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本文重点就头孢克肟的中间体合成工艺的改进和完善进行了研究,实践发现,此工艺较传统合成工艺不仅收效得到了有效提高,而且大大简化了工艺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资料和实验中对2,6-二氯-5-氟烟酸的合成工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得到了较佳的合成工艺及工艺参数。本文的合成工艺与文献相比,有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3.
AE-活性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进了AE-活性酯的合成路线,对工艺进行了优化,去掉三苯基膦,采用较为平和的其他溶媒体系来进行合成反应,得到AE-活性酯。结果显示,优化后的工艺成本较低,质量较好,适合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均苯型聚酰亚胺(PI)模塑粉合成工艺进行适当改进,提高反应釜搅拌电机功率,增大搅拌桨转速。工艺改进后,模塑粉过120目不锈钢筛得率得到一定的提升,批次间模塑粉比浓对数黏度测试数据分布更加均匀,挥发分含量减少,且其化学结构与改进前相比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利用合成工艺改进后的模塑粉制备得到的PI模塑料批次间力学性能更加稳定,材料韧性略有提升,所得零件产品的高温性能相比工艺改进前更加优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中间体绿色合成工艺的重要性,介绍了国内外有关中间体的绿色合成工艺和改进工艺,认为催化加氢还原工艺值得大力推广应用,中间体合成工艺的改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胡文滨 《河北化工》2010,33(9):40-41
改进了头孢噻肟酸的合成路线,去掉四氢呋喃(THF),改用较为平和的一些溶媒体系来进行合成反应,得到头孢噻肟酸。结果显示,改进后的工艺成本较低,适用于工业生产,收率可达165%以上。  相似文献   

7.
本文改进了2-甲胺基苯并噻唑合成工艺,采用在浓硫酸和溴化物存在下合环反应得产物,可使反应条件得到改善,产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5-氨基邻甲苯酚的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合成5-氨基邻甲苯酚工艺路线,并改进了以邻甲苯胺为合成基本原料进行合成大红色基G、重氮化、水解,最后还原的制备工艺,在原料选择、工艺参数设计、能耗方面做出了重大改进,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效果,主要选择邻甲苯胺作原料,利用正交法优化了反应条件,得到了合适的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投料比及较理想的产率。通过分析比较,该工艺在国内比较先进,具有原料易得、工艺稳定、收率高、技术合理可靠、目标产物纯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曾善麟 《化学试剂》2002,24(5):309-309,311
对产品合成工艺作了改进,得到产品总收率73%-78%,含量99%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进醇胺法合成吲哚工艺,提高吲哚的收率,考察了新催化剂下的反应机理及工艺条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了醇胺法合成吲哚中的副产物,得到了18个具体副产物的结构信息,其中副产物N,N’-二苯基-1,2-乙二胺和N-苯基吗啉的存在证明吲哚合成中生成了中间体2-苯胺基乙醇,确定了吲哚合成的主要机理:首先苯胺和乙二醇催化反应生成了中间体2-苯胺基乙醇,然后2-苯胺基乙醇再脱水、脱氢得到吲哚。根据此机理,调整了工艺条件,并对催化剂的载体进行改进,自制GC6催化剂合成吲哚,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得到极大提高,500 h稳定实验结果显示催化剂活性较好,吲哚收率仍维持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以二正辛胺和二硫化碳为原料合成含S、N的长链醇作为中间体,再与苯硼酸反应合成一种硫氮型苯硼酸酯润滑油添加剂,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对中间体和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对合成产物的水解稳定性和在全合成基础油聚α烯烃(PAO)中的油溶性进行分析。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其在PAO基础油中的极压性、抗磨性和减摩性能进行测试。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对四球试验的钢球摩擦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解时间超过180h,具有良好的水解稳定性;添加比例小于2.5%时,在PAO中完全溶解。添加量2.5%时,最大无卡咬负荷(PB)值1100N,比基础油增加了181%;磨斑直径(WSD)最小,达到0.48mm,比基础油下降30.4%;平均摩擦系数0.087,比基础油下降21.6%。说明硫氮型苯硼酸酯在PAO中表现出良好的极压性能、抗磨性能和一定的减摩性能。摩擦面磨损显著下降,摩擦面形成了含S、N、B的复合保护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磷酸、季戊四醇和三聚氰胺为原料,乙二醇为介质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无卤膨胀型阻燃剂季戊四醇磷酸蜜胺盐,并对产物进行了差热、热失重及红外分析;根据该阻燃剂的膨胀度、剩炭率的测定结果,确定最佳合成条件为:n(磷酸):n(季戊四醇):n(三聚氰胺)=3:1:1.5~2;中间产物磷酸季戊四醇酯的合成温度120℃,合成时间2h;最终产物磷酸蜜铵盐合成温度100℃,时间4h。将该阻燃剂和高密度聚乙烯以不同比例共混,测定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和燃烧性能。结果表明:以m(阻燃剂):m(聚乙烯)=15:85混合,可使复合材料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和理想的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乙醇胺和三苯基氯甲烷为起始原料,经氨基保护、取代、缩合、加成、水解和成盐反应,以43%的总收率制得氨氯地平苯磺酸盐;其中部分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和MS等进行了表征。该合成路线的总收率与Pfizer公司2003年报道的第二代合成工艺的总收率持平,且具有原料易得、操作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γ-癸内酯的合成生产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γ -癸内酯的应用及合成方法 ,对化学合成法、生物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与评价 ,并作了市场与生产分析 ,对今后的生产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氢化松香聚乙二醇柠檬酸酯的微波辅助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微波辐射下,先将氢化松香与聚乙二醇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中间体氢化松香聚乙二醇酯,再将中间体与柠檬酸进行酯化反应,合成目标产物氢化松香聚乙二醇柠檬酸酯。探讨了中间体和目标产物的合成条件, 得出中间体合成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 90 min,反应温度 240℃,氢化松香与聚乙二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目标产物合成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 60 min,反应温度 150℃,微波功率 500 W。微波辅助法比常现加热法节省时间。利用红外光谱对中间体和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测定了它们的主要表面性能。结果表明,中间体和目标产物均为性能优良的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我国合成纤维进口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近年我国合成纤维进口形势 ,找出合纤进口的主要特点、变化原因和发展趋势 ,对提高我国合纤工业和合纤产品的竞争力提出了设想 ,应提高合纤原料供应能力 ,调整产品结构 ,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鼓励合纤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17.
闫莹莹  臧瑞  樊柯 《氯碱工业》2012,48(1):37-38,40
介绍了普通HCl合成炉与副产蒸汽HCl合成炉的工艺流程,并从结构、安全、产品质量等方面对2种合成炉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副产蒸汽HCl合成炉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何秀娟 《辽宁化工》2009,38(5):335-336
氨合成塔是合成氨厂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关键设备,在不改变生产装置的条件下,对布朗氨合成塔入口气体温度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以便进一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磷酸亚基聚丙烯酸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丙烯酸、次磷酸钠为单体,在过氧化氢一次磷酸钠引发体系下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绿色水处理剂磷酸亚基聚丙烯酸。运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并运用红外光谱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对合成产物进行了阻垢与缓蚀性能研究,并与常用水处理药剂HEDP和PAA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湿法钴盐粘合增进剂的合成方法,分析湿法合成工艺的特点并比较湿法与干法工艺的差别.对采用两种钴盐粘合增进剂的镀黄铜钢丝粘合胶进行了小配合和大配合试验,结果表明湿法产品的耐老化性能优于干法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