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专业特色及专业内涵的关键载体和具体体现,也是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的主体。文章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现行课程体系设置为例,分析总结了专业课程体系的深化改革和创新实践,着重介绍了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核心课程群、特色选修课程体系、外语课程体系、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全英文教学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通识课程和在线课程群的建设与改革实践,以期为其他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6)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更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注册师制度的要求是相切合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有进行专业认证的必要性。高校需要从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建立与注册师制度相适应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对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注册工程师制度接轨进行不断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2)
实习教学是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教学,可以采取"贴近课程体系的项目式"实习模式。"贴近课程体系的项目式"实习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的实习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高校土木工程教育普遍重理论轻实践,强调知识获取忽视操作应用能力,不利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文章介绍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及其给中国工程教育带来的启示,并以CDIO理念为依据,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教学质量评估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土木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以期为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选取中国研究型高校、教学研究型高校和应用型高校各6所共18所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为分析样本,围绕实践教学的理念、目标、构成、特色、组织、师资和考核等方面进行梳理、比对和总结,并与美、德、法、英、日等发达国家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比较,指出中国土木工程专业在培养理念和目标、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组织实施、实践教学保障条件和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亟待完善和加强,以确保并提高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建立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平台是近几年土木工程类专业教育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文章从高校建立实践教学存在的瓶颈入手,提出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校企合作模式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案以及反馈模式的研究,积极探索建立定位合理、教学互动、培养方式立体的实践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潘永灿  荀勇 《山西建筑》2014,(2):251-252
依据制定的培养目标,围绕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创新教育与应用能力培养,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和实践进行探索,制定了相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提出了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为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CDIO理念,通过对土木工程教学和实践环节的现状进行分析,制定基于大工程观的人才培养方案,组建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设立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以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作为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卓越土木工程师的关键环节。针对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和实验室管理模式欠完善、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对实验教学不重视等问题,文章提出划分实验教学层次、构建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完善实验教学大纲及开设电算课等改革措施,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
从土木工程专业的属性特点出发,探讨了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应具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指出了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通过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改革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实践教学是土木工程专业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以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和人才需求为目标,理清专业发展总体思路,以专业评估为契机,围绕"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线,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深化第二课堂教育以及加强规章制度建设"等一系列相关举措,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和优化,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为培养具有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土木工程技术、管理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国际工程专业认证为导向,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是当前工科类专业改革的趋势。文章针对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介绍了长安大学测绘类专业,根据工程认证标准,将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解决复杂工程实践问题的创新能力,构建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实验室是高校组织实验教学、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力的重要阵地。重庆大学以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了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十大育人体系,教室、宿舍、实验室、食堂、场馆、图书馆六大育人阵地。在实验室实践育人方面,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的实验室实践育人工作体系,拓展了育人空间,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实验室格局,扎实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工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主体。高校培养的工程人才能否具备工程实践所要求的素养,不仅取决于高校的系统教育,而且深受企业参与专业教育程度的影响。在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中企业可深度参与培养方案制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4方面的教学环节。针对企业缺乏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渠道、机制与动力、必要经费等现状,文章提出了学校、企业共同解决企业参与高等教育问题的途径与措施,为土木类专业办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A workshop, known as “Operation Tomodachi—Fire Research” was held in Tokyo, Japan from July 1 to July 4, 2012. Tomodachi means friendship in Japanese. This workshop, under the direction of Dr. Samuel L. Manzello of EL-NIST and Dr. Tokiyoshi Yamada of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was conducted in partnership with the Japan Association of Fir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AFSE). The objective was to: (1) develop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translate it to building codes and standards that will be of use to both countries to reduce the devastation caused by unwanted fires, (2) provide a forum for next generation researchers to present their work in order to develop new research collaborations, (3) and allow USA participants a chance to visit excellent large-scale research facilities available in Japan that are of use to the research topics of this workshop. This is a formal continuation of the kickoff meeting held at NIST's Engineering Laboratory (EL-NIST) in June 2011. USA presentations were delivered from: NIST, Purdu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Insurance Institute for Business and Home Safety (IBHS),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WPI),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California Polytechnic University (CALPOLY), 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UL), and the University of Delaware (organizations are listed based on the order of oral presentation). Japanese presentations were delivere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Building Research Institute (BRI), Takenaka Corporation, Center for Better Living, Shimizu Corporation, Tokyo University of Science (TUS), National Institute for Land and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NILIM), Kyoto University, 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Fire and Disaster (NRIFD), Yamagata University, and Kobe University (organizations are listed based on the order of oral presentation). All of the presentations are documented in a recent NIST Special Publication (NIST SP 1137). The present paper provides a detailed summary for the need of this workshop as well as the findings obtained from the event. It is desired that this activity will motivate the next generation of researchers to explore and develop research collaborations related to emerging areas of fire safety science. The authors are hopeful that new and exciting activities specific to other countries may come out of this type of event.  相似文献   

16.
The problems caused by the movement of smoke in building fires have received particular attention in Japan, where large scale field tests have supplemented laboratory studies, in collaborative projects by the Building Research Institute in Tokyo, Kyoto University, the Science University of Tokyo and the Tokyo Fire Department. The design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by one of the leading experts on the subject at the Tokyo Building Research Institute.  相似文献   

17.
工程教育认证作为我国教学评估中的重要环节,在保证工程教育培养质量,加快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结合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后面临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实践。构建了以行业企业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培养目标达成、毕业要求达成、课程目标达成为主线,以工程文化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为两翼的"1132"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对培养符合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化发展加速,各高校间国际交流与教学合作日益频繁。在以建筑学科为背景的院校之间,以城市设计作为多元和开放课题开展联合设计教学已十分普遍,成为探索城市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途径。东工大国际联合城市设计工作坊历史悠久,其中以东京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四所高校为核心成员,每年再另外邀请一所高校(一般是设计基地所在城市的高校)参与,基于真实城市场域问题,从城市设计和建筑更新视角切入,开展三个阶段、为期三周的团队协作式城市设计训练,强调不同观念的碰撞和博弈、设计思维的拓展和创新,以及设计表达能力的提升。基于亲身经历和成果梳理,探求东京工业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的学术交流渊源和发展路径,总结和比较各高校城市设计教学培养目标、方式、特色,提出教学改革和创新构想,为城市设计教育发展提供多样化视角。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到来,实践教学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围绕重庆大学建筑学专业模型制作课的教学改革,探讨高校建筑教育“践行实作”的改革途径。作为建筑类专业学科传统技能培训之一,模型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体验空间概念及建造材料特性,一方面强化学生动手能力,一方面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然而,由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更新不及时,模型实验教学在建筑学课程中险些失去原有地位,更难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因此,研究提出“把握优势,练好内功”和“巧借外力,激发创新”的改革途径,以供其他高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借鉴。  相似文献   

20.
毕业设计是加强学生理解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由理论结合实际转化为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分析,结合西安工业大学现有资源与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教学培养目标,改革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使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更加工程化、科学化。实践证明该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