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师》2008,(1):115-118
作为目前中国建筑界的中坚力量,宋照青先生一直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建筑师,他清华研究生毕业之后从日建集团的绘图员做起,到成为日建集团的主任建筑师,再到主持上海“新天地”的改建,一直到创建日清建筑事务所,他走的每一步都很坚实,一路走来,也积累了很多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王登凯 《建筑师》2009,(1):119-122
引言:作为目前中国建筑界的中坚力量,宋照青先生一直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建筑师,他清华研究生毕业之后从日建集团的绘图员做起,到成为日建集团的主任建筑师,再到主持上海“新天地”的改建,一直到创建日清建筑事务所,他走的每一步都很坚实,一路走来,也积累了很多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创意改变城市--充满活力的上海新天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开发创意和设计创意的角度来探讨上海新天地旧城改建项目充满活力的成功秘诀。  相似文献   

4.
释放活力     
“新天地”在短短的时间野就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生活的象征,甚至成为上海城市精神的象征。随着新天地一期的成功,新天地二期也在万众瞩目中落成。不同于一期的改建扩建,二期完全由新建筑组成,摆脱了旧的条条框框。  相似文献   

5.
学与问     
《Planning》2021,(6)
<正>有这样一个故事:山里的先生来到水乡,朋友请他吃菱,他连壳嚼。朋友说:"不行,得去壳。"先生充内行:"知道,我喜欢连壳吃,清火解毒。"朋友问:"你那里也有?"他回答说:"山前山后都有,多的是。"大家捧腹。学习,可不能像这位山里先生吃菱,既不虚心,又自以为是。要获得知识,必须谦虚好学,勤学好问。人们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学问学问,学离不开问,学与问相辅而成。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4):148-153
<正>于光远先生是中国休闲学的缔造者,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他的思想和教诲对中国休闲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高屋建瓴和远见卓识给休闲研究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20年前,他曾对我说,100年前,美国学者凡勃伦发现了一个"有闲阶级";而百年之后,中国出现了一个"普遍有闲的社会"。虽然都是"有闲",但还有很大的差别。至  相似文献   

7.
去年的10月30日,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师登琨艳获领“2004年度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奖”。自上海新天地出现之后,关于旧建筑的保护与修复,一直是业界人士关注的热门话题,思考然后讨论,然后再思考,再讨论,如此往复,众说纷纭。 登琨艳先生自2000年开始筹划“上海滨江创意产业园”,这个又被称为“大杨浦”的项目正是登琨艳对于旧建筑改建和保护的践行之举。时至今日,一期的5000m^2的老厂房改造改建工程已经完成。他为本刊撰写此文,只为告诉我们这个过程的艰辛与不易,引起关注,达成团结是最重要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上海新天地建成于2001年6月底,赶上了中共建党80周年庆的日子,它又是位于中共"一大"会址前后两个石库门旧街坊重新改造的区域内,当年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轰动.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回望20年前上海新天地诞生的历程,有着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9)
<正>沖尼先生是一个面含微笑的东方圣人("夫子莞尔"),他一生都在追求仁、义、礼、智、信,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后世尊之为"至圣先师、天纵之圣",列"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在我看来,他长的什么样,说过什么话不是-一起。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曾做过会计,他和我们在  相似文献   

10.
当我在1940年考入中国营造学社,梁思成、刘敦桢先生等向我介绍情况的时候,就首先介绍了社长朱启钤,学社同仁都称“桂老”(因他号桂辛)。在我的心目中,他似乎是一个十分尊贵而又崇高的人,因为梁、刘二先生在谈到他都非常敬重。但是当1946年我随学社复员北平路过上海,我和刘致平、莫宗江等先生到他住所(当时他住上海)去看他的时候,才对他有了感性的认识。原来他是一个非常坦率和平易近人的人。当他得知我是从四川宜宾李庄考入学社并要复员去北平的时候,非常高兴地说,梁思成又为学社增添了一个新生力量。我们向他汇报了学…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梯》2010,(4):7-7
近日,德圣米高获得上海迄今为止最大的石库门改建项目,建业里改建项目的电梯订单,共计57台高端别墅电梯。 整个项目于2009年初正式开始改建,预计201O年年底完工。整个工程将采用“修旧如旧”的设计定位,尽可能恢复1930年的历史风貌,打造具有现代使用功能的涉外石库门里弄住宅和高端商业及服务式公寓。改造后的建业里将成为继上海新天地后的又一海派文化新地标。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8,(7)
<正>提起鲁迅先生,我们往往会想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中国的脊梁""文坛斗士"等一些酷酷的称号,他的形象似乎总是一副怒发冲冠、不苟言笑的模样。其实鲁迅先生也有"萌萌哒"的一面,你能想象吗?鲁迅先生很"萌",可不是瞎编的,中国当代著名画家陈丹青曾说,鲁迅是他心里中国一百年来最好玩的人。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2)
<正>李叔同先生出家前,在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担任音乐教师,他布衣布鞋,温文尔雅,上课严肃而认真。但凡是李叔同的学生,都知道先生有一个"嗜好",那就是给学生鞠躬。上课铃响了,学生说笑着推门进入,仪表端庄的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前了。黑板上清楚地写着本节课所要讲授的内  相似文献   

14.
2001年底,酝酿了四年之久的一次商业运作,使上海卢湾区太平桥的旧石库门城区出现了一片新天地。新天地似乎已经成为上海引领时尚的所在,越来越多的人,把新天地比作“上海的客厅”。新天地由改造石库门而来,虽然保留了原先的门面样子,可是它“整旧如新”,使好端端的民居生生地变  相似文献   

15.
“醉”朗廷     
上海新天地朗廷酒店由世界闻名的酒店及度假村设计师PeterRemedios担纲主设计师。酒店坐落于兼具潮流和独特海派风情的新天地地区。Peter是RemediosStudioInc的总裁及首席设计师。他设计了诸多世界级的酒店,包括上海朗廷新天地酒店。可以在酒店各处寻找到令人迷醉的.别具一格的设计经典,尤其是“汉代宝马”为装饰的柱子.贯穿酒店一层和二层。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广受关注的央视"纪录片"栏目《一个人和一座城市》里,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作家对他们所处城市那种爱恨交加的叙述。上海的孙甘露说:"现在的上海人更倾向于一个未来的上海,一个新的上海;而实施这一切的,却是一些几无幻想的人。"在他看来,时下上海的许多建筑,从建成的那一天起就是应该拆掉的。长沙的何立伟言词激烈地表达了对当前城市趋同性的悲哀:"现在中国城市和城市之间其实都是互相抄袭,你从南到北走一趟会发现,城市的个性,它的文化、它的传统、它的一目了然的特定氛围正在消失。"武汉的方方认为,城市间的大同小异显示出一个民族缺乏激…  相似文献   

17.
关肇邺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设计大师,建筑学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早先受梁思成先生的指导,在现代建筑和中西古典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方面有深厚基础。2000年获首届"梁思成建筑"奖。我与程先生真正有比较深入的交流是20多年前在上海的一次会上,会后他邀请大家去杭州和千岛湖,程先生非常热情好客,而且做事的效率很高。那个时候黄龙饭店刚建成,当时就很有名了,黄龙饭店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个在度假区里建的酒店,而且在设计手法上,程先生突破了酒店设计的传统独栋形式,而是把它分解成很多小房子并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上海新天地为例,分析了它的成功建设源于对上海里弄建筑文化的保护和文化上的创新。上海新天地的成功经验对重庆市打造地域特色建筑文化和重庆城市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隋丞的版画系列"浮水者",据他本人称是从2000年开始创作,经历了"浮水者""都市浮水者"和"过山车浮水者"三个阶段。最后这个阶段他正在动刀,还没成型。初次见到隋丞的"浮水者"系列你很难不被吸引。被吸引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简单易懂。总体上来说,它只有两件东西:一个是水,一个是浮在水里的人。我说是东西而没说形象或是符号之类的"术语",是因为在这篇文章里我不想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7,(20)
<正>夜空里,月亮先生坐在圆沙发上打了个哈欠,他说:"大家都睡了,我去地面上溜达溜达吧。"说完,月亮先生就光着脑袋摇摇晃晃地跑到了地面上。他听见一幢房子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声,便"咚"一下从窗户跳进房子里。小女孩听说他是月亮先生,就想让月亮先生带着她到天空转一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