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基因,也是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人们的共同精神家园。我国是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也是彰显文化软实力和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进行科学规划,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设好人才队伍,创新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2.
王璇 《华中建筑》2010,28(10):165-168
以武汉城市建设的若干大拆大建的典型案例为例,通过与国内外其他相关案例的比较分析,以及站在城市使用者的角度对建设的实施策略进行的剖析,来解读城市的吸引力与城市老建筑、老街坊等历史文化遗存之间的关系、寻求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景观价值等非物质价值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平衡点。提出针对性的改造措施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的吸引力来源于城市的历史文化、新新的地域文化或城市景观的营造。冲突下的拆除是破坏城市吸引力资源的罪魁祸首;保留及优化历史遗存是发展城市吸引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张艳茹  沈一 《山西建筑》2009,35(33):20-21
从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构成着手,探索研究了西昌市城市发展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出只有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民族多元文化的整合,城市才会有自己的文化内涵,才是一座有灵魂的城市。  相似文献   

4.
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分析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少数民族村寨建设中的价值,并探讨了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少数民族村寨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朱丽莎 《山西建筑》2010,36(27):6-7
以上海为城市背景,探讨了城市声音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指出我们应重视城市声音这一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试图将这个声音变得和谐,这样城市发展就必然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近年来得到多方面的广泛重视,但在城市景观特色层面的探讨则较少。本文即从城市景观特色的角度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在城市景观特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前提下,探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特性和保护战略,进而以南京云锦为对象分析了文化元素落实到空间场所的实现途径,试图探索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特色塑造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7)
本文从城市文化品牌概念及其重要意义入手,分析赛马运动对武汉城市特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掘以及城市形象的提升、城市知名度的扩大等方面的作用,探讨以赛马运动引领武汉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三门峡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三省交界地理位置特殊,历史重镇文化悠久绵长,非物质文化遗产颇多。文章通过三门峡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城市的促进分析、城市建设对三门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分析等内容,阐述两者的必然关联性与相互激励的作用,进一步佐证三门峡非物质文化与城市建设的互动发展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世界城市作为一种先进的发展模式,不仅需要经济指标,还需要人文环境的孕育。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要充分施展历史文化古都魅力,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街区,切实保护好城市文化遗产,不断提炼和弘扬世界城市的核心价值,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强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0.
论城市文化与城市特色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通过城市特色规划,把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才建设起来的建筑文化遗产和城市文化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加以保护和发展,并组织到现代城市建设中去,以加强城市文化和城市景观的特点,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近年来得到多方面的广泛重视.但在城市景观与规划层面的探讨则较允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为研究对象.在对非物质文化元素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景观与非物质文化融合的交叉点。通过对中华织锦园景观规划的尝试.试图探索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再生的模式。最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保护的技术手段进行了探索.并就其景观保护的方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的枢纽,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之一。文化遗产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是建设"人文北京"和"世界城市"的重要内容,是展示首都形象,提升北京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历史文化名城介休为例,研究和分析了介休古城历史格局和文化环境营造方法;针对其文化空间特征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提出了创造多元化文化空间的新思路;通过进一步明确介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其价值定位,从城市发展和古城保护规划角度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结合市域文化景观的建设,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传承与发展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单中心城市到多核心的城市区域,是世界特大城市空间结构形态演化的客观规律.本文概述了世界主要城市空间组织模式创新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卫星城镇建设模式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中国特大城市构建多中心城市模式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5.
曾翔 《城市开发》2001,(11):20-23
本文分析讨论南京与武汉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条件与潜力 ,比较两座城市在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发展目标与措施 ,并就武汉如何推进城市现代化提出了相关的参考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新文  刘克成 《华中建筑》2012,30(6):12-14,11
20世纪60年代通过的《威尼斯宪章》特别强调了保护遗产的历史价值。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当代世界遗产运动则更加重视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城市作为一种地域性的空间单元,显然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该文分析了城市文化遗产理念的特殊含义,提出城市文化遗产应该是城市历史记忆的载体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从单中心城市到多核心的城市区域;是世界特大城市空间结构形态演化的客观规律。本文概述了世界主要城市空间组织模式创新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卫星城镇建设模式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中国特大城市构建多中心城市模式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发展主题,围绕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国家商贸物流中心”的三大国家中心功能,将武汉建设成为“立足中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国家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这是武汉市委市政府全面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发展形势.结合我国实施扩大内需、促进东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等战略,中部地区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以及武汉自身“得中独厚”动全省“两型”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温总理的指示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4)
基于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的现状,文章分析其保护传承的措施,提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导向、大力宣传和经济法律的支持,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河南旅游业相结合的产业化道路的发展,建立专业的传承队伍,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传承机制,改革创新,从而推动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30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但是中国城市发展史的杰作,而且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被誉为“世界伟大奇观之一”和“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1982年,北京以保存文物极为丰富、古代都城风貌较完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等特征,由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