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针对中文文本校对技术中存在的校对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字典树模型的专业课查询文本校对方法.首先,通过计算错误文本与匹配文本间的编辑距离对错误关键词进行模糊匹配; 其次,采用字典树语言模型建立搜索树,以提高查询效率.最后,通过对比不同文本相似度阈值下的校对效果选取最佳文本相似度阈值.在最佳阈值下(0.5),将本文模型与传统的拼音模型和N -gram模型进行问句校对对比显示,本文方法的准确率(77.91%)、召回率(67%)、F值(72.04%)比传统的拼音模型校正方法分别提高了5.69%、23.67% 和11.57%,比N -gram模型校正方法分别提高了0.64%、10.33%和7.89%.因此,本文提出的方法在专业课查询文本校对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层叠条件随机场的中文病历命名实体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层叠条件随机场的中文病历命名实体识别新方法,该方法在第一层条件随机场模型中实现对病历中身体基本部位或组织和基本疾病名称的识别,将识别结果传递到第二层条件随机场模型(Conditional Random Field,CRF),同时定义一个由词性和实体特征结合而成的组合特征,与字符特征、词边界特征及上下文特征共同作为第二层CRF模型的特征集,为疾病名称和临床症状两类命名实体的识别提供决策支持。在利用CRF++进行的开放测试中,本文模型相比于无自定义组合特征的层叠CRF模型,F值提高了3%;相比于单层CRF模型,F值提高了7%,总体性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印尼语复合名词短语自动识别,提出一种融合Self-Attention机制、n-gram卷积核的神经网络和统计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改进现有的多词表达抽取模型。在现有SHOMA模型的基础上,使用多层CNN和Self-Attention机制进行改进。对Universal Dependencies公开的印尼语数据进行复合名词短语自动识别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TextCNN+Self-Attention+CRF模型取得32.20的短语多词识别F_1值和32.34的短语单字识别F_1值,比SHOMA模型分别提升了4.93%和3.04%。  相似文献   

4.
基于镜像阈值分解的层叠滤波器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层叠滤波器的优化设计是层叠滤波理论研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阈值分解是层叠滤波器的特性之一,它有传统阈值分解和镜像阈值分解2种形式,镜像阈值分解定义的层叠滤波器不仅具有低通滤波的特性,还具有带通和高通的特性.文中在MAE准则下,提出一种基于镜像阈值分解的快速自适应层叠滤波器优化算法,该算法在迭代过程中约束代价向量的层叠性并判断其收敛性,最终获得最优层叠滤波器的正布尔函数.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最优层叠滤波器的性能.结果表明该算法设计的层叠滤波器具有良好的细节保持能力和去噪声能力,有效地改善了滤波性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文零代词识别任务,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中文零代词识别模型. 首先,通过注意力机制利用零代词的上下文来帮助表示缺省的语义信息. 然后,利用Tree-LSTM挖掘零代词上下文的句法结构信息. 最后,利用语义信息和句法结构信息的融合特征识别零代词. 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以往的零代词识别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升识别效果,在中文OntoNotes5.0数据集上的F1值达到63.7%.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在人脸表情识别上存在特征提取繁琐、表情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表情自动识别方法.设计了一个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以原始图像数据为输入,中间以卷积层和池化层交替作为隐层进行特征自动提取,最后将提取到的特征数据映射到全连接层,并采用Softmax函数作为分类器计算分类得分概率,实现人脸表情的自动识别分类.在公开的人脸表情数据集CK+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更准确地识别人脸表情.  相似文献   

7.
命名实体识别是自然语言处理的核心任务。在基于深度学习的中文命名实体识别方法中,静态字向量无法表征字的多义性。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XLnet嵌入的中文命名实体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XLnet(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Pretraining for Language Understanding,XLnet)模型获取字级别的上下文表示。其次,利用BiLSTM-CRF模型获取文本依赖信息和标签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人民日报、MSRA、Boson等3种数据集上分别达到91.9%、89.8%、74%的F1值,均高于其他主流的中文命名实体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中文组块分析精度不高和未利用词的语义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条件随机域模型和语义类的中文组块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研究中文组块分析任务及其序列化特性,采用条件随机域模型融合不同类型特征,克服标记偏置问题,将语义词典中抽取的语义类特征应用到中文组块分析中,提高分析精度.实验表明,该方法取得了F值为92.77%的中...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基于Transformer和隐马尔科夫模型的字级别中文命名实体识别方法。本文改进了Transformer模型的位置编码计算函数,使修改后的位置编码函数能表达字符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和方向性。使用Transformer模型编码后的字符序列计算转移矩阵和发射矩阵,建立隐马尔科夫模型生成一组命名实体软标签。将隐马尔科夫模型生成的软标签带入到Bert-NER模型中,使用散度损失函数更新Bert-NER模型参数,输出最终的命名实体强标签,从而找出命名实体。经过对比实验,本文方法在中文CLUENER-2020数据集和Weibo数据集上,F1值达到75.11%和68%,提升了中文命名实体识别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应用海明和竞争网络,研究一种新型的数字字符自动识别(ATR)方法.并对该字符识别方法的实现的技术路线作了较为详细的讨论,对1000帧连续进行实验时间字符判读准确率为95%,达到了字符比较准确自动识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在文化的所有领域,几乎都有诗的痕迹。中国文化、中国艺术、中国文学都具有诗化特征。新诗是传统诗歌的现代形态,推动以诗歌精神重建、诗体重建和诗歌传播方式重建为内容的新诗二次革命是迫切的美学使命。  相似文献   

12.
将中国服饰风格与中国美术置于文化大背景下,通过悬垂与曹衣出水、飘逸与吴带当风两种服饰与美术最直接的联系,阐述服饰艺术与绘画艺术的某些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正是文化的形象反映.  相似文献   

13.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古国文化的主要记录形式,从一开始就展现了我们民族特有睿智.文中从文化的角度阐释汉字的独特性,借以增强人们对汉字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是一代又一代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探索中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不断实践和经验总结,是新时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法宝,引领着中国又好又快发展.解放思想继续搞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走中国特色道路必将进一步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烹饪与中国传统食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香、味、形是世界各国烹饪追求美食的共性所在.中国烹饪的特色与优势是中国传统食养学.加强对中国传统食养学的研究,对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烹饪的发展,提高国民的饮食生活质量,以及提升中国烹饪在国际上的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进一步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互融合,最后指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必须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作用,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的成分,又要去其糟粕,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在无意识层面和意识层面都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心理健康。由儒道佛综合圆融而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许多可以健全当代中国人心理素质的宝贵文化资源,但也存在着不少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消极影响的文化因子。"文化自觉"是人们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智能人机接口研究的兴起,手语合成的研究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现有研究几乎都是关于美国手话和日本手语的侧重于计算机图形学方面的研究,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并比较汉语和汉语和汉语手语各自的语法和语义特点,提出了汉语手语模型,并针对汉语和汉语手语各自的语法和语义特征采用基于规则变换到中间语言的方法实现了由汉语对汉语手语的。进而用参数驱动模型,采用图形学方法的在计算机上实现了一个由文本驱动的汉语手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从管理科学中分出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企业逐渐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沿袭了西方的理论,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程度的加深,急需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企业文化,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园林从商殷时代至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园林营造体系,浓缩了中国古人千年的文化追求和审美体验.本文从山水意识、闲适心理以及意境追求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园林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之间的关系,对于园林审美欣赏具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