、控制围岩变形、在围岩中形成承载结构、围岩改性及围岩卸压。阐述巷道围岩在掘进全过程的控制原理,重点介绍预应力锚杆支护理论及支护应力场的概念。将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分为5类:表面支护、锚固、改性、卸压及联合控制技术,介绍金属支架、锚杆与锚索、注浆加固、水力压裂卸压及联合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情况。最后,分析煤矿巷道围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依据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设计和现场测试经验,介绍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手段,主要通过选测项目中的钢筋计监测方法对公路隧道围岩变形对锚杆的力学作用和压力盒监测方法监测围岩对二次衬砌的力学进行探讨。通过对白马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证明了传感器监测方法是一套有效的隧道围岩稳定性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三峡工程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6,他引:18  
三峡工程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问题是地下厂房主要的岩石力学问题。以地下厂房岩石力学试验及地应力测试结果为基本资料,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工程岩体分级、围岩块体分析等分析手段,对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围岩稳定性及必要的支护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隧洞围岩稳定性评价的Bayes判别分析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隧洞围岩稳定性评价的Bayes判别分析法.通过介绍Bayes判别分析法的理论,并考虑影响隧洞围岩稳定性的因素,建立具体的Bayes判别分析模型进行判别.以隧道工程中的大量实测资料作为学习样本进行训练,并利用回代确认估计法对训练后的模型进行检验,最后将该模型对隧洞的围岩情况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训练后的Bayes判别分析模型误判率很低,判别准确率很高,可以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基于安全系数的大型地下洞室衬砌优化方法,应用于糯扎渡水电站调压井大型洞室的衬砌优化研究。首先,建立围岩和衬砌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初始地应力场,进行结构线弹性计算并配筋,其次,进行衬砌三维弹塑性计算,由围岩点安全系数比较分析,优化得到最佳衬砌方案,最后,对最佳衬砌方案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分析。研究表明,当衬砌高程施作至625.5m时,围岩和衬砌稳定性较好,且围岩个别点安全裕度较小,因此衬砌方案Ⅳ为优化得到最佳衬砌方案;通过衬砌和围岩的稳定性分析验证了优化方法的合理性,可为其它类似工程衬砌优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围岩稳定性评价受具有随机性、模糊性和未确知性特点的诸多因素影响与控制,应用传统的围岩稳定性评价方法已很难满足当今复杂地下工程的围岩稳定性评价需求。基于集对分析理论和三角模糊数随机模拟理论,探讨基于联系数和三角模糊数随机模拟的围岩稳定性风险评价模型,即基于待评样本的评价指标体集和围岩稳定性等级标准集构成的集对,构造多元联系数表达式来定量描述评价指标样本与评价标准等级之间隶属关系的层次性和模糊性;采用三角模糊数表达多元联系数的差异度分量系数的连续变化过程和不确定性,以及围岩稳定性等级标准的模糊性,并通过随机模拟技术把三角模糊数及其函数之间的运算转化为普通实数之间的运算,实现克服现有三角模糊数的乘法、除法和函数运算尚不够严谨、操作较为复杂等问题;结合指标权重计算综合联系数以风险评估样本的围岩稳定性等级。实例应用及与其他方法评价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本文方法应用于围岩稳定性的风险评价是有效可行的,且取得较好成果,此也为工程设计和施工风险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区间分析方法在深部岩体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深部巷道围岩力学分析和稳定性设计时,由于信息的有限性,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基本参数只能确定其数值范围,很难得到大量的数据样本,确定其分布函数或隶属函数就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把岩体和支护物理力学参数当作区间变量,采用区间分析方法研究围岩的力学状态,较好地解决了上述困难。并提出了一种区间模型计算程序及其在深部巷道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的工程实例也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