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选用杨木P-RC APMP为原料,利用SWECO圆形振动筛对其进行筛分。通过观察不同螺旋角下浆料的分布和细小纤维的形态,测定细小纤维表面电荷、黏度、比沉降容积等参数,对SWECO筛的筛分性能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不同筛分螺旋角下,SWECO筛筛分浆料的实时动态分布轨迹符合阿基米德螺旋曲线,当筛分螺旋角为15o时,细小纤维筛分收益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纸浆细小纤维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纸浆细小纤维是造纸纤维原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制浆原料、制浆工艺、打浆工艺等条件的不同,纸浆细小纤维在形态、数量、表面电荷等方面各不相同。纸浆细小纤维的制备可以先对纸浆适当预处理,然后采用筛分仪筛分法、DDJ筛分法、湿筛分法等方法进行。纸浆细小纤维可以采用数量分析法、光学长度纤维分析仪法、图象分析法、水力比容积法、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法、电镜扫描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选用杨木P-RC APMP为原料,打浆至68°SR后利用DDJ筛分出三个级别(P200,P300,P400)的细小纤维,并研究了DDJ细小纤维对纸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细小纤维能明显影响纸张的松厚度、透气度、强度性能、光散射系数、光吸收系数和不透明度。  相似文献   

4.
分别采用热水和NaOH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并对预处理后玉米秸秆进行筛分。研究了两种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不同筛分组分及其化学成分的影响,并对不同筛分组分的纤维素酶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热水预处理相比,NaOH预处理玉米秸秆的细小纤维含量和纤维素酶解转化率更高。不同筛分组分的化学成分和酶解性能有一定差异,细小纤维的纤维素酶解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APMP浆细小纤维与纸张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打浆度为65°SR的杨木APMP浆为研究对象,通过筛分试验测定通过200目筛网的细小纤维的含量,考察了细小纤维对纸张强度、紧度和不透明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过200目筛网的细小纤维在浆料中约占40%,它的存在可以使成纸的抗张强度提高120.7%,紧度提高32.2%,撕裂度提高12.6%,不透明度降低0.66%。扫描电镜显示筛分后所成纸页中只有长纤维纵横交错,而未经筛分的纸页中细小纤维填充在长纤维所交织组成的网络空穴里,有利于纤维间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以硫酸盐竹浆、硫酸盐桉木浆及碱法麦草浆为研究对象,经打浆后,采用Bauer-McNett纤维筛分仪除去200目以下的细小纤维,考察了细小纤维对三种浆料的打浆度及对纸页强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去细小纤维后,三种浆料的纤维平均长度明显增加,平均宽度也略有增加;在筛分除去细小纤维后,三种浆料的打浆度呈现不同的变化,随打浆转数增加,麦草浆打浆度保持在18°SR,竹浆则稍有降低,而桉木浆略有增加;筛分除去细小纤维,三种浆料纸页松厚度、撕裂度和零距抗张强度增加,其他各项强度性能均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7.
以五级温石棉为研究对象,通过筛分的方法,把石棉纤维分成长纤维和细小纤维两部分,对长纤维单独磨浆,然后与筛分收集到的细小纤维以不同比例混合后配抄,探讨长纤维磨浆转数、细小纤维含量对石棉胶乳抄取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直接对石棉原料进行磨浆相比,单独对筛分得到的长纤维磨浆然后与细小纤维混合后配抄,可使抄取板的抗张指数提高64.5%。长纤维最佳的磨浆转数为1500转,当细小纤维含量为30%时,抄取板的抗张指数最大,为11.3N.m/g。  相似文献   

8.
研究打浆对BCTMP细小纤维的影响,打浆度从20°SR上升到50°SR,杨木BCTMP的细小纤维含量由18.3%增加到35.4%。随着打浆度的提高,浆中长度大于0.6mm的纤维含量不断减少,长度小于0.075mm的细小纤维含量不断增加,当打浆度为30°SR时,浆中长纤维与细小纤维含量几乎相等。对BCTMP细小纤维组分进行筛分,分析细小纤维对成纸性能的影响,随着细小纤维含量增加,成纸的松厚度稍有降低,而纸张的抗张强度、耐破度及挺度均增加。其中,纸张抗张强度和耐破度变化较为明显,而成纸的松厚度和挺度变化较为平缓。  相似文献   

9.
溶解与胶体性物质对细小纤维保水值及滤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漂白硫酸盐桉木浆经打浆后筛分出的细小纤维及细小纤维碎片为实验原料,研究了不同类型阴离子干扰物(DCS)对细小纤维保水值及滤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溶性、胶体性及混合性的阴离子干扰物都降低了细小纤维的滤水性能,水溶性干扰物对细小纤维的润胀及水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随胶体性干扰物含量的增加,细小纤维的保水值增大,水溶性与胶体性阴离子混合干扰物对细小纤维的水化有协同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对竹浆、阔叶木浆和麦草浆三种浆料筛分后进行磨浆,对比了细小纤维对三种浆料的打浆度和纸页强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筛分除去细小纤维之后,竹浆打浆度大幅降低,麦草浆和阔叶木浆打浆度变化较小。细小纤维对草浆的抗张指数和耐破指数影响较大,对竹浆和阔叶木浆的抗张指数和耐破指数影响较小,筛除细小纤维后,麦草浆的抗张指数增加了20N.m/g,耐破指数增加了0.5KPa.m2/g。细小纤维对竹浆的撕裂指数影响较大,对麦草浆的撕裂指数影响较小,筛除细小纤维之后,竹浆的撕裂指数增加了4.9mN.m2/g。  相似文献   

11.
研究结果表明:竹材SCMP浆中的细小组份虽然有较高的发色基团浓度,但由于其光散射能力大,细小组份纸浆的亮度比相应的纤维组份亮度高,即说明竹材SCMP浆中保留细小组份对纸页光学性能有利,对H2O2漂白动力学研究发现:竹材SCMP浆的纤维组份和细小组份在H2O2漂白对表现相似的反应规律。  相似文献   

12.
纸浆悬浮液胶体滴定比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胶体滴定方法,研究了纸浆悬浮液的胶体滴定比率(ColoidTitrationRatio,简称CTR)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还用动态滤水试验仪验证了CTR值对湿部留着和滤水的相关性。初步研究表明,通过控制纸浆悬浮液的CTR值,可优化造纸化学助剂的添加工艺  相似文献   

13.
硼改性微粒硅溶胶助留助滤体系的絮聚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几种絮聚模型-DDJ动态滤水仪法、结合激光粒度仪研究絮团大小的变化以及纸张匀度的比较,发现硼改性微粒硅溶胶对浆料絮聚机理是先加入阳离子聚合物,使纤维与细小组分絮聚成较大的絮聚体,初始絮聚体受到高剪切力作用,被打散成小碎块,从而为带负电荷的硼改性微粒硅溶胶暴露出更多的链圈和链尾.硼改性微粒硅溶胶就在这些吸附于不同浆料粒子上的链圈和链尾之间,靠静电中和及与聚合物中非带电段的吸附作用,使近距离的细小碎块桥联而发生重新絮聚,形成较初始絮聚体更小、更均一、更致密的絮团网络.结果大幅度提高了细小纤维和填料的留着率,改善了浆料的滤水性.同时又获得了良好匀度的纸页.  相似文献   

14.
李立波  高扬  张凤山 《中华纸业》2011,32(14):15-19
在脱墨浆生产线典型部位取样分离的纤维组分和细小组分,通过采用四氢呋喃(THF)进行抽提分析,对废纸脱墨浆生产线典型部位浆料的水相中的黏性物质进行了分布调查。结果表明:从卸料塔到流浆箱,浆料中纤维组分和细小组分的THF抽出物分别降低了约74%和35%;溶解与胶体物质(DCS)的含量降低了约57%。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纤维测量仪采集的图像进行计算,得出纸浆纤维长度、卷曲度及细小纤维含量等形态参数,通过实验获取纸浆抄造性能。探究了纤维形态参数与纸浆抄造性能之间的关系,并对描述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16.
纤维素酶改善漂白麦草浆滤水性能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打浆后的漂白麦草浆中细小纤维(≤0.25mm)较多,造成浆料的滤水性能较差.纤维素酶容易与这些组分反应,从而提高浆料纤维的数均长度,降低浆料的保水值,改善浆料的滤水性能.这种作用及浆料滤水性能的提高主要发生在酶处理过程中的前30min,其间通过200目筛的浆料损耗量约为0.4%,细小纤维数量减少约8个百分点,纤维数均长度提高15%,浆料的比表面积和聚合度稍有下降.  相似文献   

17.
PFI打浆对桉木CTMP纤维形态和物理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PFI磨对桉木CTMP进行打浆,研究了打浆对浆料纤维形态、光学性能和强度性能的影响.利用Kajaani FS-300分析仪分析了纤维长度、宽度、粗度、卷曲、扭结等形态参数及细小纤维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打浆度的增加,纤维长度、粗度、细小纤维含量均呈现出减小趋势,而扭结指数和卷曲指数先增加后减小,抗张指数、零距抗张指数、撕裂指数和耐破指数随着打浆作用的增强呈增加趋势,打浆使白度先增加后减小,使不透明度和光散射系数减小.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study, we have extracted and bleached fibers from three plants (Typha latifolia, Agave americana, and 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The obtained pulp contains more than 50% of fines and fibers with lengths not exceeding 1 mm. Generally, the amount of fines depends on fiber source, fiber morphology, pulping conditions, and the extent of mechanical treatment. Handsheets were produced with plant fibers alone or mixed (in different percentages: 7.5%, 15%, 22.5%, and 30%) with a commercial kraft pulp. The mechanic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sheets (breaking length, tear index, young modulus, whiteness, and opacity) show that plants could be used as a substitute fiber supply for the paper industry. However, fines were hardly retained in the sheets. A model to explain the removal of fines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