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4,(9)
<正>中国画作为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在世界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色与墨作为构成中国画的两个要素,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好的将作品的艺术力展现出来。本文首先对中国画中色与墨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在基础上对中国画对色与墨的运用进行探讨。随着中国画在我国传统艺术文化中地位的不断攀升,对中国画中色与墨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色与墨作为构成中国画的两个要素,是否能够对其有效运用直接关系到作品艺术魅力的表达。因此,掌握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2)
在中国画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中,墨色始终是非常重要的视觉元素。中国画中的墨与色是相互映衬的,即墨中有色,色中有墨,墨与色不浮不滞的效果也就构成了中国画的精髓。墨也是色的一种,如绘画里只有墨和纸张所构成的黑白画作品,就是黑与白的强烈对比所产生的效果,色彩鲜明突出。墨色所特有的表现力能够体现中国画独有的丰富意味。将墨色视为中国画一种重要的语言形态,进而探索中国画在中国文化背景中运用发展演进的道路,对于中国画艺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8)
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它具有精神意义和文化符号性,同时也作为传递绘画内涵的手段而不断发展。中国画的一切审美评价与审美思维都是围绕笔墨而展开的,笔墨就是中国画的语言。抛开笔墨说中国画,就好比抛开刀刃说锋利一样,是不可能的。笔墨是中国画有别于其他画种的首要特征。我国传统绘画大都用笔墨绘在纸或绢上,笔墨是表现手法中的主体,所以评画必然涉及笔墨。文章从笔墨的发展过程、笔与墨的关系、中国画的笔情墨趣和笔墨应随当代四个方面谈谈对中国画笔墨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2)
中国画是我国独有的文化。不同时代的中国画有着不同的特点,各个时期的画家在继承中发展,在传统中借鉴,进而不断创新,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表现形式。该文对中国画艺术中的借鉴进行阐述,说明借鉴与临摹、抄袭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3)
中国画具有优美的构图方式,给人以高雅的艺术享受。陶瓷艺术同样是我国引以为傲的民族工艺,陶瓷绘画是陶瓷工艺中的重要内容,具有生动、形象、美观、大方的艺术特点。陶瓷绘画中应用中国画的画风、构图、神韵以体现自身的艺术特色,使陶瓷艺术拥有了更强的艺术感染力,更能体现中国文化的艺术之美。文章对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对相关艺术工作的开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墨分五彩"是指用水调浓淡,从而展现出景物的五色之相。中国雾凇冰雪画《瑞雪》中的"墨分五彩"技法,非常典型地运用了这种传统的中国画技法,创新出了气韵生动的雾凇冰雪的本象。唐代王维的"水墨为上",被誉水墨画开拓者,对后代影响很大。中国雾凇冰雪画创始人陈侃大运用了这种"墨分五彩"的传统的中国画技法,创新出了气韵生动的雾凇冰雪的本象。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20)
中国画是我国宝贵的艺术形式,独特的笔墨情趣体现出中国画特有的艺术意蕴。在整体的绘画形式上,中国画深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体现了中国文化的高深情怀。笔墨的综合运用营造出理想的艺术体验,展现出中国文化精神的精髓。装饰色彩的综合运用衬托出中国画的独特韵味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8.
王静 《建筑结构》2021,51(23):后插15-后插16
近年来,随着现代建筑设计中多元文化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画不仅有着悠久的文化传承,同时,其绘画技巧与展现形式的多元化丰富了国画的几何构成,而室内设计中国画的几何构成关系在空间整体效果得到了系统性的展现.因此,利用国画的几何构成能够丰富室内设计的艺术形态,营造良好的空间文化艺术氛围,促进国画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8)
中国绘画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很密切的联系,而儒家思想文化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必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画的色彩观。文章主要根据中国古代画史和哲学理论,分析儒家思想文化对中国画色彩观的影响,以及形成中国画色彩观的原因。这种分析,有利于当代中国画家对中国画形成更深层的理解和认识,也有利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同时可以使中国画作品更具独特的中国风格;对中国画的革新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6)
中国画是我国独有的绘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优良的文化传统,在世界美术绘画领域独树一帜。中国画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装饰性,文章通过阐述中国画的艺术特征以及中国画各种造型元素的装饰性表现论述中国画的装饰特性。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6)
两宋时期是中国传统美学中最具代表性、对现代中国画创作影响最为深远的时期。该文以宋代美学背景和绘画特点为视点观察现当代中国艺术环境,中国传统美学扮演着什么角色,两者有什么关联,这是每位艺术创作者对艺术创作的追问。现当代艺术背景下的中国画将怎样参与到艺术全球化的进程中,怎样才能使作品不是昙花一现,而是作为当代不可或缺的元素存在下去,是每一位中国画创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14)
中国画根植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土壤,其中沉淀了浓厚的民族文化,在不断的继承与发展中显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感。大众审美品位的逐步提高,要求中国画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坚持原有特点及发展道路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和学习西方优秀的现代色彩观,使自身体现出更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美。文章具体分析了中西方色彩观的演变历程,以及中国画所呈现的新特征,进而探究西方现代色彩观对中国画创作的启示,并结合实际的作品案例,针对作品中色彩的应用进行了发掘,通过实际的学习心得,分析中国画中的多样性色彩,再结合传统及西方绘画色彩特点的运用,以期最终使中国画的现代色彩感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16)
水彩画和中国画在绘画意识形态和表现技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泼墨相比,西方绘画的泼色法大有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意味。在绘画颜料上,水彩和水墨都是通过水与色配合,通过干湿浓淡等不同技法,营造千姿百态的物象。无论是水彩画还是中国画,均是利用艺术要素绘制成图画,从而给人以独特审美感受的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阎玉华 《建造师》2010,(6):131-132
中国画教学是美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画形式分析研究在当前中国画教学中成为必要的研究课题。水墨构成正是形式分析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水墨构成训练,用现代人的观点重新认识传统,运用形式法则从造型的角度解剖作品,为中国画教学与创作提供更多自由的技术方式,从而获得更多的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19)
"计白当黑"是我国传统绘画构图中的审美理念和创作方法。由于道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山水画中弥漫着吞吐大荒、空灵氤氲之气,使画中山水景象超越于现实山水景物之外,体现出有无相生、冲淡圆融的宇宙精神。"计白当黑"在古今诸多中国画作品中都有所体现,构图章法对空白的处理、空白对意境的提升带给欣赏者更大的想象空间。在绘画中,墨显形、白藏象,空白赋予了观众充分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19)
中国画向来以深邃的意境和艺术表现力而闻名于世,中国画之所以能够拥有深邃的意境,和中国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文章将具体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对中国画中"意"的影响谈起,具体分析并探讨中国画"意"的存在形式和释放形式,探讨中国画的真正魅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东西方绘画语言的表达形式不同,结合中国画的写意理论,说明中国画与书法同源,从而阐明了中国画的线条美,把线与笔墨有机的联系到一起"有笔有墨谓之画"。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15)
中国画在我国传统艺术文化中是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表现形式,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教育是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中国画要想取得可持续发展,也必须得到美术教育事业的支持。文章主要介绍了现代美术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础,分析了现代美术教育对于中国画发展的影响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24)
园林景观设计是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使自然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的艺术。中国画是反映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的绘画艺术。中国画与园林景观设计虽然是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但两者都符合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都有对美的追求。园林景观设计融入中国画艺术,能拓展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空间。文章在阐述中国画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密切关系的基础上,重点从中国画的留白、空间表现技法、意境等方面阐述中国画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8,(6)
该文通过中国画构图美学原理和中国设计艺术的营构研究其同构关系,发掘中国画的艺术内涵,并且探讨如何继承传统,而不被其束缚,合理借鉴和发扬民族文化精粹。中国画的构图方式在现代设计中得到完美的展现。中国设计师对中国画的笔墨元素和构图理念的吸收,正逐渐引领中国现代设计朝着民族特色的审美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