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如鸿 《程序员》2005,(10):133-133
恰逢《程序员》杂志五周年之际,有些东西很值得欣慰。伴随“新生代”中国程序员一起成长,这本专业软件开发杂志在不经意间已经走过了五年的岁月,也见证了五年的中国软件产业。有许多人和我一样,无法忽视《程序员》这个名字,因为在这五年内成长起来的开发人员越来越成为中国软件业的主角。2000年正值我开始写程序的时候,因为网络经济的红火,ASP/PHP 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孟迎霞 《程序员》2007,(10):3-3
IBM的毛新生先生说,"上帝7日创造了世界,《程序员》7年创造了程序员的精神家园。"这是句神来之语。自2000年创刊起,程序员走过了7年的历程,伴随着数十万读者一起,见证了中国和世界软件业发展变化最为迅速的7年。  相似文献   

3.
韩磊 《程序员》2007,(1):59-62
连续三年,《程序员》杂志和CSDN.NET网站,共同举办面向中国程序员的大型调查。连续三年,每到这个时候,我都要为杂志写一篇关于调查结果的稿子。无窗的办公室外,严寒刺骨,而办公室里却是闷热难当。我抹去额头的汗水,一边想,中国有多少程序员,此时此刻,也在挥汗如雨?在过去这一年,他们为之努力的中国软件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如果读者朋友和我有一样的疑问,那么,我眼前这份调查数据,可以解答我们共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收获后的喜悦,还是奋斗中的期待,2004年作为历史的一段车轮,已经滚滚而去。这一年,作为全球软件业构成之一的中国软件业,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行业中人口口相传的热点词语是什么?2004年中国软件产业与个体程序员的坐标究竟在哪里?未来的技术与产业态势又如何?请看本期特别策划:主题文章:岁末盘点之:10大热点名词岁末盘点之:10大新闻事件不安分的2004与震荡的2005——中国程序员大调查2004年软件技术全综述  相似文献   

5.
发展民族软件业,是几代人的殷切期望和梦想。但实际效果的确不尽人意。人们的殷切之心更是焦虑有加。但是看待前景,必须有现实的眼光,也必须有前瞻性的眼光。必须要有历史的借鉴,也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由此引出两个值得好好三思的问题:一是盗版问题究竟是不是制约软件业的根本因素?这影响到我们目前工作的重点。二是我们对未来几年及更长远的时期中,软件业商业模式可能发生的革命性转变究竟有没有清醒的认识?这关系到未来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金山公司的软件真的生产了100万套,中国软件业的这第一个100万。被金山公司赠给了国家图书馆作为永久收藏。发布会上、求伯君、鲍岳桥、朱崇军、简晶等中国第一代程序员都激动不已,“中国老汉字操作系统”的发明人简晶说:从来到现场开始,我感到越来越激动,作为程序员,我觉得这第一个100万实现了我多年的梦想。是的,100万套是中国软件业值得骄傲的,那么,这100万套是如何实现的呢?让我们看一看——  相似文献   

7.
SaaS已经成为软件业发展的新趋势,甚至将成为未来软件业的制高点。与传统软件模式相比,SaaS具有低建设成本、低维护成本、低投入风险和低应用门槛四大特点。有调查认为,中国软件运营服务市场已经从导入期进入发展期,而未来十年将是SaaS市场的黄金时期,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程序员》杂志举办了中国SaaS运营研讨会,参会的既有提供SaaS服务的一线厂商,也有IBM毛新生这样的业界资深人物,还有著名互联网企业新浪系统  相似文献   

8.
《程序员》2004,(1)
中国程序员已经超过60万,我们是一个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强大的群体。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信念,自己的文化,也已经到了应该整体上审视自己的时候。回首过去的2003年中,我们昂起头。中国的软件行业诞生较晚。起初一批个人英雄者挑起了中国软件业的大梁,造就了中国软件业的雏形,也成为了程序员心中的偶像。数年之后,当中国的软件市场形成了一定规模,程序员数目呈几何倍数增长,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新机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进入21世纪,软件产业已经在整个IT中占到了更大的份额,而基于各种类型的技术。工具,厂商以及进入此热门行业的人员更是不断增加。时间进入2003年,这是软件技术和软件开发工具强势竞争的一年,形成了以.NET和  相似文献   

9.
张里 《程序员》2003,(6):40-41
没有程序员乐于让自己成为只会埋头编程的代码机器。事实上,成功的程序员除掌握扎实的编程技巧,还在于他们开阔的眼界和良好的职业习惯。在工作中培养自己多方位的能力,这是成长性人才具备的素质;不具成长性的程序员,即便眼前是高手,其落伍的日子也不远了。程序员素质之:  相似文献   

10.
《程序员》2003,(6):12-13
没有不上网的程序员,也没有不在网上取长补短的程序员。因此可以说,大量技术类网站的出现,互联网为程序员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学习平台,它们成了程序员工作和学习中的“全天型”好帮手。但是,茫茫网海,太多的网站让很多人感觉无所适从,哪些才是最有用的网站,哪些才是最值得关注的网站,哪些才是最值得收藏的网站,这是本期调查要得出的答案。  相似文献   

11.
Andrel  Pronin  卢鸫翔 《程序员》2009,(11):28-31
《程序员》创刊伊始,曾开设“走向海外”专栏,报道国外软件业发展现状及不同特色,文章广受好评。九年之后,这些国家的软件业发展如何?带着疑问,本刊邀请俄罗斯软件外包领域知名专家、Auriga公司总经理Andrei Pronin先生撰文,为我们揭开当今俄罗斯软件业的真实面纱。  相似文献   

12.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的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狄更斯《双城记》)。  相似文献   

13.
我们和印度软件业的同时起步,但是20年之后印度已令我们望尘莫及。 在利润最丰厚也最需技术实力的软件上却无人敢试,甚至许多通用软件现在也没有人愿意开发了。 95%以上的程序员是本科毕业生,硕士、博士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14.
关于程序员是否应该高薪话题,业界向来争议不断,近期犹以《软件世界》刘兴波的《万元月薪请不来程序员质疑中国软件业高薪制》掀起巨澜。在本文结束之际,特摘取片断部分与读者朋友共享。  相似文献   

15.
20多年前,随着中国第一程序员求伯君凭借其个人作品WPS而声名大振,中国软件业进入了个人英雄时代。那是一个孕育中国软件创新人才的黄金时代,一颗颗璀璨的明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王永民的五笔字型、鲍月桥的UCDOS、王志东的中文之星等等,令人目不暇接,真可谓英雄辈出,逐  相似文献   

16.
狄更斯在《双城记》里有一段被无数次引用过的话: 这是最好的时期,也是最坏的时期;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 这是信任的年代,也是怀疑的年代;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  相似文献   

17.
罗鉴 《程序员》2005,(11):78-80
转换舞台 C 作为一种编程语言,从其诞生之日至今,已经在软件业的历史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强大的语言功能和灵活的语言机制是无数程序员为之折腰。而C 中蕴含的OO.GP等编程思想,更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了软件的架构方法。从这个层面上讲,C 的影响已  相似文献   

18.
声音     
《程序员》2004,(5)
从程序员到作家也不错,而且具有的逻辑能力更厉害。——一位程序员在谈到获得2006诺贝尔文学奖的南非作家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时说。库切曾获得计算机合成语言博士学位,并曾在IBM英国分公司做程序员。有朝一日我打不动了,就去组织个开发游戏的公司。——这句话出自武打巨星李连杰之口  相似文献   

19.
王志东,作为早期中国软件业的领军人物,在历经了多年网络大潮的沉浮之后,最近成立了“点击科技”软件公司,再次回到了软件业中。得知这个消息后,《程序员》在最短时间内联系到了王志东。新公司办公地点在距离杂志社不到一公里的亚运村汇欣大厦,在这栋新大厦中,他从一个软件人的角度畅谈了对软件产业和程序员发展的看法。我们深深体会到,远离了网络浮躁的王志东,依然对软件产业痴情不改。  相似文献   

20.
闰辉 《程序员》2002,(6):25-27
自从本刊发表了周奕的故事之后,在国内掀起了共享软件走向海外的热潮。很多程序员开始投身于共享软件的开发和国外的销售,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尽管最近本刊这方面的报道少了一些,但实际上我们仍然在密切关注共享软件的发展。今年CSDN和《程序员》杂志还将继续举办共享软件和开发者大会,而且会和美国的共享软件组织进行合作,这无疑是令人鼓舞和期待的一次盛会。本期我们介绍的是来自台湾地区的一个共享软件开发小组,接下来让我们听听他们的开发故事和对当地软件业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