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键部位二次组合支护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键部位二次组合支护是软岩巷道支护新技术。介绍了关键部位二次组合支护原理、最佳二次组合支护时段的确定、组合支护设计要点及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2.
软岩巷道二次支护时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英明  张瀚  孟祥瑞 《煤炭学报》2015,40(Z1):47-52
为了准确地确定二次支护时机,基于软岩巷道工程支护原理,分析了软岩巷道支护过程中围岩应力与强度调整过程,结合软岩巷道流变数学力学模型,并以弹性区、塑性区、破裂区的力学行为与岩石全应力-应变的对应关系作为基础,最终确定了二次支护最佳时间的理论公式。分析了二次支护最佳时间的影响因素及规律,并将二次支护时机理论公式应用于工程实践。结果表明,按照该理论公式设计二次支护时机能够较好地控制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深部松软破碎煤层巷道锚网索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锚网索耦合支护设计步序,对南屯煤矿93上01工作面巷道支护变形破坏比较严重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巷道围岩为高应力节理化复合型软岩(HJ型),并提出了具体白乜复合型变形力学机制转化对策设计,在对该巷道掘进位置及断面形状进行过程优化设计后,确定了具体的耦合支护参数。现场实际施工观测及回采期间巷道使用情况表明,锚网索耦合支护技术可以有效控制该类巷道围岩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软岩破碎巷道大刚度二次支护稳定原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从组成岩体的宏观和微观力学性质角度出发,分析了软岩、破碎巷道实施锚网喷二次支护后仍然破坏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应用软岩巷道支护理论,提出了一次锚网喷支护和二次料石碹支护的力学模型,分析了各自的力学特点,得出了锚喷网一次支护和大刚度高强度料石碹二次支护的支护方式,破碎、软岩巷道支护稳定原理为:一次支护让压,围岩体受力达到较低变形速率下的力学平衡,充分发挥围岩承载力,大刚度二次支护,减少巷道岩体偏应力,使巷道围岩切向应力相对降低,径向应力相对升高,促进围岩应力向稳定应力状态转化,优化了软岩巷道支护参数.通过在程村矿的软岩、破碎巷道采用二次支护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河南某煤矿140703综放工作面回风巷深井软岩巷道的地质特点,结合锚网索耦合支护相关理论研究成果,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确定了巷道锚网索初次耦合支护参数和二次耦合支护参数。现场实测结果表明:巷道两帮最大移近量147 mm,顶底板最大移近量87 mm,巷道围岩变形量小,锚网索耦合支护能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其支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软岩巷道二次支护最佳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表明,软岩巷道具有大地压、大变形、难支护特点,其二次支护最佳支护时间的确定是软岩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二次最佳支护时间和最佳支护时段的研究实施,并采用与之耦合的控制支护方式,控制了软岩二次支护的强烈变形,保证了巷道稳定,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7.
冷泉煤矿高应力节理化软岩耦合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煤炭开采深度不断加大,线性力学设计方法愈来愈不能满足软岩支护设计需要。在工程岩体力学理论基础上,采用软岩巷道工程的非线性力学耦合设计,解决了鹤壁矿务局冷泉煤矿高应力节理化软岩巷道大地压、大变形、难支护的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深井软岩巷道围岩二次支护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软岩工程支护的岩石力学原理 ,即支架与围岩共同作用原理 ,正确分析了深部软岩巷道的围岩变形机理。基于支架一围岩、变形—时间的时空关系 ,提出了适时采用锚喷二次支护新方法作为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技术核心 ,合理确定了二次支护的时间和参数 ,取得了理想的控制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深井软岩巷道围岩二次支护新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根据软岩工程支护的岩石力学原理,即支架与围岩共同作用原理,正确分析了深部软岩巷道的围岩变形机理。基于支架一围岩、变形-时间的时空关系,提出了适时采用锚喷二次支护新方法作为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技术核心,合理确定了二次支护的时间和参数,取得了理想的控制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关岭山煤矿旧采区二次活化巷道强烈矿压显现问题,分析并确定了巷道变形受旧采区顶板冲击地压和巷道围岩破碎综合影响。结合软岩巷道耦合支护理论,通过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确定了软岩类型为偏应力—断层化—膨胀性软岩(HDS),变形力学机制为IAIIBDIIIAC复合变形机制,并确定支护参数和5种支护方案。采用FLAC3D软件的Extrusion模块功能,建立旧采区三维模型,对确定的方案进行数值模拟,证明了耦合支护的有效性并进行了工程验证。  相似文献   

11.
极破碎软岩巷道失稳机理与动态迭加耦合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赵庄矿极破碎软岩巷道长期矿压监测、围岩力学参数测试与矿物成分分析及松动圈测试等成果,分析了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特点,揭示了极破碎软岩巷道变形失稳机理;针对该矿极破碎软岩巷道提出了由预留变形量、锚网索喷耦合支护、二次锚注加固组成的动态迭加耦合支护技术方案,并通过相似模型试验和井下工程实践对该技术方案的支护效果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通过预留变形量释放围岩中的变形能和高应力,顶板高预应力锚索、帮部高预应力锚杆和低预应力锚索实现“控顶卸压”,低压浅孔充填和高压深孔渗透注浆相结合形成积极有效的锚注支护结构和多层组合拱(梁)结构,底角和底板锚注有效控制巷道底鼓,从而实现对极破碎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深部煤巷刚柔二次耦合支护围岩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深部煤层巷道的围岩变形特点及采用刚柔二次耦合支护的理论依据,据此进行了锚杆与锚索支护参数确定,通过现场实测,巷道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红杏煤矿2#松软破碎煤层集中运输大巷顶板离层下沉、两帮移近量大、支护困难的问题,基于现场调研及耦合支护力学原理分析了巷道变形失稳的原因,得出巷道所处的复杂地质力学环境(构造发育、构造应力大)和巷道围岩自身特性(强度低、松散、破碎)是影响巷道稳定的重要因素,而破坏失稳的根本原因是支护体和围岩在强度和刚度不耦合。得出破碎软岩条件下巷道围岩耦合支护原则,并对巷道合理的支护方式及支护参数进行了设计,运用数值模拟对其进行了评价;现场工业试验结果表明,两帮移近量最大为250 mm,顶底板移进量最大为650 mm。  相似文献   

14.
赵通  弓培林 《煤矿安全》2014,(2):184-187
针对红杏煤矿2#松软破碎煤层集中运输大巷顶板离层下沉、两帮移近量大、支护困难的问题,基于现场调研及耦合支护力学原理分析了巷道变形失稳的原因,得出巷道所处的复杂地质力学环境(构造发育、构造应力大)和巷道围岩自身特性(强度低、松散、破碎)是影响巷道稳定的重要因素,而破坏失稳的根本原因是支护体和围岩在强度和刚度不耦合。得出破碎软岩条件下巷道围岩耦合支护原则,并对巷道合理的支护方式及支护参数进行了设计,运用数值模拟对其进行了评价;现场工业试验结果表明,两帮移近量最大为250 mm,顶底板移进量最大为650 mm。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南屯矿软岩的特征和变形特点,采用二次支护理论对软岩巷道进行了支护控制。提出了利用和软岩变形相适应的锚喷网及锚杆锚索控制围岩。可充分利用软弱围岩的自支承能力并使其由非稳定性渐变为稳定状态。合理确定了二次支护的时间及支护参数,取得了理想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 ,软岩巷道具有大地压、大变形、难支护特点 ,其二次支护最佳支护时间的确定是软岩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二次最佳支护时间和最佳支护时段的研究实施 ,并采用与之耦合的控制支护方式 ,控制了软岩二次支护的强烈变形 ,保证了巷道稳定 ,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极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和严重底鼓问题,通过对巷道围岩进行地应力量测、物理力学性质分析测试、矿物成分分析和节理裂隙调查确定了软岩类型。并针对现场围岩的具体情况,设计了有效的控制极软岩巷道底鼓的锚注支护方案,通过使用岩石破裂过程分析(RFPA)系统对支护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进而确定一次锚网喷支护、二次锚注支护方案能够有效地加固巷道的两帮、顶板以及底角,并抑制底鼓的发生,进而提高围岩本身的承载能力,达到治理围岩的目的。通过工程实践证明,此种支护方案是有效并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软岩的分类、概念及软岩变形力学机制,叙述了刚柔耦合支护的原理及特点,阐述了关键变形部位以及最佳支护时间的确定方法,并给出了耦合支护技术的应用实例.通过实例和试验结果最后得出结论是:施加柔性锚杆-锚索刚性耦合支护的最佳位置为巷道掘进迎头后的25 m左右.  相似文献   

19.
基于水岩耦合作用规律和软岩巷道工程支护原理,分析了软岩巷道支护过程中围岩应力与强度演化过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优化了围岩支护参数,确定了最佳二次支护时间。数值模拟结果应用于古山煤矿,对古山煤矿水岩耦合作用下的软岩巷道在最佳二次支护时间段内进行锚杆+锚索的喷锚支护。试验巷道顶板最大下沉量为12.5cm,两帮最大收敛量为20.4cm,巷道围岩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兴安煤矿深部返修巷道锚网索耦合支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场工程调查、岩体矿物分析实验的基础之上,分析并指出了巷道失稳破坏的原因是软化难度系数大、地应力水平高、围岩性质差,原支护设计不当。确认巷道围岩类型为高应力节理化膨胀性(HJS)复合型软岩。并确定了其变形力学机制及支护对策,进而对巷道返修提出了新的锚网索耦合支护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